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县乡经历 第十二章 如愿以偿
在这里需要回叙一下。数月前于成旺刚转业回到家乡后,一天中午他从市区坐长途车到了县城,直接来财政局找志坚。这时志坚正同当初在部队为他治好腿部顽症的小董吃午饭。因小董是战士复员回原籍的,与志坚转业时间不相上下,一年内他总要来战友这里几次,而且只要来了作为主人的志坚差不多总要留他吃顿饭。常来常往,志坚也没拿他当外人,在这单位上只是到食堂买两样菜,然后端回自己宿舍两人凑合一顿。这天他们才吃了个半饱,这位阔别几年的战友便出现在了门口。三人亲切地握手和交谈几句后,志坚就说,小董,你和成旺先谈着,我到街上去买点现成的菜。
成旺说,随便吃点就可以了。志坚哪里肯干?匆忙骑上自行车去了街里的闹市区。
志坚的如此表现成旺是满意了,可是他几个月后就调到了市里,不过玉琴还在乡卫生院呆了两年多,志坚既再没见到过小董,又没再听妻子说起这位去过他的家中。
虽然小董对志坚有恩情,可终究双方接触的时间短暂。成旺呢和志坚只是友情,可相处的时间长久。前者经常相见,而后者阔别多年,这两位一时猛然谋面,流露出的表情自然非同一般。人与人不同,事和事有别,他为第三人的举动当时使另一方有一定看法,皆属正常现象。通过此事的发生,从而证明了成旺在志坚心目中的位置相当重要。所以现如今志坚从市文化局出来后,抱着寻求知己人高见的想法,要找战友成旺叙谈叙谈。
他又知道对方所在单位的大体方位,没费多大功夫就走进了成旺的办公室。熟悉的战友,又相隔时间不长见面,彼此并不需要太客套,成旺又是事业单位,志坚便在他室内聊到下班。
到了晚间没有外人时,志坚才把近期自己几次三番办调动的经过如实地告诉了对方。成旺听完后惋惜地说:你怎么不早找我,你有这么好的关系,可是只听那些不跟当前形势的人的意见,哪有不出岔子的?再说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小米加步枪年代的那些人都不掌权了,那优良传统能传下来多少?又加上近几年搞改革开放,学习西方搞经济的那一套,可同时带入国门一些不好的东西,所以说你有事求当官的,给他点见面礼是很正常的事。你这里不愿意送,他那里待价而沽,不愁卖不出去,尤其是外地人舍得花大本钱。这样以来,把咱这新建城市当官的灰色收入立时就给抬上去了。咱本地少数灵俐乖巧的人跟得紧的能沾上点光,大多数老实本份的可就被抛在了历史车轮的后面。
他端起茶杯喝了两口,说道:我知道你也没有钱,再说你当前联系的市文化局是个清水衙门,现在人们都在向“钱”看,你真的写好了,能发表的地方多着呢,何须跑到他的低矮屋檐之下?我看你还是不去的为好。他稍作停顿,语速明显加快,我给你推荐个人,你找他给办,肯定不用花钱。
成旺来了通长篇大论,又说得实在,志坚只能认真地听着。一来恐怕打断了对方的话,不再接下去说了,二来他对这些不常听到的肺腹之言还一时想不出回答什么才好。现在成旺说出给他推荐个人,他也不插言问一句,依然静候下文。
这个人你肯定认识,他所在部队属于北京军区,他和我一样也是今年转业的,分配到咱市给市长干了秘书。
他是谁?到了这时志坚才说话。
他就是咱高中的同学刘国华。
是真的?我怎么一点都没听说过。国华还真行,一下子就给市长当了秘书。志坚惊奇地说。
有些事感到奇怪么?其实预先都存在着一定的促成因素,国华本来写的一手好字,画得也不错。转业前是给军长干秘书的,目前咱们省里的组织部长,在“文革”时期老干部进“牛棚”那会儿,是给分派到国华家里吃住的。老解放区的人对当年的八路是有深厚感情的,虽然家中日子贫寒,但他父母对这位老干部关怀备至,有点好吃的都舍不得让国华吃,专为对方留着。患难时刻见真情,到了国华临转业需要人帮助时,父母就给这位恢复了官职的人去了一封求援信,老干部就出面给咱们市长打了个电话,你想国华的工作还能安排不好?
有事不能临时抱佛脚,可也是国华走运呀。我倒好,处处碰壁。
老同学走了运,你去找他帮忙,顺理成章的事。所以我说,你要调动去找他,用不着破费。成旺说完,又拿出个小本本儿,翻出刘国华办公室的电话让他记下来。
志坚便从桌上找了张白纸,用笔记下了这个号码,可又有些担心地望着成旺说:国华整天写材料,我去找他的话他不嫌我打扰他吗?
