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节

    日期:2014-01-2423:51:14
    2014/1/24
    虽然李陵已经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汉军步兵军团的战力,但以步军远涉漠北,机动性不足始终是最大的障碍。第一次漠北之战,各率五万骑兵出战的卫青、霍去病,选择了在漠北入春的五月出塞。而这一次,汉军则不得不选择在二月就开始向漠北移动了。
    很显然,因为汉军的行动迟缓,匈奴方面有了更多的时间搜集情报、调整兵力。在汉军主力明显从自己的右翼袭来之时,匈奴方面所做的相应调整,就是将主力调至肯特山前的余吾水。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汉军主力如果想与之决战的话,就不得不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补给。
    匈奴单于亲领的这次主力,兵力共计十万,相比之下汉军在人数上看起来要更有优势些(六万骑兵,八万步兵),不过匈奴胜在骑兵数量多,地形熟悉上。最终双方在缠斗十余日之后,匈奴方面向漠北草原深处退却,而李广利部在余吾水周边搜索一番,无所收获后也班师回朝。
    说到这里,正好回应一下之前有朋友提到的,关于“瀚海”方面的异议。按之前很多史家的观点,是认为汉史之中所指的瀚海,应该是一个大湖,而漠北草原唯一符合这个要求的,就只有贝加尔湖了。因此霍去病所登临、饮马的瀚海当为后来在苏武传中,被称之为“北海”的贝加尔湖。不过,由于后世瀚海一词亦明确指向大漠戈壁(加之在汉史中,贝加尔湖又明确记录为“北海”),所以霍去病到底有没有去过贝加尔湖,成为了一件疑案。
    之所以采信了后一种说法,除了上述原因,以及地缘推导、判断出二军决战之地,当在肯特山南部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史书所记载的霍去病部出击距离,是在二千余里。而如果霍去病想喝上贝加尔湖的水的话,那路程至少在三千里。虽说古人在数字记录上,多有虚指,但一般而言总归是夸大其词的。在汉武帝为霍去病之功,大书特书时,并找不出理由压缩这个数字(对卫青倒有可能)。当然,也许霍去病真的带领部分精骑,一路追杀到了贝加尔湖,毕竟这个无所顾忌的少年将军,看起来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即使仅仅是出于象征意义,他也有可能甩开大部队,特意跑到贝加尔湖去喝口水(看他封禅狼居胥山、姑衍山就知道了)。
    顺便倒也可以说说“瀚海”的第三种可能解释。在蒙古高原诸板块当中,色楞格河流域的优势在于,除了雨水、高山雪水补给之外,其大部分水源来自于丰沛的地下水(泉水)。这使得支流众多的色楞格河流域,能做到终年不断流。如果这一年的降水特别多,那么春季(阳历四——五月)冰雪消融、夏季普降暴雨之时,河水就有可能暴涨,并漫出河床淹没草原牧场。霍去病出征漠北正是漠北春、夏之季,如果那一年正有洪灾的话,那么这个由肯特山、杭爱山、萨彦岭等山脉围就的浅盆腹地,就将呈现出一派水草交融的沼国景象。在这种情况下,霍去病所描述的“瀚海”,就很有可能指向的是肯特山前的草原地带了。
    不管瀚海所指向的,是贝加尔湖、戈壁,还是被洪水淹没的色楞河流域腹地,都并不会影响我们对汉、匈决战地的判断。至于李广利本人,就算霍去病真的曾经,跑到贝加尔湖去示过威,这种非常规做法也不是他所能仿效的。因此在匈奴方面向北退却之后,汉军也随之后撤。
    史家并没有为我们记载下,余吾水之战以及东路军的战损,不过以李广利过往的战绩来参考的话,汉军在人员、物资方面的损失并不会比匈奴方面的少。也就是说,余吾水之战只能算是打了个平手了。当然,帝国家大业大,就是以二换一,看起来比匈奴人恢复能力强。遥想白登之围,匈奴集结40万大军包围汉军的盛况,已是不复当年之勇了。
    虽说收获没有第一次漠北之战大,但再一次深入漠北,对匈奴还是起到了一定威慑作用的。以过往的经验来看,如果匈奴人获胜的话,那么信心大增的他们,接下来一定会侵扰帝国边境。在收降李陵的次年(前98年秋),匈奴就曾经南下攻掠过雁门郡的边市。而在余吾水之战后,匈奴方面过了六年(前91年),才又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秋季盛宴(攻上谷、五原)。
    对于匈奴方面重又展开的攻势,汉武帝并不一定要再一次发起大规模战役的,毕竟打一场大战的成本很高。从战略的角度看,倒不如据守住外长城防线,并同时断绝匈奴向塔里木盆地绿洲征税的可能,匈奴方面就完全被框死在“草原”之上了。时间一长,一个无法帮助部族获得额外补给的游牧帝国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虽然上述战略能够帮助汉帝国耗死匈奴,但如果有合适的时机,汉武帝还是更愿意主动出击,直接在战场上消耗匈奴的有生力量。而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临了,因为刚刚在秋季,南下上谷、五原打草谷的匈奴人,在回到漠北之后,很快就要面临一场严酷的冬季雪灾了。
    匈奴人遭受雪灾的信息,从他们次年春季(2月),不得不再次南下,攻击酒泉、五原两郡就可以看出。不过,与匈奴博弈日久的汉帝国,应该不用等到开春,就能够探知匈奴的国力被天灾削弱了。正因为如此,在急于补损的匈奴人南下之后,帝国很快便集结好了十四万兵力,又一次兵分三路,向匈奴境内发起攻击了。这一战,也成为了汉武帝时期的最后一场大战。至于结果过程、结果如何,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