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8-3023:26:00
2013/8/30
提到沟通西域与克什米尔的商路,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中巴公路所走的“红其拉甫山口”了。技术上看,这条公路的确是连通中、巴两国的最佳线路。山口的东侧,就是塔格敦巴什河的源头。通过这条东帕米尔高原的核心河谷,前往塔里木盆地的旅者可以在不用翻越高大山口的情况下,顺利进入塔里木盆地。而在红其拉甫山口西侧流淌的河流,名字就叫“红其拉甫河”。
作为罕萨河的源头之一,沿红其拉甫河南下可以很快将我们带至吉尔吉特河谷,进而进入印度河平原。那么在古典时期,选择透过罕萨河谷进入西域的商旅,是否就都是选择红其拉甫通道的呢?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把罕萨河上游与山脉对面的叶尔羌河上游的支流,尽数在地图上描绘出来,并做一个配对工作的话(在《克什米尔地缘结构图》上,就可以做这项工作),就会发现存在通行可能的山口,将会以十数计算。只不过,这些曾经通行过的山口,并不一定都会被记录下来罢了。
在被记录下来的山口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红其拉甫山口西侧不远处的“明铁盖山口”(明铁盖达坂)。与红其拉甫山口一样,明铁盖山口把指向的“明铁盖河”,也是罕萨河的源头之一。相对应的,在山口的另一侧接应的,也是塔格敦巴什河的另一个源头:卡拉秋库尔河(卡拉苏)。
相比塔格敦巴什河那一路向南,指向中巴边境的正源,卡拉秋库尔河在地缘政治结构中的作用,要更加的重要。因为这条自西向东,直接对接瓦罕河的河流,让中国在帕米尔高原上的领土,出现了一个伸向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之间的突出部。也就是说,这条特立独行的河流,决定了中、塔、阿、巴四方在此的行政格局。
从行政划分来看,卡拉秋库尔河的源头,就是中国和阿富汗的边界。而从流域结构上看,这段边界也可以被视为叶尔羌河流域,与阿姆河流域最西部的分水点。这个分水点上通行条件最好的山口叫做“南瓦根基河”。山口的西侧,就是瓦罕河的源头“瓦根基河”了。以今天中、阿战略通道来定义的话,我们其实也可以把瓦罕河与卡拉秋库尔河,共同视为“瓦罕走廊”的组成部分。
不过抛开现在的政权分割,单从地缘背景来看,卡拉秋库尔河流域,更应该被视为另一条走廊:“喀喇昆仑走廊”的最西段。这条由卡拉秋库尔河——塔格敦巴什河——克里满河——克勒青河所连线而成的河谷走廊,共同的地理特征,就是依附于喀喇昆仑山北麓。也就是说,将南瓦根基山口——喀喇昆仑山口之间的这些河谷连成线的话,所描绘出来的这条弧线,基本就是喀喇昆仑山口的北部轮廓线了(以上内容参见《喀喇昆仑走廊地缘结构图》)。
不管当年的徒步旅行者,是穿越红其拉甫山口、明铁盖山口翻越喀喇昆仑山口分水岭,他们实际上都是在罕萨河与塔什库尔干河上游河谷之间作连线工作。做这些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喀喇昆仑山脉的海拔实在太高,这些海拔都在4800米左右的山口,受气候环境的影响实在太大。冰川的发育经常使得一些原本能够季节性通行的山口,变成人类的禁区(参考锡亚琴冰川)。比如在最近几百年,曾经在中国历史中被记录下来的明铁盖山口的通行条件,就不如它西侧与之紧邻的“克里克山口”了(克里克河所指向的“克里克河”,是明铁盖河的源头之一)。
毋庸置疑的是,不管透过上述哪个山口进入中国境内塔什库尔干流域,都算得上是连接南亚、西域最为快捷通道。然而现实的环境困难,却使得这些直接连通罕萨——塔什库尔干裂谷带的通道,变得异常的不稳定。为此,往来的商旅急需一条一条环境相对稳定的通道,帮助他们翻越喀喇昆仑山脉。
决定哪一个山口适合翻越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只是海拔。在同一段山脉中,这些马鞍形山口的海拔通常并不会有太大差别。事实上今天被用作连通中巴公路的红其拉甫山口,与落选的明铁盖山口,海拔都在4700米。以及被认为在近几个世纪,替代明铁盖山口,在相似位置接入卡拉秋谷尔河谷的“克里克山口”(kilikpass),海拔都非常接近。
除了那些承担分水作用的山口,在地质作用的作用下,山脉当中也可以会出现较低海拔的裂缝。这种情况下就可能会出现一条穿越分水岭而过的河流了(太行山脉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河流)。对于试图穿越山脉的人来说,通常情况下这也不算坏事,顺着这条河谷。除非河谷地形过于险峻,河道两旁就是崖壁(即使这种情况,也有“栈道”这种工程化的通行手段)。那么在喀喇昆仑山脉中有没有这样一条,能够带我们穿越分水岭的河流呢?
