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2节

    日期:2016-05-1021:13:15
    2016-05-10
    【关键词:纳瓦拉王国,巴斯克,阿拉贡,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卡斯蒂利亚王国】
    对于身处大陆的弱小民族来说,山地总是他们最好的保护。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情况都是如此,巴斯克人也不例外。坎塔布连山脉与比利牛斯山脉的相接之处,南抵埃布罗河上游,北至海岸线以及西、法边界处的这片山地,是今天西班牙“巴斯克自治区”的所在位置(首府为毕尔巴鄂)。世人听闻这片巴斯克人之地,多是通过以巴斯克分离主义组织“埃塔”,以及只招收巴斯克人却重未降过级的西甲俱乐部“毕尔巴鄂竞技队”。然而事实上,我们认知中的“巴斯克“却并非唯一的巴斯克人行政区,在它的东部还有一个面积更大点,覆盖一段埃布罗河谷的“纳瓦拉自治区”(首府为潘普洛拉),实际也是巴斯克人的领地。只不过相比前者,纳瓦拉人似乎更认同他们在西班牙国旗中地位,以至于30多年前(1979年),巴斯克人邀请他们共同组建巴斯克自治区的时候,纳瓦拉人并没有同意。
    山地民族属性,以及长久以来危机四伏的地缘政治环境,造就了巴斯克人强悍的战斗力,不过从一个边缘民族跻身核心政治圈,还是需要机遇的。如果说阿尔巴尼亚人,能够抵御住斯拉夫人的压力维持民族独立,很大程度是受益于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那么巴斯克人能够和纳瓦拉王国联系起来,并出现在西班牙政治核心圈,也要感谢一下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阿尔巴尼亚人转变信仰,倒向穆斯林一方不同的是,巴斯克人选择了和其它日耳曼系基督教国家一起,推进“收复失地运动”。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拥有海岸线的“巴斯克”比之“纳瓦拉”要更有发展空间。这一点,从人口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前者的面积只有后者的70%,但人口却是后者的4倍。其中巴斯克人口不少于210万,仅身处沿海的首府毕尔巴鄂的人口就多达百万。然而在中世纪及以前情况却并非如此。面向大西洋的出海口,价值并不如埃布罗河这样的大河河谷潜力更大。这点从9世纪——12世纪,这个巴斯克人开创王国被称之为“潘普洛纳王国”(之后换名为“纳瓦拉王国”)也可以看出。如果说阿斯图里亚王国的扩张空间在旧卡斯蒂利亚盆地的话,那么巴斯克人的方向就是埃布罗河河谷了。
    事实上,巴斯克人应该比同时期的其它民族更有资格得到埃布罗河河谷。古希腊人是伊比利亚人最早的“发现者”。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人的名称,则源自于埃布罗河的古名——“伊比鲁斯河”。换而言之,以巴斯克人后来的位置来说,他们的祖先有可能就是来自于最初被古希腊人发现的伊比利亚部落,随后被不断入侵的外来民族,压缩至伊比鲁斯河上游地区。当然,这一历史对于身处乱世的巴斯克人来说毫无意义,重要的是它现在有没有实力压倒竞争对手。
    纳瓦拉王国在伊比鲁斯河谷的竞争对手,并不仅仅是北上的穆斯林,还有南下的法兰克人。公元8世纪中(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趋于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开始对外强力扩张,并用了半个世纪时间建立了“查理曼帝国”。在这个过程中,近在咫尺的伊比利亚半岛,也成为了法兰克扩张的方向(一如当年与迦太基相争的罗马)。高举着圣战旗帜,很多法兰克贵族希望能够比利牛斯山脉之南有所建树。这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两个边疆区(伯国):一个是比牛斯山脉西南麓的“阿拉贡”;一个是山脉东南麓的“巴塞罗纳”。
    阿拉贡的名字,得自于伊比鲁斯河中游左岸河流“阿拉贡河”。巴塞罗纳的直接扩张方向,则主体是比利牛斯山脉向伊比鲁斯河下游延伸出的一片丘陵:加泰罗尼亚丘陵。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非常兴旺的巴塞罗那,是整个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地缘中心。可以说,西班牙的纳瓦拉自治区、阿拉贡自治区、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今天在伊比鲁斯河谷的排列组合,在1200年前就已经成型了。由于比利牛斯山脉的分隔,法兰克人在阿拉贡地区实际统治并不稳定。公元10世纪初,纳瓦拉王国取得了阿拉贡地区的控制权。
    相比阿拉贡地区,法兰克人在比利牛斯山脉东南端的渗透要有力的多。一方面,比利牛斯山脉与海洋之间天然形成有沿海通道;另一方面法兰克人还可以通过海路施加影响力。不过对于法国人来说,地理上的自然分割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在加泰罗尼亚扩张的巴塞罗那,最终还是在11世纪初脱离了当时的西法兰克王国控制,以独立政治体的姿态参与到伊比利亚的权力之争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兰西对加泰罗尼亚的地缘影响力就此消退。今天加泰罗尼亚地区之所以主张独立,地缘政治上希望能够依靠法国是重要的原因。只是现在的话,在整个欧洲都在走向政治统一的大背景下,寄希望于法国人去开罪西班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现实的。当然,如果有一天政治原因(不一定是独立后),逼着巴塞罗那俱乐部脱离西甲的话,那么最有可能成为这个欧洲豪门下一站的,必将是法甲。
    需要说明的是,欧洲诸国之间的这种合并,技术上多是因联姻而形成的“共主联邦”模式,很少会改变当地原本的地缘政治结构。也就是说,诸地缘政治板块并不会因此而自然进行政治融合,内部还是会保持原有的独立结构。今天西班牙内部自治区拼全的模式,就是这一地缘特点的典型。在这种情况你,相信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佛朗哥的独裁统治结束之后,被放逐的西班牙王室,又被请回来作为国家元首。也能够明白,在西班牙国徽的古王国之盾上,那顶顶王冠的重要性了。
    在合并阿拉贡之后,强大的纳瓦拉王国又迫使莱昂王国与之进入了“共主”模式(公元1029年),第一次统一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基督教地区。完成这一历史性突破的纳瓦拉君主,也成为了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大帝”(桑乔大帝)。不过在欧洲,这种所谓的“帝国”,往往会因为继承一世而终。因为大帝们在死后,总是会遵循传统把国土公平的分给几个儿子。西班牙的情况也是如此,在短暂的统一之后,还远未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再次陷入了分裂(公元1035年)。在桑乔大帝死了,除了原有的纳瓦拉王国以外,得到阿拉贡地区的继承人将之升级为了“莱昂王国”,体量过大莱昂王国则被分为了二块,东部成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公元1035年)。今天旧卡斯蒂利亚盆地,行政上被称之为“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正是源自于这一背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