第二十一章
这年秋天,东川乡小学招收新生,村里的娃娃们换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去报名。小刚看见了,赶紧去告诉竹梅:“妈,人家都报名去了。”竹梅一打听,果真是。她回家也给小刚换了一身新一点的衣服,把他平时的看图识字课本和铅笔装在书包里,给小刚挎在身上,把小刚交给三蛋,叮咛说:“你俩一搭去一搭回来,报了名就往回走,不要到河湾去,听见没有?”
三蛋答应着,小刚早已跑出了家门。
从史家庄到东川小学有两条路,一条是沿铁路走,这是北路;另一条是从东华寺旁边穿过,走旱坪,这是南路,南路略近一点,走的人多。这次他们却走的是北路。北路能看火车,而且树多水多,坟地也多,沿路走热了还可乘凉玩耍。
小刚一路跳跳蹦蹦,兴致很高,可是当进校门时,心里却有点害怕,他忽然觉得自己非常渺小,处处不如别人,竟连一句话都不敢说,看见大些的学生在校园里无拘无束地玩耍,他非常羡慕,心想:“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跟他们一样?”
平时不爱念书的国强,这时想在小刚和三蛋面前显示自己,装得俨然是个学生的样子,让小刚感到十分敬畏。他把小刚和三蛋领到他们班教室,指着一个位子说:“看,这就是我的座位。”小刚肃然起敬,觉得真了不起。
“以后要是谁打你,你就给我说,我收拾他。”
听国强这么一说,小刚觉得有了靠山,心里一下踏实多了。
“学校还有一个舞台,走,我领你们去看。”国强领着小刚三蛋,在学校各处浏览了一番。小刚边走边看,觉得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地方了。
忽然听见一位老师在喊:“一年级新生到教务处门前报名。”
国强说:“走,我领你们去。”
教务处门前已经排着一条长长的队伍,三蛋和小刚排在最后,接着又有几个学生排在他们后边。
队伍一点一点向前移动,小刚等得心慌。原来报名的老师要问新生许多问题,例如家长姓名、家庭住址等等。小刚生怕老师问他父亲的名字,他不知道该不该说。要是说,他明明知道史国锐已经不是他父亲了;要是不说,别人又会笑他没有父亲,他真是左右为难。当他快到老师跟前时,心里害怕起来,又希望队列能移动得再慢一点。
三蛋终于到老师跟前了。三蛋下来就是小刚,这时小刚心咚咚直跳,呼吸有些紧张。
“你叫什么名字?”年轻的女老师抬起头来,目光注视着三蛋,用手指将鼻梁上的眼镜向上推了一下,表情严肃而温柔,普通话说得相当好,听国强说她是支援西北建设的天津籍教师,梳着烫发头,当地学生对这种发型看不惯。国强在小刚耳边小声说:“她叫猫头鹰。”
“我叫三蛋。”
女老师笑了,说:“没有再好一点的名字吗?——姓什么?”
三蛋愣住了。国强大声说:“王三蛋。”
“谁问你了?”女老师盯住国强,发怒了,呵斥道:“回教室去!”
国强做了个鬼脸,站着没动。
“到教室去!听见没有?”
国强这才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女老师在报名册上写了“王三蛋”,又问他父亲的名字和住址,还有他的年龄,最后又问:“你有几个手指?”
三蛋扳着手指头数了三遍,说:“八个。”
老师扑哧笑了,小刚在后边也忍不住地笑。
轮到小刚了,老师问小刚:“你叫什么名字?”
小刚鼓足勇气,说:“史小刚。”他给自己壮胆:“不要害怕,问什么,说什么。”
“你属什么?”
“老鼠。”
“你会写字吗?”
“会。”
“你写‘学校’两个字。”
小刚用指头在桌子上写了。
“你父亲叫什么名字?”
这时,小刚犹豫了,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旁边一个学生说:“他大和他妈离婚了。”小刚一下子感到无地自容。
女老师犹豫了一下,又问:“你母亲叫什么?”
