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节

    日期:2013-10-0423:24:05
    还在做图。西域最大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所以每一片能够有人生存的土地,都有可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只是不一定被记录下来罢了)。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观察到哪些土地才是人类聚落的希望所在,这一次的总图会细化到镇一级(但基本不会标出现在的道路,以免先入为主)。当然,做起来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了。也是希望,这张图能够成为大家以后做相关研究的底图。
    用一张图包含黄土高原至伊朗高原之间那么广袤的土地,实在是有些太大了。因此还是会做适当切割。比如现在正在标定的,东至兰州、西至若羌、南至格尔木、北至哈密的部分,就可以单独成一张图了。
    好了,不浪费时间了。祝大家节日快乐!
    日期:2013-10-1601:09:15
    龟兹——精绝及其以西部分,已经接近完工了。文字大家看着累,所以会花时间在每个重要地缘标签旁边,结果它的地缘位置、重要历史事件做注解(反正沙漠在图上留白的地方也多)。这样大家一图在手,大致就了理解整个地区的地缘结构了。慢工出细活,只能请大家再耐心点了。
    上张16.7%大小的截屏吧,好让大家感受一下进度。
    日期:2013-10-1920:09:01
    接近完工了,明天最后修下图应该可以上了。之前有朋友觉得,低地因为是绿色的关系,老是会和惯性思维相冲突。这次花了点时间,依照各沙漠的范围,做了沙丘效果上去,应该能帮助大家理解绿洲与沙漠的关系。
    日期:2013-10-2500:30:45
    没有想到几乎是一边倒的要求写汉匈战争,预估了一下,大约有五——六场有关键性战争。也罢,只是这样的话,就得把大图向东延伸到大兴安岭了。容我这几日把图做好,再更新吧
    日期:2013-10-2800:23:12
    2013/10/27
    从阳关到鄯善,最显见的路线,应该就是沿着阿尔金山北麓前行了,这样一条路线,也同样可以成为张骞靠近当金山口,进入南山的选择。问题是,就现在的环境来看,单薄的阿尔金山并没有为它的北麓提供多少淡水,用以湿润土地。早在两百多万年前,阿尔金山与罗布泊洼地之间,就实际上是为一片沙漠所覆盖了。
    这条叫做“库姆(木)塔格”狭长的沙漠地带,可以视作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延伸。需要注意的是,在吐鲁番盆地东南部,今天的鄯善县一带,也有一片相同名称的沙漠。没有证据证明,是那些鄯善后裔在迁移的同时,把这个名字带到了吐鲁番盆地。不过从地缘角度来看,这也算得上是一种“巧合”吧。
    在塔里木盆地这片干旱的土地上,沙漠本身并不足以阻挡人们前行的脚步,关键在于其中要有高山之水补给,而这恰恰又是阿尔金山的弱项。与被沙漠吞噬的风险相比,阿尔金山腹地反而成为了最好的通行选择。一方面可以免受沙漠恶劣气候的侵扰;另一方面山地之中也更容易找到水源。
    如果山地本身成为了通行的选择(而不是阿尔金山北麓的山前低地),那么从阳关南下的旅行者,理论上可以选择直接从当金山口,切入到山脉之南。然后在苏干湖盆地、塔里木盆地的西边缘,贴着阿尔金山,向米兰河上游靠近,并最终北向切入到鄯善人当年游牧的地区。不过通常情况下,旅行者并不会选择这么快的进入山地之中。因为在苏干湖盆地相对应的这段阿尔金山北麓,环境还并没有那么糟糕。
    让这段山前低地免受沙漠直接覆盖命运的,是一段海拔两千多米,东西纵横约一百五十公里的山地带。这段山体的存在,有效的阻隔了库木塔格沙漠的南侵。山体向南的突出部名叫“大红山”(汉称“西紫亭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大红山与阿尔金山北麓的那个突出部——龙勒山遥相呼应,收紧了这条山前通道的宽度。相信即使你不是军事专家,也应该能够看的出。大红山和龙勒山这两个制高点,有条件建成河西走廊板块最西端的军事要塞。
