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节

    日期:2014-05-3001:09:50
    2014/5/29
    亚历山大随后所做的事情,相信大家都已经在历史课中学习过了。在沿着波斯人的足迹,丈量完了伊朗高原、吐火罗盆地、兴都库什山脉,乃至整个印度河平原后,亚历山大终于得偿所愿的成为了独一无二的王者。鉴于在汉朝部分,我们已经对上述地缘板块有过详细解读,而当下的焦点又在欧洲,所以亚历山大接下来的征程,就不再做详解了。
    很多人对亚历山大执着的继续东征感到不可理解,毕竟希腊已知世界里,最富庶的土地都已在手了。不过设身处地的想想,如果你仅仅花了三年时间,就摧枯拉朽式的打垮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并且当时的年龄仅仅只有25岁。你有没有办法,抑制住荷尔蒙引发的冲动,去征服另半个波斯帝国?
    对于希腊人来说,巴比伦已是地缘想象的边缘,但对于以爱琴海、印度河、锡尔河、尼罗河为四方边界的波斯帝国来说,巴比伦则是一个地缘中心。如果亚历山大只是想做个希腊人的话,那么他完全有理由为今天的成就,感到满足的。问题是,在见识了东方文明的繁华之后,亚历山大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做个希腊人了,虽然他的祖先包括他的父亲,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为了做希腊人,马其顿人一直在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把自己的血统上溯到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现在,这种嵌入式的做法,也被运用到了对波斯帝国的融合上。这次,马其顿人采取了更为世俗的做法——联姻。在亚历山大的带领下,近百马其顿将领和三千名士兵,在苏撒完成了和波斯帝国的联姻(亚历山大本人娶的是大流士三世的女儿)。除此之外,亚历山大还用波斯人的仪式,加冕成为了“亚洲之王”。
    亚历山大所做的这一切,身处中央之国的我们应该并不陌生。历史上那些边缘民族入主中原后,绝大多数都或主动,或被动的接受、融入了华夏体系。亚历山大的这种做法,看起来和当年的鲜卑人如出一辙。不过,相比从森林草原而来的鲜卑人,亚历山大和他之前所代表的希腊文明,在文明的层级上并不比波斯文明要低(希腊人认为自己是最文明的)。所以亚历山大的这种融合,并非是单向而是双向的。比如在享受波斯文明的同时,也有很多波斯人被鼓励学习希腊人的文字、马其顿的军事技能,乃至直接加入亚历山大的军队。
    然而亚历山大的征服在过程固然是史诗性的,但从政治结果上来说,并不能算成功。公元前323年,从印度回到巴比伦后不久,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就因病去世了,他所倾力打造的“亚历山大帝国”,也随之陷入了分裂状态。这样一个地缘结构复杂,跨度如此之广的帝国陷入分裂,几乎是一种必然,亚历山大的早逝,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在他身后,那些手握重兵的马其顿——希腊裔将领,为了争夺帝国遗产,陷入了长期战争状态,这场战争也因此被称之为“继业者战争”。可以想见,会有多少人希望从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中分一杯羹。能够让亚历山大引以为傲是的,这些参与者基本都是系出他所建立政、军体系。也就是说,在很长一段时间,“世界”地缘政治的舞台是属于“希腊人”的。
    对于一次征服是否成功,一直以来多是以政治标准来看待。问题是,从大历史和地缘角度来看,政治上的征服都是短暂的,征服者如果没有为被征服地区,带入自己独特的、优势的文明,并且以之融合被征服地区的民族,那么这场征服其实就是失败的。至于亚历山大的征服,倒可以说的上是成功的。因为希腊文明已经相当成熟,有着让希腊人引以为傲的元素,这使得那些远赴异乡的希腊人愿意保留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一点在技术上也体现在希腊人的殖民方式上。在马其顿人崛起之前,希腊人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已经建立了很多希腊式的城城市。现在随着亚历山大对亚、非大陆的远征,这一殖民模式也得以在大陆腹地复制。这其中,就包括数十个遍布各地缘板块,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来自希腊的统治者以及移民,不仅可以在这些城市中完整的保留希腊式的生活方式,并以之为政治、军事中心统治周边地区。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嵌入故波斯帝国各板块中的希腊殖民地,彼此之间组成了一张完善的,由希腊人控制贸易网。
    不管上层政治格局如何变化,这张贸易网都能够保证希腊文明,持续向亚洲地区渗透,并最终成就一个“希腊化时代”。从时间的跨度上看,这一始于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于公元前1世纪初的时代,前后持续了200多年。这也使得遥远的中央之国,尽管没有将丝绸之路直接延伸至欧洲,却依然能够间接与远在欧洲的希腊文明间接对话。比如中国的佛教造像艺术,最初就是来源于经历过希腊化过程的犍陀罗地区(巴基斯坦白沙瓦一带)
    虽然从地缘本质上来说,研究后亚历山大时代的“希腊化时代”,意义会更为重大。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这一结果只能算是地缘政治博弈的副产品了。当然,源出亚历山大的政治体系,能够一直主导这场地缘政治博弈,对于希腊化时代的形成,也有着保障的作用。在经历过长达50年的战争后,继业者们终于大致按照欧、亚、非大陆的地理划分,形成了三大王朝:亚洲方面,是以安条克平原为政治中心的“塞琉西王朝”;非洲方面,是立足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至于希腊本土,则看起来是被来自马其顿的“安提柯王朝”所控制。
    当然,真实的情况要远比这种简单的划分复杂的多。一方面,还有很多包括希腊殖民地在内的独立地区,分布于上述三个王朝的势力范围内;另一方面三大王朝的边境,也是在动态变化的。比如托勒密王朝就一直在与塞琉西王朝重点争夺西亚裂谷带(焦点为贝卡谷地),甚至一度控制包括奇里乞亚在内的小亚细亚沿海地区。这使得托勒密王朝,曾经有机会成就一个“东地中海王国”;又比如塞琉西王朝,对于伊朗高原及更遥远的中亚、南亚地区,更多只是一种间接控制状态;至于城邦文化浓厚的希腊地区,安提柯王朝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敢说自己真正控制了希腊全境。
    不管怎么说,无论从政治还是文化层面,亚历山大东征的确让欧亚非大陆文明区,进入了一个畅通的双向交流阶段(除了遥远孤立的东方文明),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希腊人在政治和文明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任何时代终究会有终结的时候,在东亚的从秦帝国时代,变迁为汉帝国时代时,欧洲也将完成它的世代交替。罗马将取代希腊,成为地中海地缘政治博弈的主角。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