小刚回答:“梁竹梅。”
“好,下一个。”
小刚让在一边,他松了一口气。
回家走的是南路,一路学生很多,小刚感到非常自豪,以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正式的学生了,连他背的那个“书包”有多么滑稽他自己也不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书包,而是他妈下地劳动带的干粮袋,临时当书包背在身上,像个乞丐,而且袋子里只装了一本识字课本和半截铅笔,看上去袋子里什么都没有,干瘪瘪的。本来新生报名是不带书包的,只有他一个人背着,许多女孩子在他后边忍不住的笑。
回到家里,小刚立即向他妈汇报:“妈,学校可美了,老师问我,我什么都会。”竹梅一听非常高兴。
第三天,学校正式发通知,小刚去得很早。老师一个一个叫名字,他从开始听到最后,没有听见自己的名字,非常懊丧,回家时不敢和别的孩子一块走。
到家门口,听见三蛋在院子里大声喊叫,说他已经是学生。小刚偷偷溜进房子,一见竹梅,叫了一声“妈”,就哇地哭了。
竹梅从三蛋口里知道小刚没有被录取,在地里干活,她纳闷了一个下午:“为什么别的孩子都录取了,小刚没录取呢?”
晚上回到家,她问小刚:“你不是说老师问你,你啥都会吗?”
小刚一脸的诚实,说:“真的,妈,谁哄你不是人!”过了一会儿,他又说:“对了,老师还问我:‘你父亲叫什么名字?’我没有回答。”他还想说什么,又不好再说。
“难道是因为这吗?”竹梅和小刚一样,对这一点非常敏感,“是不是学校老师歧视我小刚?”
“走,咱见老师去。”竹梅说。
小刚有妈妈为他撑腰,有了胆量,催着说:“妈,快走!”
竹梅晚饭也没顾得做,就和小刚上路了。
从史家庄到东川小学有五六里路,南路中途要翻一道坪。走在坪上,月亮升上来了,天空显得非常高远,凉飕飕的风一阵阵地吹着,路两边的高粱、谷子、大豆发出沙沙的响声,像有虫子在里面爬动。好闻的青草味一阵阵往人鼻孔里钻。黑羊儿(蟋蟀)伴和着他们的脚步,发出瞿瞿的叫声。小刚越走越有精神,竹梅在后边尽力追赶。r /> 到了学校,老师们正在吃晚饭。校长端着碗在食堂门口接待了竹梅,他很客气地向竹梅解释:“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年龄太小,不满七岁。学校离家远,来来去去不放心。不在乎一年的时间。明年春天,你们村上就要办初小,在本村上学,那就方便多了。”
竹梅没有辩驳的余地。听校长这么一说,她心中的疑虑也就消释了。
竹梅和校长说话时,小刚躲在旁边的大槐树背后静静地听着,越听他越失望。
他们回来了,等于白跑一趟。
走在坪上时,夜色更浓了,很远的地方隐隐传来狗叫的声音。小刚拉着妈妈的手,不住地打冷颤,生怕路边地里钻出一个什么怪物来。他心里感到悲凉,又觉得妈妈非常可怜。
“妈,明天我给咱剜野菜去。”他再找不出任何别的话来安慰妈妈。
第二天,小刚真的去挖野菜了。这是他第一次挖野菜。他提着小竹篮,把铲子放在篮子里,悄悄出了家门。他害怕别人碰见,问他为什么不去上学。
出了村,到了田野,地头、渠帮、路边到处都长着各种野草。他不知道哪一种是野菜。他坐在地上发愁,忽然想起他在外婆家吃过一种野菜,叫苜蓿,是乡下的一个亲戚送的,味道可香了,苜蓿叶子的形状他现在还记得。他回到史家庄在野外玩的时候,见老渠帮上长着很多苜蓿。对,就去老渠帮上剜苜蓿,说不定已经叫人剜走了呢。他赶快跑到那个地方,苜蓿竟没人剜,比他以前看见的时候长得更盛。他太高兴了,忙用手掐嫩尖,不大功夫就掐了半篮子。他感到太幸运了,挖野菜竟这么容易。他又想,光掐苜蓿也不好,能不能再剜些别的菜?他忽然又想起在四蛋家见过一种野菜叫茓蒿,可以包饺子,味道也很香。不如再剜些茓蒿,放在上面,妈妈看见,一定很高兴。他又在渠边路旁寻找,果然有,但不比苜蓿那么多,夹在草缝里,不容易看见。不过,他还是把篮子挖满了。他在渠里把菜淘洗干净,提着篮子,高高兴兴往回走。他现在不害怕碰见人,要是别人看见,一定会夸奖他能干。
学校放学了,学生背着书包,在回家的路上走,一看见小刚,都纷纷围了上来,小刚想躲也来不及了。
“小刚,你在干什么?”三蛋显出高人一等的样子。
“我剜野菜。”小刚也自豪地挺起胸脯,把篮子往前一伸,意思说,“你看,我剜的野菜有多好!”
