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1节

    日期:2013-08-0623:53:33
    什约克河延伸入阿克赛钦(也可以说是中国部分)的这个源头,被中国方面标注为奇普恰普河。它所处的位置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地理意义上的“阿克赛钦”。阿克赛钦这个名字,最初所指的是位于板块东北部的一个湖泊“阿克赛钦湖”。再扩大点的话,这个湖泊所处地盆地就是“阿克赛钦盆地”了。
    和藏北高原大部分的区域一样,阿克赛钦盆地也是一个内流区(阿克赛钦湖自然也就是咸水湖了)。事实上今天我们所说的政治意义上的阿克赛钦,其中东部都是属于这样的内流区,板块腹地也还分布着另外几个咸水湖。以流域划分的话,我们也可以将这部分四周高、中间低的内流区都称之为“阿克赛钦盆地”。
    既然我们指出了,阿克赛钦的中东部都是属于内流区,那是不是意味着板块的西部应该是外流区了?从奇普恰普河——什约克河——印度河的走向来看,这样的定义倒是没有问题。不过什约克河并不是唯一从阿克赛钦西部取水的河流,什奇普恰普河流域东、北侧的高原,还承担着为另一条叫作“喀拉喀什河”的河流源头集水的作用。也就是说,所谓阿克赛钦板块西侧的外流区,实际上是由什约克河和喀拉喀什河的源头部分共同组成的。
    喀拉喀什河的名字,估计知道的人并不多。不过提到盛产和田玉的“和田河”,知道的人就肯定很多了(最起码“和田”二字有足够的知名度)。事实上和田河是由二条河流在沙漠腹地相汇而成的。其中西侧的一条就是喀拉喀什河,东则的一条则是玉龙喀什河。虽然真正的羊脂白玉主要产自于玉龙喀什河,但就长度而言,喀拉喀什河更应该算是和田河的干流。
    其实谁是主,谁是次只是一个名份之争了。对于溯什约克河而上的英国人来说,他们最大的发现就是有可能跨越什约克河与和田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相对高度已经很低了),然而顺着喀拉喀什河而下进入塔里木盆地。这个发现让英国人即兴奋又感到担忧。兴奋的是,这毕竟是一条能够由克什米尔地区直插塔里木盆地的新通道;担忧的是,一旦俄国人从中国人手中夺取了整个西域的控制权,那么这些野蛮的斯拉夫人也同样有可能沿着这条路径出现在喀喇昆仑山北侧,对大英国帝国的克什米尔地区造成直接威胁。
    由于有了这个战略上风险评估,英国人内部开始有人主张,应该抢在俄国入主西域之前,将包括喀拉昆仑山上游在内的,昆仑山主脊以南的藏北高原统统划入克什米尔的范围。以避免俄国人最终登上这片屋脊之地,对英国的利益造成巨大压力。基于这层考虑,什约克河——喀拉喀什河源头以东的“阿克赛钦盆地”也被当成缓冲区划入了克什米尔的版图(尽管占领这片无人区,看起来并没有经济上的利益)。事实上,为了帮助克什米尔获得一片完整的缓冲区,英国人后来在地图上修正过的那条“约翰逊线”,从藏北高原所切割出来的土地,要远比今天中、印争议的阿克赛钦地区要大。它实际上还包括了克勒青河谷以北,直至昆仑山山脊的这片三角地带。在网上流传最广的那张克什米尔地图(我在国际部分也曾经用它做过底图),就画出了这条夸张的约翰逊线。
    就技术难度来说,地图开疆远比实际占领要容易的多。英国人虽然大笔一挥,就在中国方面不明就里的情况下,从藏北高原的西北角割取了这么大片土地,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力量去真正占领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实际上,不仅阿克赛钦盆地这样的内流区,在当时没有通行的价值。即使是英国人最为担忧的什约克河——喀拉喀什河通道,真正想通行的话也是万分艰险,因为这意味着你必须在藏北高原腹地穿行千里。
    纵穿藏北高原究竟有多大风险,可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红色军队先头部队进军西藏的案例中得到真实体验。在那次从于田(和田东南部)出发,以阿里为目的地的行军当中,139名先遣队员中有40多人未能走到终点。并且为了对这支小部队进行补给,还损失了数千头骆驼、驴等牲畜。
    这条由塔里木盆地进藏的线路,我们在回到塔里木盆地后才会有所解读。今天把它提出来,主要是用来佐证与之平行的这条,沟通塔里木盆地、克什米尔的“什约克河——喀拉喀什河通道”有多少的不靠谱。事实上,如果这条通道真的有实用价值的话,也就不用等着英国人来发现了(当然,之前也可能有人试走过,只不过没有商业价值罢了)。在英国人自认为发现新大陆后,持怀疑态度的清帝国也曾经派人溯喀拉喀什河而上,进入过阿克赛钦地区。然而对于双方来说,这片无人区主要还是停留在地图之中。直到红色中国发现,经由喀拉喀什河河谷,横穿阿克赛钦湖区的线路,是他们唯一可能打通的,连接塔里木盆地与阿里地区的线路(新藏公路)。
    实际上,不管是让英国人杞人忧天的什约河克——喀拉喀什河通道,还是红色中国后来打通的新藏公路,都不是传统线路。也就是说,生活在巴尔蒂斯坦、拉达克、阿里这三个“藏区”(最早到此考察的英国人,曾将它们称为第一、第二、第三西藏)的部族,如果想沟通西域的话,会有更好的路线绕过藏北高原腹地。这条线路的核心部分我们并不陌生,它就是当年由巴基斯坦方面向中国移交的“克勒青河谷”。而能够同时为这三个“西藏”对接这条谷地的山口——喀喇昆仑山口的知名度则要更高。至于这个经常见诸新闻的山口(包括驻守这个山口的“神仙弯哨卡”)究竟有何特别之处,我们下一节再接着分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