    事实也的确如此,汉、唐两朝也的确在大红山、龙勒山一带部署了军事据点。今天甘肃与新疆的行政分割线,也正是从大红山之西滑过。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今天甘肃省的西部边界,的确与河西走廊——南疆地区的地缘分割线是吻合的。不过对于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人来说,大红山及其所属山体,并不能一直帮助他们阻挡沙漠。如果不想进入沙漠地区的话,他们很快就必须选择向南进入阿尔金山腹地了。
    在今天的行政地图上,寻找丝绸之路切入阿尔金山腹地的这个点,也并不困难。因为这个点和甘肃、新疆、青海三省(自治区)相接的这个点是吻合的。当然,在行政地图上我们并不能看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割。但如果在地形图上看这些行政分割线(可参照《汉.罗布泊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揭开谜底的钥匙就露出来了。
    这个三地交汇的点,所处的位置正是在阿尔金山之上。而它的北边,则是一条东西横穿阿尔金山东部腹地的盆地。事实上,从地理结构上,这条叫做“索尔库里”盆地,是一条标准的谷地形态。只不过阿尔金山的集水能力太弱了。这条谷地之中,并没有形成一条东西向的河流。
    沿着甘、新边界,切入索尔库里盆地的是一条古道,这条古道也是今天隶属新疆的若羌县,直接连通甘肃境内阿克塞县省道的选择(如果不想经过青海境,再经由当金山口北入阳关的话)。与山口最为接近的地区,今天叫做拉配泉(隶属若羌)。因此我们也可以将道路穿行的山口,称之为“拉配泉山口”。
    从拉配泉进入索尔库里盆地之后,阿尔金山腹地的这条低地带,能够帮助旅行者一直抵达米兰河上游。顺米兰河而下,就是汉军为协防若羌而屯垦的米兰绿洲了。当然,鉴于米兰河上游所处的阿尔金山山体已经有些复杂了。旅行者们并不一定非要在抵达米兰河谷后,再北入塔里木盆地。今天的315国道,就在米兰河之东选择了两个山口穿出阿尔金山(苏吾什杰和巴什考供)。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的,比起周边那些高大山脉,穿越单薄的阿尔金山并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不管选择哪个山口进入塔里木盆地,索尔库里盆地的存在,最起码都能够帮助丝路之上的旅行者,绕过库木塔格沙漠。我们实在无法确定的是,张骞在上述四个山口(苏吾什杰、巴什考供、拉配泉、当金山口),抑或是其它未知山口中,到底做了什么样的选择,帮助它转入到阿尔金山之南的。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他最终还是落到了匈奴人手中,并且在滞留一年多之后,终于脱离苦海回到了长安。
    张骞的这次旅行,前后耗时共计13年(公元前138年——126年)。其中大部分的时间,是被匈奴人所扣押。然而这些被扣押的日子,也并非一无所获。相反,正是有了这段经历,张骞才有机会为汉武帝带去更多关于匈奴的信息。在张骞返回之后,汉帝国经过五年的充分准备,连续发动了两次河西之战,并最终将河西走廊纳入了帝国的领土,完成了“断匈奴右臂”的战略设想。
    尽管张骞最后的回归,让汉帝国完成了对匈奴的致命一击。但长达13年的等待也未免太长了。汉武帝也不可能把反击匈奴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大月氏人身上。如果在遥远的西方,能够有这样一个战略盟友当然是最好;如果没有,汉帝国反击匈奴的主战场,仍然是在北方。在张骞出使大月氏五年之后,已经不对此抱有希望的汉武帝,终于决定在中央之国所熟悉的正面战场,拉开反击匈奴的序幕了。而我们接下来的视线,也将从黄土高原之西,转回到黄土高原之北。去看看在张骞出人意料的回来之前,汉匈之间对抗关系,呈现出了怎样一种变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