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1节
政治优势为屋大维所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比如基于故土难离的农本主义思维,那些被承诺分配土地的罗马老兵,第一选择一定是回到罗马和意大利半岛的。这使得掌握土地分配权的屋大维,能够有机会很快提升自己的军事力量;又比如凯撒生前为了扩大自己的民意基础,给予了自己的龙兴之地——内高卢地区,以及意大利半岛南部的粮仓——西西里地区以罗马公民权(甚至让归顺的凯尔特人首领进入元老院)。这样做不仅让凯撒获得了仅属于他个人的民意,同时罗马城中的屋大维也只要延续这一政策,就能够继承这一民意基础。
日期:2014-11-1723:53:38
与屋大维相比,安东尼所犯的最大错误应该就是离开罗马了。在选定希腊世界作为自己的领地后,安东尼并没有像已经烟消云散的共和派一样,把希腊视作与意大利竞争核心板块,而是选择了埃及作为自己的驻地。当然,如果我们现在是在写小说的话,一定会将之归结为埃及艳后的个人魅力。不过从地缘角度看,安东尼的选择并不是由下半身决定的。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分析了,大量人口的输入,导致罗马城和意大利的粮食需求极度依赖进口。这些出口罗马的粮食中,埃及又占据了最大的份额。作为罗马粮食安全的保障,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一直也是凭借这一优势保持着自己半独立地位,同时也积累了巨的财富。现在掌控这一优势的安东尼,看起来也可以藉此与屋大维达成均势(或者说威胁罗马),在地中海东部经营自己的领地。在屋大维与安东尼关系日趋紧张之后,断绝埃及的粮食出口也的确对罗马城中的稳定造成了很大影响。
如果这种局面就此延续个两三代,一个东、西分立罗马可能也就提早二百多年出现了。事实上安东尼也的确这样开始尝试了,在平定征服试图独立并染指叙利亚的亚美尼亚之后,安东尼将他与埃及艳后所生育的子女,分封到了各地成为国王(甚至包括还未征服的安息)。我们的埃及艳后也由此晋升成为“众王之女王”。当然,谁都知道安东尼才是真正的统治者,因此这个在公元前昙花一现的“东罗马帝国”也被历史学家称为“安东尼王朝”。
然而这种分裂的局面,在当下的罗马注定没有市场。亚历山大的帝国之所以在其死后很快陷入分裂状态,与他的帝国存续时间实在太短有关。无论仍习惯于城邦结构的希腊人,还是那些新归属的东方人,都没有在心理上做好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准备。反观罗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罗马人对希腊世界跨度长达150多年的蚕食、征服,即让罗马人能够从容的的在东方搭建由官吏、军队、移民组成的统治体系,也让希腊人有足够的时间从心理上融入罗马(或者说接受现实),尤其是在他们面临野蛮的亚洲游牧民族(帕提亚人)威胁的时候。这也是为什么,在罗马出现内战时,希腊世界并没有借机脱离罗马,而总是作为罗马的一部分,作为反对派基地的原因所在。
现在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安东尼身上。即使他希望在东地中海建立自己的帝国,罗马在东方的官吏、军人也不会接受这种安排。除非安东尼有机会证明,自己在政治上比屋大维更有权力继承凯撒的政治遗产。这种证明并不代表安东尼一定要回到罗马去与屋大维争夺西地中海的控制权,但最起码要让自己(以及继承人)有时间继续顶着罗马这块招牌,来完成这个心理过渡阶段。
最终让安东尼感觉可以和屋大维决裂的政治牌,是埃及艳后之前所生育的一个儿子。根据出生时间判定,这个孩子很有可能是凯撒的儿子。当然,是不是真是凯撒的血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东尼需要这样挟持这样一个“天子”,以令罗马人承认他的“安东尼王朝”才是罗马正统。为了这个政治目的,这位“小凯撒”也与他的母亲一样,晋升成为了“众王之王”。同时,将身份和财富传给屋大维的凯撒遗嘱,也被有安东尼一方宣传为是伪造的。
很显然,对于一直以凯撒唯一继承人自居的屋大维来说,安东尼的这种做法无异于釜底抽薪。虽然他可以极力否认小凯撒的存在,但对于那些什么时候都会存在的反对者来说(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辩解同样不重要。因此在终极决战到来之前,罗马城中三分之一的元老逃往了东方,归附于安东尼。不过这一数字和反对者的逃离,反过来也表明屋大维已经掌控了罗马的局势,或者说大多数罗马人还是更加认可屋大维的统治。
如果说安东尼所祭出的杀手锏,只是质疑屋大维凯撒继承人的身份的话,那么屋大维在这场宣传战中用来重创安东尼的说法,就更具杀伤力了。由于安东尼将埃及定位为自己的权力中心,并且与埃及艳后的事实婚姻,屋大维让罗马人相信,现在的安东尼已经不再视自己为罗马人,而已经变成一个埃及人了。如果让他或者他的代理人来控制罗马的话,那就不是罗马征服埃及,而是埃及控制罗马了。从埃及过往的历史,以及托勒密王朝的蜕变来看,这种基于地缘层面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安东尼当下也正在用埃及和东方的方式管理他的王朝(比如对子女封王)。
不管双方如何宣传,一场战争终究是无法避免了。公元前31年,在经过两年的宣传、准备工作后,屋大维开始进攻希腊半岛,罗马统一之战,也是罗马帝国开国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