你认为市长秘书就整天趴在桌子上?他是市长的随身秘书,称方面秘书,如同古时候衙门里那种跟班儿的。给市长写材料呢另外有整套的写作班子,国华也到不了那个水平。再说他转业不久,熟人知道的还很少,要不是我和你是双料儿的熟人,也不告诉你。
两人你来我往地说了很多,这时夜色已深,成旺便领着志坚出了办公室,带他去了集体宿舍。
第二天上午,志坚也不给刘国华预先打个电话,直接到市府找他去了。由于建市时间不算长,市委市府的办公楼是临时应急建成的,规模不大台阶不高,他问过两个人,就敲开了国华办公室的门。两位老同学因为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志坚就先自报姓名,国华既惊讶又热情,彼此语速都很快。志坚恐怕误了国华的工作,谈过几分种就把自己想调动的事告诉了他。国华听完就说:行,你这事不难办,我找机会向需要人的局级领导问一问,有眉目的话,我再给你电话。
那敢情好,我办了几次都没办成,现在就指望你了。志坚感激地说。
你不要客气,咱是多年的同学,能帮你一把是尽量帮的。国华顿了顿又说,把你财政局的电话写下来,我也把我的电话告诉你。
国华说着,在一张小的纸上记了两个电话号码递给志坚,这个是我办公室的,这个是我们秘书科的,从县里挂电话,必须通过小总机转,你就说要方面秘书的电话。我经常不在办公室,这次算你碰巧了。如果下次在电话上找不到我呢,可转到秘书科说一下。
志坚认真地听着,等国华说完,就把自己写的电话号码递给了他。然后志坚便及时告辞,国华并不挽留,说了两句分别的话,就送志坚至楼梯口处。正所谓:梦里寻她千百度,猛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志坚回到县里没几天,国华就把电话挂到了县财政局。喊他接电话的同事告诉他市府来的,他便小跑着去接听。
国华在电话上说:我见到管市新城建设的指挥部领导时,向他说了你要调动的事,他表示同意接收,说让你干会计,你看怎么样?
那好哇,想不到这么快人家就答应给办,你真行。志坚在电话这头儿回道。
你就不要客气了,把你的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工作时间、还有什么时间入党和提干说一下吧。
志坚认认真真地告诉了对方。国华又补上一句,那我就和市人事局打个招呼给你发函了?志坚满口答应。
这次通话国华说得较多,志坚只应答几句,同事们也搞不清什么事,只是感到新奇,也不便多问。不几天,调档函发到了县人事局,他们通知财政局局长时,说市里专门要的。这时老局长已内退了,接替他的是原企财股股长,这位新局长来到志坚办公室内告诉了他这一消息。他本人当然明白,就静候局长继续往下说:既然市里点名要,我们就让你走,不过一时找不出接替你工作的人。你自己想走,那么从你的熟悉关系里面帮我们挑一个合适的人选吧。但必须是干部,从事财务工作。志坚感到局长说得合情合理,就痛快地答应了。
他把这事告诉了几位在县城工作的老同学、老战友,其中一位战友说,咱的战友某某刚分配到一个大点的企业才几个月,原在部队时干了几年会计。志坚一听合乎局长提的要求,就要凑在一起聊聊。三人到了中间人的家中定下了这事,他回来后便告诉局长。对方又详细询问了这人的情况,已原则上表示同意。可是好几天过去了,志坚就是不见那位战友来找他,只好去电话问中间人。对方了解情况后才又通过电话告诉他说:咱战友是愿意去,可是他家属认为整个家都安得好好的,丈夫又成了办公室的头儿,恐怕他调走后对家庭不利,所以他拖着不见你。
志坚说:我这工作急着要接替,当时调来的人领导上是不会答应给什么优惠条件的,他劲头儿不大也就算了。
那时节县里国营企业还没有破产的,几十年了都是旱涝保收,见识不广的人没有危机感,造成这位战友坐失良机。
志坚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局长,让领导上考虑人选。财政局是好单位,他要调走的事公开了已有十几天的时间,自然有知道这事的,很快就调来了邻近单位的一名青年人。等到志坚把自己经管的账目和实物清理好,再说他刚接手会计工作时错账欠下的一百多元,经领导研究单位和个人各承担一半,他如数还上,一个月又过去了。他还半开玩笑地对局长说,如果去市里报不了到,我还得回来。对方还当真了,说:好,我也给你一个月的时间。
有人用车把志坚送到市里,先到人事局去报到。一位工作人员还特意和他谈了新建城区条件艰苦,但责任重大之类的话。在人事局楼上放眼望去,四、五里路程外一片高底错落的尽是水泥毛坯的楼群,新城建设指挥部就座落在那里,他下楼后,又乘车前往这具体单位。
下了车找到红砖墙水泥顶的建设指挥部,又走入单位办公室后,志坚便把报到手续递给了工作人员。那人客气两句就走出房门,返回后便让他去副指挥的办公室。
副指挥和志坚谈话时,刚开始也同人事局那人说得差不多,又讲到了远大前景,还询问他在原单位的工作情况,最后说把他安排在行管科。然后起身领他回到单位办公室,要刚才那人叫行管科科长来。领导给双方介绍完,吩咐科长给他安排办公及食宿问题,然后就走开了,科长和他又忙碌了一两个小时才安顿好。
其实领导上要安排志坚经管职工食堂兼饭店及招待所的帐目,当时还是其他单位管理,只是临时在行管科的室内给他安了张办公桌,来上班也没有具体业务,刚上来多和科里的同事熟悉熟悉就是了。大部分人下了班都坐单位的値班车回家,住下的不多。由于志坚在调离工作岗位期间自学时间挤掉了不少,又要临近考试了,他正好趁此机会伏下身子读书,以便迎接自学考试的到来。
志坚在新单位安下身后,给同学国华打了个电话,一来向他表示感谢,二来告知他自己已安置好,另外还打听一下他的家在何处,以便备点薄礼登门表示一下自己的心意。一来二往,双方关系还不错。
几天后志坚因事去了繁华的闹市区,想起自己青年时代就向往城市人的生活,现在好歹也是个城市人了,下一步再把全家人搬来日子就会越来越好的。殊不知他事与愿违,以前那种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到的单位越来越差,先后又有数位女性的反作用力,造成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人生道路坎坷,思想顾虑重重。试想人的一生中,在身体强健、精力充沛的年龄段,又能有几个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