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6节
日期:2016-04-0722:48:28
2016-04-07
【关键词:波兰人,瓦尔纳战役】
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帖木儿将扩张的目标放到了遥远的东方,无疑是一件幸事。仅仅花了十年时间,被肢解成四块的帝国就重新被统一到了一起。这并不表明奥斯曼帝国的这次中兴,完全只在帖木儿的一念之中,更多还是土耳其人内部存在很强的统一意愿。这一意愿的产生,根本原因在于帝国在欧洲的扩张事业,正进行的顺风顺水。土耳其人能够由小到大,击败众多欧洲对手,正是得益于它拥有比基督教世界更强的集权力。那些支撑帝国存在,并以土地作为自己最大酬劳的军事贵族,更希望有人能够领导他们获得更多的土地。
当然,如果帖木儿帝国的发展方向也是在欧洲,且有足够的时间布局(他当时已经60多了),那么引导这一股扩张力,并成为欧洲之敌的也许就是“帖木儿帝国”了。最低限度,也不会让奥斯曼帝国如此之快的复苏。同时期身处明朝之侧的北元政权就没有那么幸运。对于明朝来说,王朝的安全保障在于蒙古草原的分裂,特别是不能让黄金家族再重新做大(只是却没有防备东北的满洲人做大了)。
不管怎么说,土耳其人算是度过了一次危机。然而东线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拔乱反正,还是让奥斯曼帝国受损颇大,并且需要一定时间来休养生息。这也让欧洲人看到了“拯救”拜占庭的机会。在帝重新国统一之后,直至君士坦丁堡陷落的几十年前,为了争夺爱琴海的主导权,仍然据有不少爱琴海岛屿的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之间战争不断。不过威尼斯人,更为关心的是海上的商业利益。把穆斯林从欧洲赶走这件事,从来不是这些精明的商人所关心的。能够威胁到土耳其人的,还是身处巴尔干之北的匈牙利。
在奥斯曼帝国暂停攻势的这段时间里,处于欧洲圣战前线的匈牙利王国,也在寻求扼制土耳其人的机会。对于被土耳其人伤了元气的匈牙利人来说,后方有两股天主教势力可以成为依托。一是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二是波兰人。后者在14世纪末,以共主联邦形式与立陶宛人结成同盟的(法律上正式的合并是1569年)。从上述两股势力中,先后选取合适的人选继任匈牙利国王之位,是匈牙利人寻求后援的方法。这种做法可能会让中国人感到奇怪,但在模块式的欧洲却很常见。只不过是否能够因此结合成真正的政治同盟(如波兰-立陶宛、匈牙利-克罗的亚那样),取决于这一联合是否能够让两个地缘板块共同受益。
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分裂性,匈牙利人并没有从德意志人那里得到有效帮助。从神圣罗马帝国请来的国王,也在与土耳其人的战争中阵亡(公元1439年)。相比在一直处在内耗之中的“神圣罗马帝国”,正处在上升期的“波兰-立陶宛”联邦似乎更可靠些。合波兰、立陶宛人之力的波兰,在15世纪初击败了代表德意志东扩的“条顿骑士团”,并且让后者成为了自己的附庸。这一强势表现,让匈牙利人再次看到了希望,波兰国王很快也成为了匈牙利国王。
对于一直在与德意志人博弈的波兰人来说,这实在是一个好机会。由于同属西斯拉夫属性的波希米亚,被先发的德意志人纳入了“神圣罗马帝国”(这一时期,捷克人也正在反抗德意志人的统治。史称“胡斯战争”),波兰人在战略上一直处于孤军作战的境地,也因为如此,才会选择和同样孤军作战的波罗的人代表(立陶宛)捆绑在一起。现在,如果能够借机坐实匈牙利的统治权,那么展现在波兰人面前的想象空间可就很大了。要知道西、南斯拉夫人的分割,正是由于匈牙利人的存在。然而这一切想象空间变成现实的前提,是波兰人能够帮助匈牙利战胜强大的穆斯林对手,他们能做到吗?
在取得了波兰人的支持后,匈牙利人在对抗土耳其人的战争中,一度表现的非常神勇。不仅把已经渗透到瓦拉几亚的土耳其人,赶回至多瑙河南岸,甚至还数次远征巴尔干,攻掠塞尔维亚境内的尼什、保加利亚境内的索非亚等土军控制的重要据点。以至于奥斯曼帝国主动放低姿态,愿意在保证塞尔维亚、瓦拉几亚为双方缓冲国的前提下,停战十年。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胜利鼓舞之下,天主教世界更希望能够一次性的解决问题。公元1444年9月,总数约15000人的波兰、匈牙利军队从铁门峡谷越过多瑙河,开始向色雷斯发起进攻。由于这次战争名义上是由教皇策动(并提供了经济支援),也被视为最后的十字军之战。
从战略上来看,波兰-匈牙利联军是希望最终进抵君士坦丁堡,控制色雷斯土耳其海峡西岸。顺利的话,在失去后援的情况下,那些驻扎在巴尔干各个据点的土耳其人,将很快会被周边看到希望的基督徒们吞没。对于教廷来说,积极参与组织这场圣战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帮助那些异端的东正教徒了。如果波兰人和匈牙利人取得了胜利,那么这将是整个巴尔干东正教派基督徒,“回归”罗马教廷的最好时机。同时,唯利是图的威尼斯人,也终于承诺提供一定海上支援(由于对达尔马提亚的争夺,威、匈长期不和)。为此,联军在渡过多瑙河之后并没有恋战,而是迅速向黑海方向攻击前进。
然而就一场具备决战性质的战役来说,波兰-匈牙利联军的数量着实有些少,即使加上进军开始后加入的志愿军(主要包括4000瓦拉几亚骑兵),总数也只有2万之数。至于威尼斯人的海上支援,则是完全不可信任的。即使愿意履约,他们所能承诺的,也只是和希望看到十字军东征的君士坦丁堡一起封锁海峡。让人感到无语的是,海上封锁计划完全没有发挥作用。不愿意看到威尼斯人做大的热那亚人,又一次偷偷的帮助了土耳其人(当然是收了很多钱的),协助后者将数万士兵,从小亚细亚紧急运送至东色雷斯。需要说明的是,执行封锁任务的十字军舰队并非没有试图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是早有准备的土耳其军队,在岸边布置了火炮压制了对手的攻击。
最终的决战发生在今天保加利亚沿海(黑海)的“瓦尔纳”(Varna),史称“瓦尔纳战役”。站在波兰-匈牙利人面前的,是数量2——3倍于他们的对手。当然,数量从来不是决定一场战役胜利的首要因素。不过从质量上来看,基督教方面也并不占优势。在激战的第二天,领导这场战争的波兰国王(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战死于土耳其军队的阵中,随之“最后的十字军”也以一场惨败而收场。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瓦尔纳战役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在这场胜利之后,因帖木儿西征而迟滞了40年的土耳其扩张战争,再一次进入了高丨潮丨期。这一次,君士坦丁堡还有幸免的理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