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节
日期:2013-08-0616:05:17
2013/8/6
巴尔蒂斯坦和什约克河谷所对应的正是喀喇昆仑山主脉所在的位置。翻越这座平均海拔5500公尺的山脉,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所以,无论山脉之上那些山口是否能够成行,都不大可能成就主要的交通线。正常情况下翻越这类山脉最好的选择是从两端绕行,也就是说在山势将尽的时候寻找相对较低海拔的山口打通交通线。
以喀喇昆仑山脉西高东低的走势来看,整个克什米尔高原通往塔里木盆地的希望应该在西部,也就是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相接的位置。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按照我们之前的推进方向,在解读完帕米尔高原之后,这个方向所包含红其拉甫、明铁盖等著名山口的通道,就将呈现在我们面前了。然而就近现代的地缘政治关系来说,包括拉达克在内的政治意义上的“克什米尔”地区,已经被整合成为了一个带有独立性质的地缘板块。在这种时候,从克什米尔的主脉——印度河谷源头之处开始,一路向西逐次展开会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及它与中央之国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地缘关系。
单从地理结构来看,巴尔蒂斯坦或者拉达克地区如果想沟通塔里木盆地的话,沿印度河谷而下,然后再今天的巴控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北上的线路,的确会更为合理。这条路线除了相对较低的海拔以外,沿途亦均匀分布有聚落的绿洲以为补给。这一点对于那些试图穿越克什米尔,沟通西域南亚的商旅来说尤为重要。
问题是,这种对于“外人”来说甚为合理的线路,对于巴尔蒂斯坦或者拉达克来说,就并不一定合理了。要知道,生存在丝绸之路上的大部分所谓“部落”,虽然本身也能形成大小不一的销售和消费需要。但从本质上来说,大家最大的利益所在都是从中获取物流方面的利益。简单点说,如果那些今天成为了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的“藏人”有机会自己接通一条北接西域、南通印度的交通线,那为什么一定要向西克什米尔乃至帕米尔高原上的那些部族交买路钱呢?即使这条线路因为道路的艰险,无法吸引到外来商旅的垂青,仅供生活在东克什米尔地区的部族自己使用的话,也同样有其存在的价值。
如果你不愿意借由西克什米尔地区那些被认定为丝绸之路主线的商道,进入塔里木盆地的话,从喀喇昆仑山脉的另一侧,与藏北高原相接的东端,绕过喀喇昆仑山脉,就成为了北上的唯一选择。可以相见的是,打通这样一条新交通线最大的风险,在于高海拔所带来的恶劣环境影响。不过如果说要应对高海拔所带来的环境困难,谁又能比那些吐蕃后裔更在行呢?(这样的线路,对于他们那些从低海拔地区而来的人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现在的问题就相对简单点,我们所需要地理突破点应该就是喀喇昆仑山脉与阿里高原的相接处。以我们在之间内容所积累的经验来看,这种山地相接的缝隙之处,往往也是河流汇集之处(除非干到一点水也没有)。也就是说,应该会有一条河流为我们指引方向。
以什约克河与喀喇昆仑山脉的地理关系来说,这条发源于山脉东端的河流,最有可能汇入的就是什约克河了。也就是说,它很有可能会成为什约克河的河源。当我们顺着什约克河谷,从下游的哈伯罗地区一路上溯,渡过中游的努布拉河口,到达另一个转而向北的河口之后,很快我们期待的山脉相接处就将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这段与努布拉河平行,被我们定义为什约克河上游的河流,给予我们的惊喜比想象当中要更大,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从喀喇昆仑山脉主脉分水岭流下,而是源自喀喇昆仑山脉以北的藏北高原,然后贴着山脉北脉东行了一段路程之后,再经由两大山地的接缝处弯进了喀喇昆仑山南麓。也就是说,地质运动看起来已经为我们解决了如果穿越喀喇昆仑山主脊的大问题,如果什约克河上游不是象努布拉河上游那样,完全被冰川所覆盖。这条看起来绕了个大圈的线路,还是很有可能带着我们接近,本来可以直线对接的克勒青河谷的。
什约克河这种从山脉两侧分别集水的情况,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之前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也是这种情况。只不过,高原土著们在翻越雅鲁藏布河大峡谷之后,将会一路走低的进入南亚次大陆平原地带;而沿着什约克河而上的探险者,则会悲哀的发现,他们将面临比在克什米尔高原更为艰难的处境。因为此时他们所处的位置,是一片河源汇集之处的高原,这片高原就是藏北高原。
准确的说,什约克河上游所延伸进的这片高原,是藏北高原的西北角。再精确点的话,它所直接对接的板块,是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地缘板块——阿克赛钦。对于阿克赛钦这个标签来说,但凡对国际政治稍有兴趣的朋友,应该都熟的不能再熟悉了。如果时常翻阅一些国外地图的话,我们总能在中国那雄鸡般的轮廓线的“屁股”处,发现一个近似鸡蛋状的,被特别标出来的区域。这片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被大部分西方国家,认为属于印度或者中印争议区的土地,就是阿克赛钦。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当中,阿克赛钦应该是一个整体,一个中、印双方都想得到的高寒无人居住区。然而当我们沿着什约克河进入这个板块时,却会发现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