三蛋抓了一把拿在手里,问:“这是什么菜?”
“茓蒿。”小刚眼一瞪,意思说:“你连茓蒿都不认识!”
小刚万万没有想到三蛋竟然大笑起来,眼镜眯成两条缝,把茓蒿举得高高的,说:“你们看,这是小刚剜的茓蒿!哈哈哈……”
大家围着小刚的篮子又笑又说。
“这是什么茓蒿?是臭蒿,猪都不吃!”
小刚脸立刻红了。
三蛋又在小刚的篮子里乱翻,翻到下边,又抓了一把,问小刚:“这是什么菜?”
小刚生气地说:“苜蓿!”
三蛋又把手举得高高地说:“你们看,这是人家的苜蓿!”
大伙笑得更厉害了。
小刚恼羞成怒,拿起铲子,在三蛋的光头上敲了一下。三蛋疼得两眼冒火,抱住头大叫,用手一摸,头上起了个大包。小刚也自感失手。
三蛋哭了一阵,猛扑上来,抱住小刚,两个人在地上撕打起来。旁边的人围成一圈,有的喊“加油!加油!”三蛋揪住小刚的头发,小刚抓着三蛋的屁股,都用尽了吃奶的力气。三蛋把小刚压倒,刚骑在小刚肚子上,小刚用力一翻,把三蛋摔下来,又把三蛋压在下边。三蛋再要翻身翻不起来,气得两腿乱蹬。过来一个大人,才把他俩拉开。两个都滚了一身泥土,瞪着眼,还想再打,却都没有先下手的勇气,捏着拳头站了半天,气才慢慢消了。三蛋书包一背,跟大伙回家去了。
小刚的菜篮子滚在一边,菜倒了一地。
在围观的人中,只有顺城最老诚,他没有走,把小刚的菜篮子捡过来,对小刚说:“你剜的这不是苜蓿,这是黄瓜草,有一股黄瓜味。”他抓了一撮,放在手心使劲揉了揉,递给小刚,说:“你闻。”
小刚一闻,果然有一股好闻的黄瓜味。
顺成说:“它叶子像苜蓿,可它不能吃,有毒。苜蓿是人专门种的,不会长在渠帮上。”
小刚这才心服口服。
“来,我给你教。”顺成把小刚领到渠边,边走边说,“这是苦苣,是顶好的野菜。这是野菠菜,这是灰条,这是拉瓜蔓,这些都是好菜。说多了你记不下,这几样就够你剜了。茓蒿是春天的野菜,现在的茓蒿还能吃吗?你剜的这不是茓蒿,真的是臭蒿。”
顺成把每一样菜都剜了几朵,给小刚做样品。小刚十分感动。
别人都回家去了,小刚提着篮子又向远处走去。他给自己说:“篮子不剜满我不回家。”
竹梅晚饭做好了,还不见小刚回来。她担心小刚到河湾去下水,不放心,亲自去找。刚一出村,看见小刚满头大汗,提一篮子野菜回来了。走到跟前,说:“妈,你看我剜的野菜多不多?”
竹梅瞅着一篮子水灵灵的野菜,说:“我小刚真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