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4节
日期:2017-01-3115:36:42
谢谢大家的祝福!也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开心快乐!因为春节的关系,最近更新慢了。今天多更些,请大家多多包涵!
2017-01-31
【关键词:科钦之战】
在东非斯瓦希里城邦,达伽马代表葡萄牙第一次向阿拉伯人展示出了称霸印度洋的决心。迫于葡萄牙船队的压力,以及自己的体量(大型斯瓦希里城邦的常住居民不过万人),基尔瓦的穆斯林统治者,表示愿意臣服于葡萄牙。对于东非的阿拉伯人来说,这样做也有可能是一次机会。最起码从表面看起来,葡萄牙人能够帮助他们对接欧洲市场。而在此之前,输入往地中海的海上商品,只会经由波斯湾或者红海。
事实上,葡萄牙人对东非的想法,远不止于将既有的斯瓦希里城邦,纳入自己的贸易网那么简单。能够在印度洋获得成功,决定着葡萄牙能不能晋升为一个“帝国”。在印度洋,印度才是成败的关键。为此,在达伽马第二次启航前往印度之后,葡萄牙人紧接着就派出了优秀的军官团前往印度,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挑战。以职业军人取得航海家,成为船队乃至海外领地的主官,也成为了葡萄牙从商业扩张向武力扩张的转折点。
然而在马拉巴海岸,已经跟印度土著政权形成共生关系的阿拉伯商业集团,尤其是霸主卡利卡特所能够调动的资源要远高于斯瓦希里城邦。当达伽马以同样的态度,要求卡利卡的统治者顺从时,与印度统治者关系良好的阿拉伯商业集团,作出了激烈的反应。拥有强大武力的达伽马,则开始打劫他们所遇到的阿拉伯商船,以期迫使阿拉伯人屈服。
在这个过程中,达伽马舰队中的数艘军舰,与卡利卡特海军(实际为阿拉伯武装商船),在卡利卡特附近的海域进行了两次海战。尽管卡利卡特的船只在数量上十倍于葡萄牙人,但与有备而来的葡萄牙军舰相比,战力明显不足,最终完败于葡萄牙人。这一结果,使得马拉巴海岸的印度城邦,尤其是卡利卡特最大的竞争对手柯钦,纷纷开始与葡萄牙人合作。
虽然在冲突失败之后,卡利卡特也表示愿意与葡萄牙人就贸易问题做进一步协商,但双方实际都不认为和平就此到来。尤其葡萄牙人还要求卡利卡特,驱逐所有的阿拉伯人。相比之下,柯钦的态度就要“真诚”的多。对于征服者来说,利用被征服地区的内部矛盾,能够让他们事半功倍的完成目标。比如在以后的美洲征服中,我们就会常态性的看到,总会有某支土著部落愿意充当“带路党”,以借助白人的力量来打击自己的对手。
柯钦所拿出的最大诚意,就是在达伽马的船队返航之后,允许其留驻印度的分舰队,驻扎于自己的港口。葡萄牙随后向柯钦派驻军事人员,也用实际行动表明自己的存在,对柯钦提升在马拉马海岸的竞争力,包括稳定内政都有诸多好处(显然柯钦的阿拉伯人不会喜欢看到这种合作)。在葡萄牙人“帮助”镇压阿拉伯人所引发的叛乱之后,柯钦的统治者甚至同意葡萄牙人在自己的海岸线上构筑军事据点(公元1503年)。
对于在印度洋拥有野心的葡萄牙来说,这点至关重要。要知道一国的海洋影响力延伸,并不仅仅取决于海军的实力,以及海岸线的质量,更取决于你在全球各沿海板块,尤其是关键海峡/水道上是否拥有基地。今天我们谈论中、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最容易被忽视的也正是这点。作为西方文明发展的巅峰之作,美国不仅凭借美西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胜利,在西太平洋拥有属于自己的海外领地(关岛)。更可以凭借与西欧国家的地缘及同盟关系(尤其是英国),获取那些前殖民帝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遗产。典型案例,就是美国从英国手中租借“迪戈加西亚岛”,从而获取了在印度洋中心位置的支点。
相比之下,没有殖民和大航海时代积累的中国,在拓展蓝海影响力时,就掣肘多多了。先天不足但后天可补(填海造岛)的南海,是中国能够直接延伸海洋控制力的最重要领域。南沙在中国海洋战略中所起的作用,类似于关岛之于美国。至于印度洋,支点国家是否愿意合作,更多要看中国所能展示的贸易合作前景了。
柯钦愿意与葡萄牙人合作,也正是看中了与之合作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尽管这种合作,尤其是允许对方在自己领土上的军事存在,难免会让人想起当年存在于中国的“租界”。对这一合作倍感威胁的,自然是一心希望驱逐葡萄牙人,并且不愿看到柯钦坐大的卡利卡特了。在控制卡利卡特宫庭的阿拉伯人看来,之前与葡萄牙人的几次冲突失败,更多原因在于自己准备不足。当葡萄牙人的堡垒开始兴建之时,卡利卡特的备战工作也紧锣密鼓的运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