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节

    日期:2016-02-2921:09:00
    2016-02-29
    【关键词:塞尔维亚帝国,热威战争,黑死病,加利波里半岛】
    14世纪中叶(公元1255年),奥斯曼突厥人终于向他们建立欧亚帝国的梦想,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永久性的得到了加利波里半岛。这既是突厥人的胜利,也是伊斯兰世界的胜利。从大历史层面说,这同样是东地中海亚洲势力的一个大突破。要知道,上一次波斯人代表亚洲做到这点(希波战争),离这次已经快有一千年时间了。比古波斯帝国更为成功是,奥斯曼人将他们的标注有突厥、伊斯兰标签的国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并且在衰退之后,仍然保住了最精华部分的欧洲领土。这种一脉相承性,使得我们可以毫无争议的,将“土耳其”这个大家更为熟悉的政治标签,用在中世纪(如果用“伊朗”这个标签来指向古代波斯,则会引发很多混乱)。
    土耳其人的机会,来自于基督教世界在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的内斗。在陆地方面,拜占庭帝国在欧洲方向所面临的挑战,除了刚刚崛起的塞尔维亚王国以外,还有早在10世纪初(保加利亚第一王国)就曾经试图进军君士坦丁堡,甚至自立为“沙皇”(“沙”=凯撒)的保加利亚人。14世纪初,在拜占庭帝国陷入衰弱之后,重生的保加利亚王国(史称“保加利亚第二王国)也再交燃起了坐实沙皇梦的想法。
    最初斯拉夫化的保加尔人,与同属南斯拉夫体系的塞尔维亚人结成了同盟,共同入侵拜占庭帝国。相比保加尔人,塞尔维亚人呆在拜占庭帝国内的时间要更长,12世纪末才获得独立。不过后发者有后发者的优势,最起码塞尔维亚人内部,暂时还没有累积出像拜占庭、保加利亚人那些多的矛盾。借两个对手内乱政治纷争之机,塞尔维亚王国很快让世人意识到,自己并不只是一个改变巴尔干半岛势力均衡的砝码,而是也想有朝一日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
    最先出局的是保加利亚人。并且通过战争和联姻手段(公元1330年),塞尔维亚人成功迫使其成为了自己的附庸国。此时的拜占庭帝国,正在小亚细亚方向面临突厥人的强大压力(并不仅仅是土耳其人,还有南部的其它塞尔柱国家)。双线面临压力的君士坦丁堡,开始顾此失彼。不久之后便将马其顿地区(公元1345年)拱手让给了塞尔维亚人。后者得以将王国的南界推向了马其顿、塞萨利地区的分割点——奥林匹斯山(奥林波斯山)。凭借仅有的海上优势,拜占庭人能够保住的,仅仅是古马其顿王国的旧都、塞萨洛尼基湾畔的“塞萨洛尼基”(萨洛尼加)。
    从位置上看,处于希腊半岛-色雷斯低地,以及巴尔干半岛西北山地相接处的“马其顿”地区,是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的“心脏地区”。当年崛起于此的马其顿人,不仅向南统一了希腊,更向东扩张建立了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对于现在领土范围仅限于色雷斯和希腊半岛的拜占庭人来说,失去马其顿尤其是沿海平原区的“下马其顿”,意味着自己的核心领土被一分为二。这也导致拜占庭帝国,不得不以放弃亚洲部分为代价,引入土耳其人来制衡塞尔维亚人(毕竟欧洲比亚洲更重要)。
    在土耳其人正式登陆加利波里半岛之时(公元1354年),除了曾经滋养过古希腊三强:底比斯、雅典、斯巴达的维奥蒂亚——阿提卡半岛,以及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外,巴尔干半岛中部的伊利里亚、马其顿、伊庇鲁斯、塞萨利等地区,几乎全部成为了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地。说起来,此时我们应该可以将这个“南斯拉夫人”国家称为帝国了。一方面是在拿下马其顿之后,塞尔维亚的君主就迫不及待的加冕为了“塞尔维亚与希腊人、保加利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的皇帝”;另一方向塞尔维亚的势头以及领土范围,也的确有帝国之象。
