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节
日期:2013-08-0100:20:28
被很多朋友视为西域第一战将的高仙芝,在西域进行的第一次远征,所针对的对象就是“勃律”。不过这个勃律并非在我们今天将要解读的巴尔蒂斯坦,而是在这个“穆斯林化的拉达克”地区西侧的吉尔吉特,史称“小勃律”。
勃律的大小之分,并非是参考领土面积。简单点说,原来的勃律国就是在今天的巴尔蒂斯坦地区。当吐蕃王朝征服象雄王国,打通拉达克走廊之后,勃律国就成为了这个高原王朝的下一个目标。而受到攻击的勃律人被迫西迁至今天的吉尔吉特地区。为了和原来的勃律故地有所区别,便有了大小勃律之分。
如果勃律人不是羌系部族,而是高加索人种的话,那么从种族结构来看,吐蕃人的这次扩张应该算是为今天巴尔蒂斯坦——吉尔吉特地区的人种结构奠定了基础。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地区的种族结构,都是反复渗透、融合的结果(参考汉族的形成)。比如我们现在在克什米尔地区看到的高加索人种特征的部族。就有可能有雅利安人、塞人,甚至亚历山大远征军后裔的成分在里面。至于说勃律人或者说克什米尔高原的高加索人种成份,最初到底源自哪里,已经不重要了。探讨巴尔蒂斯坦地区为什么会成为两大种族、文化的交融之地,对我们来说会更有意义。
以巴尔蒂斯坦地区的现状来看,伊斯兰文化+藏族血统是整个板块最为明显的地缘特征。当然,和所有处在大板块相交地带的地区一样,上述两个特征只是最为主要的特征罢了。高加索人种,以及藏文化的遗存(最明显的就是语言),同样会在这个板块的地缘特征中有所显现。至于说巴尔蒂斯坦人的归属感在西还是在东,就更多取决于宗教和今天的政治切割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有朋友想YY未来的中国,在克什米尔地区有所作为的话,止步于种族、宗教上都与西藏地区有亲缘关系拉达克地区会比较好。
从地理角度来看,位于拉达克山西部的巴尔蒂斯坦,可以被定义为:拉达克山西坡、喜马拉雅山(西延伸段)北坡、喀喇昆仑山南坡山地,所共同围就的一片高原。拉楚河——印度河谷是它的中轴线,而那些发源于喀喇昆仑山、拉达克山、喜马拉雅山,最终汇入印度河的河流,也成为了巴尔蒂斯坦人的聚落之地。
基于农业需要,海拔低至3500米左右,又有一定纵深的河谷地带,会更有机会成为人类的聚落之地。参考这个标准,在巴尔蒂斯坦内部可以分为六个板块,或者说六大河谷之地。历史上占据这六大河谷的部族,也经常处于互相独立状态。事实上这也是历史的常态的。即使是这个星球上统一意识最强的中央之国,细算起来也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在割据、分裂状态。我们将一些地区视为一个整体,并不是看它究竟有多长时间处在统一状态,而是看它们在地理环境背景、种族结构、文化、宗教等层面的相似度。
摸索巴尔蒂斯坦这个名词,我们可以在很多资料中看到巴尔蒂斯坦这六大河谷地带的名称,它们分别是:隆多、希格尔、斯卡都、哈伯罗、克尔门、古尔德里。至于这六个亚板块到底指向何方,却很少有人提及。事实上,这六条河谷低地并非指向六条独立的河流。其中的隆多、斯卡都、克尔门所指向的其实是都是印度河谷。
为这段被分为三部分的印度河谷寻找一个地理边界,对于今天这部分内容来说很重要,找到它们也就相当于为巴尔蒂斯坦地区找到了东、西的尽头。按照我们刚才从地理角度为巴尔蒂斯坦所划分的范围来看。巴尔蒂斯坦东部边界应当是拉达克山西端;西部领土的尽头则应该接近印度河谷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那个90度拐弯处。
我们可以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度河谷(干流)看成一个地理分割线。从阿里高原流出,横穿拉达克、巴尔蒂斯坦的这部分上游河谷,相当于是喀喇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的分割线;而转为南北向注入印度平原的那段河谷,则相当是于兴都库什山与喜马拉雅山的地理分割线。从水系角度来看,将喜马拉雅山北坡、喀喇昆仑山南坡,以及拉达克山西端作为集水区的巴尔蒂斯坦,所包括的区域也可以被看做是,这注入这段东西向印度河的流域总和。基于此,我们在《克什米尔地缘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巴尔蒂斯坦的西部边界其实并没有顶到中巴公路所依附的那段南北向印度河谷。那些向西流淌,汇入这段下游河谷的支流河谷,地缘上归属于吉尔吉特。
之所以花了这些时间,来解读巴尔蒂斯坦地区的形成,与分水岭原则之间的关系,是想向大家说明一个道理。分水岭原则并非是西方殖民者为了分割世界,而凭空创造出来的一个技术指标。在遵循自然渗透规律的古典时期,人类就已经有意无意的遵照这个原则,来划定自己的族群活动边界了。这也使得我们今天依照分水岭原则划出来的那些行政线,很大程度上会和古典时期的地缘政治格局重叠的原因所在。
回到巴尔蒂斯坦六大河谷划分的问题上来。既然我们已经明确指出,有三段河谷其实就是相连的印度河谷。那么它们彼此之间又是依照什么标准来划分的呢?解答这个问题,就要来看另外三大河谷地带的位置了。如果把那些汇入印度河谷的支流都视为独立河流的话,我们实际上可以在巴尔蒂斯坦的范围内,找到四大河流。除了由拉楚河延伸出来的这条印度河谷以外,印度河右岸的什约克河、希格尔河,左岸的欣库河,都是“巴尔蒂斯坦河谷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三大河流也分别指向:哈伯罗、希格尔、古德里安三大板块。
确定了这三个板块与河流的对应位置之后,承担中轴线作用印度河谷也就有了被分割为三部分的依据。其中最东端的克尔门地区,相当于欣库河口与什约克河口之间,这段走完拉达克山南麓最后路程的印度河谷。如果我们把拉达克山南麓的这段印度河称之为拉楚河的话。巴尔蒂斯坦的这个东大门,也可以被视为拉楚河下游。
从拉楚河——什约克河相交之地向西,就进入了斯卡都所覆盖的印度河谷。这一地区的核心部分,是在希格尔河与印度河相交的三角洲地区。从地形图上也可以看出,希格尔河——印度河相交的这段河谷,可以说是巴尔蒂斯坦最为开阔的河谷地带了。鉴于它的长、宽之间的比例,我们甚至可以将之称为“希格尔河河口盆地”了。结合它十字相交的地缘位置,希格尔河口处的“斯卡都”被认为是整个巴尔蒂斯坦的地缘政治中心也就没有异议了。
走出希格尔河河口盆地之后,巴尔蒂斯坦内最后那段印度河谷所指向的,就是“隆多”地区了。上述这些地缘标签以及位置,在《克什米尔地缘结构图》上都有标注。相信大家也会注意到,巴尔蒂斯坦内每一个地缘板块内,都有一个与之名称一致的城镇相对应。很显然,这些城镇也就是相应亚板块的地缘中心了。
在巴尔蒂斯坦的这六大板块所指向的河谷之中,最为吸引我们注意的应该是欣库河与什约克河。因为巴尔蒂斯坦在这两条河谷中,究竟能够向东延伸到哪里,并不仅仅是一个地缘范围的问题。它们的边界在哪,直接牵扯到了今天中、印、巴三国对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分割问题。至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