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3节
很显然,西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其一举一动将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作为世界第一、第二大经济体,美、中两国对亚太一词的理解差异,更多是出于维护自己利益的需要。身处东亚、面向太平洋的中国希望能够在自己的家门口,打造一个以自己为主导的经济圈;而奉行全球战略的美国不愿坐视中国崛起,近两年相继提出“重返亚太”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自然是不愿意看到中国主导西太平洋地区的局面出现。
APEC是在1989年11月,由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中的泰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6国,在澳大利亚通过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宣告成立的。因此这个平台最开始是照着美国所希望的,建立一个泛太平洋地缘经济圈的方向来设立的。基于这个范围设定,北美洲的墨西哥、南美洲的秘鲁分别在1993年、1998年也成为了成员国。
中国是在1991年正式成为APEC成员的。应该说,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尚没有形成今日之影响,美国对于中国的加入是持欢迎态度的。做为全球经济金字塔的顶层,美国需要中国这样处在发展阶段的国家,去夯实这个金字塔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开始甚嚣尘上。尽管基于文明背景,中国实际上对于统治世界并没有兴趣,但不可否认的是,已经完成原始积累的中国人,不会再甘于沉淀在国际经济链的底层,为发达国家打工了。
当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展现出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开始向经济链的上层发起挑战,并期待更高品质的生活和更多介入国际社会时,对于美国全球利益的威胁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一“超”独大的地位依然存在,但鉴于这场地缘博弈的主战场是在中国的家门口,不管你愿不愿意,亚太地区各项经济议题的焦点,最终总是会汇集到中国身上。APEC越来越像是为中国量身定做的平台了。美国在构筑APEC平台时所期待的、自己高高在上的“金字塔型”经济结构,已经演变成了中美“双雄争霸”的模式。
对于美国来说,此时此刻将中国踢出局的做法并不现实,另起炉灶搭建一个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平台,是最为可行的方案。正是在这种需求之下,2008年美国决定加入之前由文莱、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几国所发起的(2005年)“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简称TPP)谈判。
尽管美国一直否认,是在用TPP架空APCE,但现实的情况是,如果中国没能找到应对的手段,就很有可能在这场游戏中被踢出局,或者说空守一个只能用来空谈的APEC论坛。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可能想到应对方法,北京会议又会为中国下一步的经济发展,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利好呢?我们下一篇再接着解读。
日期:2014-11-2021:54:12
APEC的前世今生(下)
——北京会议背后的博弈
从APEC的建立初衷来说,TPP的成立并不让人感到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必然。因为APEC本身并不是一个真正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作性组织,而是一个论坛性质的平台。成员国之间在某些经济问题达成共识之后,需要通过双边或者多边协议来从法律上固定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虽然现有的“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基本做到全球覆盖,但出于地区平衡的需要,其规则的制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很多限制,或者说变得不那么“自由”了。为了进一步减少贸易壁垒、促进地区发展,全球范围内都掀起了一股打造适合本地区情况的“缩小版WTO”的热潮。TPP正是这样一个以在亚太地区打造自由度更高的“自由贸易区”为目标而成立的平台。
问题还是在于其范围。以中国目前的地缘影响力来看,并无可能主导一个泛太平洋范围的自由贸易圈,美国将无可避免地成为规则的主导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并不会主动寻求加入TPP谈判;而已经将中国视为第一威胁的美国,则希望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重新在亚太地区打造一座以美国马首是瞻的“经济金字塔”。
既然意识到TPP并非适合自己的平台,中国就必须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打造“以我为主”的自由贸易圈了。基于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地缘位置,以APEC为交流平台,在西太平洋地区打造一个不包含美洲地区、或者说让美国来适应标准的“亚太自贸区”(FTAAP),这一思路尽管看起来更适合与TPP对冲,但由于美国的现实影响力以及地区差异,采用将亚太地区再进行细分、逐一对接的方式对中国来说会更加具有操作性。2010年正式启动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以及2012年开启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就是中国已经付诸实施的重要步骤。
客观地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自身的海洋文明属性,以及先发优势,在贸易规则的制定以及互融互通上,对中国这个后发的大陆国家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这也是中国无法在更大范围内,主导一个自由贸易圈的根本原因。当然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海洋及贸易潜力已经被激发了出来。中国的地缘板块定位,也从专注陆地的“大陆国家”,进化成了海、陆兼备的“边缘国家”。不过,如果中国希望突破西方发达国家的阻击,真正成为世界一极的话,单纯的PK贸易自由的深度和广度并非上策。中国还需要有自己独到的战略优势,而这一优势又必须植根于自己的地缘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不被对手模仿和超越。
事实上,当下的中国已经找到了专属于自己的战略主线,并且开始依托自己的地缘优势扩张影响力。这条主线就是“基建合作模式”。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工程基础设施,对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基础保障作用。另外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因此无论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基础设施是否完善都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由于农业文明的背景,以及之前欠债太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庞大而又高效的内部市场,也使得高铁这类原本被西方发达所垄断的高科技产品,得以被引进、消化、吸收。与此同时,居安思危的意识,也让中国人的储蓄率居高不下,甚至成为了持有美国国债最多的国家。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让很多人产生了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现在需要为自己所积累的资本,找到一个战略投资方向。
当这两项优势结合在一起时我们会发现,中国能够在基础建设方面,为合作国家提供包括资金、技术、施工、运营等在内的,全方位“一揽子方案”,并且具有最高的性价比。这一优势是任何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基础建议都有着强大需求的大背景下,能够为之最佳解决方案的中国,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总理出访必谈高铁,被媒体称为“高铁最佳推销员”,也正是源自于这一战略主线的定位。
因为地理关系的原因,亚太地区也是中国推进基础建设合作的重点区域。在本届APEC会议中,我们也将看到“基建合作模式”,取代自由贸易规则的建立,成为会议的主题。2014年10月22日,第二十一届APEC财长会议就已经明确的发出了上述信号,会议所发表联合声明指出:“投资对刺激需求和促进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对实现经济增长潜力和达到发展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日期:2014-11-2201:32:05
2014-11-21
[罗马帝国的元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