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01)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吕氏春秋·上农》
第二十九章
奶奶说的是气话,明华没往心里去,她对小婶子有了看法。嫁到梁家来,一直把小婶子当成依靠,公公婆婆少言寡语,明华怵他们的相,平常儿,没有大事,她很少往婆婆屋里走动。今儿于小娴但凡替她说句公道话,哪有过不去的坎儿?于小娴明着弹压梁屯田,暗地里却使劲儿挤兑他们小夫妻。
在奶奶跟前,明华落了个不贤的名儿,才过门几天呀,闹得家里天翻地覆,万一传到八里洼,对不起爹娘,大爷大娘哥嫂怎么看她?明华一晚上翻来覆去,到了天明才打了一个盹儿,一觉醒来,下了一跳,太阳半杆子高了,想埋怨梁屯田两句,梁屯田早没了影子。嫁到梁家来,她头一回起得这么迟,往常她第一个早起,到灶房里做好一家人的早饭,再到老太太房里帮着奶奶梳洗。
明华急忙起了身,没等梳洗完,院子里有人说话。出来看时,于小娴领着一帮工匠,在院子里铺排灶屋的事儿。于小娴看了明华一眼,没说话。工匠们在院子当心砸了一排木橛子,预备放线开工,于小娴高声说:“师傅们,灶屋盖的宽绰一些,院子闲着也是闲着,别图给我省工钱,梁家还没到赊工赊料的地步。工夫紧着点儿,别耽误了小夫人住。”
话是说给明华听的,小婶子逼得也忒急了,不定哪一天就把他们撵出来了。刚要出门和婶子说话,于小娴头也不回地走远了。明华左思右想不是个事儿,把她分出来她没意见,听老太太一句话,不能不明不白让小婶子做了主张。
工匠们牵着线绳子,在院子里撒石灰粉。她在屋里坐不住了,出了角门,往老太太的房里走,走到门口,小婶子在里面说话。“老太太,往常明华多勤谨呀,天不亮起来做饭,太阳一竿子高了,还赖在炕上睡觉呢。我说呀,人家不跟咱一条心,一早儿分出去,让她奔前程去吧。”老太太没动静,于小娴又说:“当初怨咱看走了眼,她娘是个啥人?臭半截庄子,不定背地里给明华使心眼子呢。”
明华听不下去,她娘再厉害,她一个出了嫁的闺女,不能让于小娴嚼舌头,一步跨进去了。老太太坐在睡榻上叹气,见明华进来,忙给于小娴递眼色,于小娴正在气头上,没看出老太太的眼色来,气呼呼地说:“咱家屯田,让明华挑唆坏了,安安静静个人儿,自从明华进了门,一点儿稳重相也没了,这么下去,屯田迟早不认您这个奶奶了。”
明华心里气不过,怕和婶子闹生分了,说:“婶子,媳妇儿在您跟前站着呢,您当面骂我两句吧。”于小娴一转身,明华正笑微微地看着她,眼里虽是含着笑,心里不定是把明晃晃的刀子,刚才她和老太太说的话,明华分明听见了。于小娴不禁红了脸,说:“正经该骂你两句,谁让你是小辈儿!婶子抬手也打的,张口也骂的,萝卜不大长在背(辈)上,婶子再不济也是你的老人。”
老太太怪怪地看着明华,明华脸上不温不火,端过一面镜子,给老太太梳头,于小娴自觉理亏,笑得很难看。明华说:“奶奶,您老人家非要把我分出去,我也没法儿,谁让我不讨您喜欢呢。可有一样,我当面说明白,俺娘胳膊再长,也伸不到咱家门里,再不济的老人,哪有挑唆闺女不过日子的?”说到这里,心里无限的委屈涌上来,啪嗒啪嗒掉眼泪。于小娴脸红了一阵子,不吭气了。
老太太心里喜欢明华,这孩子不是尖嘴猴腮调家不合的人,有个端重相,离不了大把。于小娴怕明华占了上风,故意挤兑她,老太太拉过明华的手,在手里攥着,笑微微地说:“明华,奶奶不是多了你们,谁不巴望着子孙都在跟前?你出去过一年半载,奶奶掉毛翎子的翅膀儿,遮不住你们了,不定哪一天,我把他们撵出去,我也清静两天。”
老太太话里没有转圜的余地,跪下给老太太磕了个头,说:“奶奶,孙媳妇不让您为难,您让我出去,我没有不出去的道理。”明华说完站起来,拽拽衣襟,看也没看婶子一眼,出去了。
明华回到偏院,师傅们开始手忙脚乱地挖跟脚,明华捧出两碗水递给这帮泥水匠们,笑着说:“师傅们,你们散了吧,有个敞棚用着,我还有啥不知足的?”师傅们点头说:“方方正正的院子,盖了灶屋,遮明挡黑,还是这么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