    虽然中国人对于欧洲人那种,喜欢把所有地缘标签加注在头衔中的做法感到可笑,但从地缘研究的角度来看,却为我们了解一个政治体的范围和地缘结构提供了便利。基于欧洲那种模块组合的政治模式,以及巴尔干半岛复杂的民族结构,这种名称背后所隐藏的联合方式(而非真正的集权)倒也是合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保加利亚人还给自己戴着“沙皇”的虚位,塞尔维亚人没有再选择罗马皇帝的桂冠(甚至刻意把凯撒的称号赐给封臣)。当然,要是塞尔维亚帝国后来真的能够重现拜占庭帝国的辉煌,相信他们也一定不会放弃这笔罗马遗产的。
    如果你对“塞尔维亚帝国”的位置、范围仍然缺乏概念的话,那么在地图或者脑海中,把今天的塞尔维亚、黑山、阿尔巴尼亚、马其顿,以及希腊温泉关以西以北的区域加在一起就差不多了。没有占领希腊全境的原因,并非是因为拜占庭帝国的顽强抵抗,而是因为在维奥蒂亚——阿提卡半岛,以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北部,崩溃后的“拉丁帝国”,威尼斯人基于弥补自身陆地短板的需要,依然扶植了有两个拉丁帝国时代的公国:雅典公国和亚该亚侯国。尽管两百多年间,这两个国家的控制权也是几经更迭,但却始终是拉丁人的势力范围。在东正教徒内部的这场三国杀中,贸然将这些拉丁人推向对手阵营,并不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现在可怜的拜占庭帝国,核心领土就只剩下君士坦丁堡所在的“东色雷斯”(今为土耳其所有),以及今天希腊东北角的“西色雷斯”地区了。至于北色雷斯,则早已为保加利亚人所侵占。另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科尼亚地区(当年斯巴达所在地),也是拜占庭人的飞地(另有萨洛尼加和若干小岛)。对于东正教三国来说,谁取得最终的胜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内忧外患之中,巴尔干半岛需要一个强大的中央政权整合起来。这就好像在站在垂死阿尤布王朝肩膀上崛起的马穆鲁克王朝,能够帮助穆斯林世界抵御蒙古人的入侵一样。塞尔维亚人要是能够占领君士坦丁堡,一个斯拉夫属性的“拜占庭帝国”就将凤凰涅槃。
    对于一个源起于山地的国家来说,想要完全取代拜占庭这样一个海陆兼备的帝国,其最大的短板就是海军。只是所谓“百年海军”,这块短板的弥补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弥补的。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帝国能够在其漫长的历史中,多次涉险过关也因为自己的海上基础。不过这座千年古都也并非一次都没有沦陷过,当年集合了威尼斯海军以及法兰克骑士的十字军(第四次),就曾经在拜占庭内乱的助力下做到了这一点。如今,一心想入主君士坦丁堡的塞尔维亚人,也把结盟的目光投向了威尼斯人。
    尽管威尼斯人一手扶植起来的拉丁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但不做赔本买卖的威尼斯人,此时还控制着爱琴海中中南部大部分岛屿,包括最大的两个岛屿:克里特岛和埃维亚岛,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角拥有据点(迈索尼)。对比当年的情况,“塞尔维亚帝国”,实力也比劳师远征的法兰克骑士更为强大。一旦二者联合起来,那么实力还不如当年的君士坦丁堡,形势就很不容乐观了。
    然而借助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和拉丁帝国的建立,成功入驻爱琴海的威尼斯人,在这一地区并非没有对手。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所面临的最大对手就是其它同样唯利是图的商人。与威尼斯共和国一样,热那亚共和国和另一个海上共和国——比萨共和国,也是十字军东征事业的受益者。不过进入14世纪时,同与热那亚同处意大利西北侧(利古里亚湾)的比萨共和国,已经被热那亚击溃。也就是说,威尼斯人海上事业的直接对手就是热那亚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