在顺着喀喇昆仑山脉山脊巡视一遍之后,本来满怀希望的我们可能要感到失望了。唯一能够同时出现在喀喇昆仑山两侧的河流,就远在山脉东端的什约克河。不管这条河流在地理结构中,应该被定义为绕过还是穿越喀喇昆仑山脉,它显然都不能帮到试图在山脉西端穿越的旅行者。不过大家也不要感到失望,我们刚才也说了,山口的高度并非决定穿越难度的唯一要素。在海拔接近的情况下,山口所在谷地的宽度,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
这一点其实并不难理解。一个山口腹地与两侧高山的距离越远,受两侧高山环境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小。在这种高海拔地区,这通常意味着你被冰雪封锁道路的可能性就越小。按照这个思路,在罕萨河上游河谷所对应的山口中寻找的话,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比克里克山口通行条件更好的山口——新沙勒山口(Shimshalpass)。只不过,在这个山口的另一侧,等待我们的并不是塔格敦巴什河的上游河谷,而是另一条从不同路径,流向叶尔羌河的河流——克勒青河。
为罕萨地区引向新沙勒山口的这条河流,就叫作“新沙勒河”。在山口另一侧接应它的是克勒青河左岸的一条支流——布拉尔杜河(Braldu)。在纵穿喀喇昆仑山分水线的诸多山口中,新沙勒山口的宽度可以算的上是最宽的。我们甚至可以在那张《喀喇昆仑走廊地缘结构图》上,清晰看到它所在谷地的存在。
每一个高海拔的山口,都有可能成为一条分割族群的地缘分割线。新沙勒山口也不例外。以地理单元来划分的话,山口东、西两侧显然应该被分别归入克勒青河谷,和罕萨河谷板块。以此为基础划分领地的话,罕萨人和顺着喀喇昆仑走廊,从帕米尔高原渗透而来的塔吉克人,也应该在此划分牧场。
在塔吉克人中一直流传着一首民谣:泽拉夫尚河,你是产金子的地方,你的源头在新沙勒(也泽“星峡尔”)。泽拉夫尚河所指向的粟特地区,我们曾经花过很多笔墨来描述它的重要性。结合地理环境和地缘位置,这片至今仍以塔吉克人为主的土地,可以算的上是中亚最重要的地缘板块。只不过,在苏联人所设计的行政版图中,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的它被划分给了突厥系的乌兹别克人。
对于丢失了这片“产金子”的地方,塔吉克人可以说一直是耿耿于怀。不仅当年领导抗苏的阿富汗北方联盟领导人马苏德(塔吉克人),打出了收复塔吉克圣城“撒马尔罕”的口号。而今天的塔吉克斯坦,也固执的将它最西北部的行政区,定名为“粟特州”。尽管这个行政区,只有很小部分算是泽拉夫尚河上游。(参看《塔吉克——帕米尔地区地缘结构图》
注:粘贴图片地址时,注意把“鄙视抢沙发”的字样去除)
以地理视角来看,新沙勒山口显然不可能成为泽拉夫尚河的源头了。不过从地缘角度来看,塔吉克人所流传的这首民谣,却清晰的划出了塔吉克人覆盖区的东西终点。试想一下,一个从新沙勒山口起程的塔吉克人,可以在完全没有语言、文化障碍的情况下,经过有塔吉克人游牧的:克勒青河谷、塔什库尔干裂谷带,穿越帕米尔高原、阿赖山,最终到达他们梦中的天堂——泽拉夫尚河。尽管没有掌握我们所分析的这些地缘知识,但这种直观感受已经足以让他们在脑海中,划出“塔吉克之地”的覆盖范围了。
塔吉克人的这种分布状况,也很大程度反映在了行政区划上。今天的有塔吉克人游牧的克勒青河谷、热斯喀木河谷(也就是热斯喀木村所在的叶尔羌上游河谷),都被划入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行政区内。然而你在这个塔吉克人自治之地的地图上,却永远找不到塔吉克之地的东部起点——新沙勒山口。因为今天的新沙勒山口,以及部分克勒青河谷地带,都和分水岭另一侧的新沙勒河一样,被划入了巴基斯坦境内。至于为什么会这样,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