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节
日期:2014-06-0401:29:17
2014/6/3
在欧洲及世界历史中,罗马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页,相信任何一个看到罗马帝国版图的人,第一感觉都会是:这是一个把地中海当成内湖的庞大帝国。不过西方有句谚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在罗马帝国的形成上。在最早的时候,“罗马”这个地缘标签,仅仅是亚平宁半岛中部“台伯河”畔的一座城市。
罗马城的兴建时间,被明确定格为公元前753年4月21日。当然,这么精确的时间,难免会让人产生怀疑。不过,承载无上荣耀的“罗马”城,兴建公元前8世纪中叶,倒是没有问题的,这一点已经有足够多的考古证据证明了。在与之相邻的希腊半岛,公元前8世纪正是结束黑暗的“荷马时代”,进入成就希腊文明的“城邦时代”的时段。鉴于二者之间的地缘距离,罗马的出现是否直接受益于希腊呢?事实上,希腊——罗马文明中的确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说古罗马文明是站在古希腊文明肩膀上成长起来的,也不为过。甚至罗马人的起源,也与希腊有着直接的关系。
罗马城的建立者叫做“罗穆卢斯”,根据传说,他与他的孪生兄弟是一位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埃涅阿斯”的第十七代后人。而这位“埃涅阿斯”,正是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联军的一位将领。如果你没有听说他的名字,那么至少应该听过他母亲“维纳斯”了。当然,希腊、罗马神话中那些复杂的人名,以及神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不过正如中国的上古神话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华夏民族的历史一样,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从这些口口相传的神话中剥离出有用的信息。
尽管很多人认为,按照古人早婚早育的习惯,人类代际之间的时段应该在二十年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家族如果传承了200年,那么子孙应该能够繁衍十代。但实际情况是,这一推论没有考虑到古代社会的高死亡率。事实上,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大半出生婴儿并没有机会活到成年(有相当部分在出生时即死亡)。可以参照的案例是,即使是在17世纪末,当时世界医疗条件最好的中国宫廷中,以长寿见长的康熙皇帝,一生所延绵的三十五个子嗣中,最终能够避免夭折命运的也只有二十一名。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繁衍的代际时间,实际被拉长至了30年出头。
假如罗马人的记忆是真实的,以上述数据来倒推罗马与特洛伊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发现特洛伊战争的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13世纪中叶。而这个时间点,也正在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认定的时间范围内。当然,这并不表示罗马人就是特洛伊人。即使在罗马人的传说中,他们的血统也并非纯粹来源于特洛伊人。因为在特洛伊人抵达亚平宁半岛之时,这个半岛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土著居民。这些为半岛带来文明曙光的特洛伊人,与这些土著居民融合的后代,被称之为“拉丁人”(名字来源于土著国王“拉丁努斯”)。
罗马人的概念,很大程度是和拉丁人重合的,只不过由于罗马的极度扩张,以及后来的大航海时代,“拉丁人”这个概念,现在已经很难适用在民族层面上了。那么在罗马崛起的过程中,拉丁一词最初所指向的板块是在哪呢?它与亚平宁半岛上其它板块的地缘关系又如何呢?其实最原始的“拉丁”板块,在今天意大利的行政版图上依然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只不过今天中国人所熟悉的译名,已经变成“拉齐奥”了。
今天提到“拉齐奥”,估计绝大多数对这个名字有所耳闻的朋友,第一时间想到的会是那支身处罗马的意甲劲旅——拉齐奥队。为了不至于有违和感,我们在今后的行文中,还是把拉丁人的祖居之地,按历史类书籍中的译法,称之为“拉丁姆”好了(Latium)。
日期:2014-06-0600:43:57
2014/6/5
罗马和“拉丁姆”的位置,在亚平宁半岛的中西部,多少让人有些奇怪,因为按照希腊文明的发展过程来看,半岛南部应该是最有机会率先进入文明社会的。实际情况也的确如此,只不过罗马人并不是这一文明进程的主导者罢了。要想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先来看看亚平宁半岛的地理结构。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个明显向海洋延伸的半岛,主干都是一条因地质运动而形成的高大山脉。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雨水的冲刷,这些山脉上的土壤慢慢在河口沉淀,形成一个个沙洲、三角洲平原,并最终连片成为大片的沿岸平原。这也就是所谓的“沧海桑田”变化了。巴尔干半岛上充当那条主干的那条山脉,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叫作“迪纳拉山脉”,其南部分支众多。那支向南延伸“品都斯山脉”形成了希腊半岛。
整个巴尔干半岛的山地结构,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复杂,而巴尔干半岛复杂的地缘政治结构,也正是根源于这种地形。相比之下,亚平宁半岛的地理结构就简单明了多了。纵穿全境的“亚平宁山脉”边缘清晰,并没有向两侧做过多的延伸。我们之所把意大利所处的半岛称之为“亚平宁半岛”,正是源于亚平宁山脉。当然,正如我们将希腊所处的地区称之为希腊半岛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将之称为“意大利半岛”。鉴于亚平宁山脉这个标签,将会频繁出现在今后的内容中,意大利半岛这个标签,应当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流畅性。
基本上很少有山脉会呈现直线状态,亚平宁山脉也不例外。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山体,中段略微向东北方向弯曲呈现为“弓”形。由于亚平宁山脉的外延丘陵,主要分布于“弓“腹,因此山脉的西侧(中段),能够借此而形成大片,丘陵、平原相错的低地区。这也使得整个意大利半岛的轮廓,在中部反而最为饱满,并为罗马的生存、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地理基础。
在降雨充沛,能够支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地区,低地尤其是平原的面积,通常是衡量一个地区地缘潜力的重要指标。从这一点来说,丘陵、平原相间的半岛中西部地区,看起并不是最据优势的板块。我们很容易在地形图上发现,亚平宁山脉北部有一片巨大的三角形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