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节
日期:2013-08-0123:16:34
什约克河谷与欣库河谷所指向的板块并不相同,其中什约克河谷的情况最为复杂,并且与中、印、巴三国的边境都有纠葛。既然这个帖子本身就是以中、印地缘结构比较开的头,又花了大把时间来解读那几段边界,那我们今天还是先以巴尔蒂斯坦为起点,向东延伸视线,看看这条河流能否把我们带到一些熟悉的板块。
从拉达克山以西地区开始,逆向向中国边境推进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帮助我们从对手(当年划定中印边境线的英国人)的角度,来审视这条未定边境线的形成背景。对于人类来说,一条河谷所承担的基本任务无非有二:一是提供人类聚落生存的土地;二是沟通相邻板块的通道。就第一点来说,下游河谷的情况往往要好于上游地区。
在东亚地区,下游地区能够拥有更大农业潜力的关键,往往是因为能够拥有面积更大的冲积平原,以及有更多的水资源可以利用。然而在这片屋脊之地,情况就有所变化了,无霜期的长短成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只有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才有机会获得支撑农作物(包括乔木也是如此)生长的光热资源。
简单参考印度河的流向,我们不难得出基本判断:巴尔蒂斯坦适于耕种的低海拔河谷地带,要比拉达克地区更多;而拉达克地区更要比印度河源头处的阿里地区更有农业潜力。比较现在这三个板块的人口数量,我们也能够得出相同的结论(巴尔蒂斯坦约40万,拉达克约20多万,阿里高原10万)。
回到什约克河谷问题上来,这条贴着拉达克山北麓流入巴尔蒂斯坦的河流情况也是如此。事实上,今天被纳入巴尔蒂斯坦范围,被称之为“哈伯罗”地区的什约克下游河谷,就是什约克流域的农业中心。相应的,它也聚落了什约克河谷中绝大部分人口。
在顺着什约克河谷止溯到印巴停火线、中印边境之前,我们需要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最终得到什约克下游河谷,乃至拉楚河下游河谷的,是巴尔蒂斯坦而不是拉达克呢?如果将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看作两个单独板块的话,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因为我们会发现什约克下游河谷,与相邻的斯卡都、克尔门河谷之间的交流完全没有障碍;而拉达克人要是想从列城渗透到什约克河下游,自然选择就是先到达什约克——拉楚河河口,然后再东北方向进入什约克河谷。
当然,翻越拉达克山,直线插入什约克下游河谷也是一种选择。问题是这样的选择对于信使和商人来说问题不大。但就两个地缘板块的连接、融合来说,打通这样战术通道的意义就十分有限的。要比拉楚河谷的拉达克更有机会得到什约克河的这段精华之地。
以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人的族源来说,上述渗透方式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或者说拉达克人就是顺着河谷通道,扩散到了巴尔蒂斯坦。以二者的地理背景来说,分裂本身也的确具有合理性,就象拉达克从阿里板块独立出来一样。问题在于,为什么今天拉达克地区与巴尔蒂斯坦会以这样一种分割方式。纯粹从地理角度看,什约克——拉楚河口也许是更好的分割点。这样的话,拉达克人就能够尽得拉楚河流域,也有机会去竞争什约克下游河谷了。
按巴尔蒂斯坦人自己的说法来看,造成巴尔蒂斯坦与拉达克地区分裂的直接原因,是发生在拉楚河谷的一次地质灾害。这次灾害虽然没有在印度河谷中形成堰塞湖,但却阻断了河道两旁的道路,并直接导致拉楚河下游的“哈伯罗”及其以西地区,脱离拉达克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地缘板块。
这次阻断河谷通道的地质事件,对于拉克达和巴尔蒂斯坦分割点的形成,应该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但二者之间之所以相互独立,还是取决于双方的地理位置。作为藏族西扩的最边缘地区,巴尔蒂斯坦也同时处在伊斯兰教向东扩张的最前沿。最终出现这种民族、宗教上的混合现象(如果认为藏系民族应该信仰佛教的话),也正是其地缘位置的反应。同样的情况也曾经在青藏高原的另一端出现过,在青海地区也出现过藏族部族改信伊斯兰教的情况。
以宗教的主动传播力来说,一神教体系要远强于其它宗教(这点我们在中东部分已经分析过了)。巴尔蒂斯坦伊斯兰化的时间,大约是在15世纪。在此之后,即使是拉达克王国、古格王国时期也面临着被伊斯兰化的风险(王室中已经出现改宗的情况了)。如果不是卫藏地区西扩的对冲效应,今天的拉达克可能也不再会是小西藏了。
今天我们要在地图上寻找巴尔蒂斯坦与拉达克的分割线,大致就可以定位于印巴停火线上。这条停火线的形成,也意味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巴尔蒂斯坦的伊斯兰化进程绝对没有被逆转的可能了。不过对于拉达克地区来说,这条坐实了的地缘政治分割线,倒是成为了土著文化的保护线。前面我们也说了,基于对抗巴基斯坦的需要。印度人一定会帮助拉达克人坚持他们的信仰的。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既然那些改信伊斯兰教的藏人控制了最有潜力的“什约克河下游河谷”。那么他们也很自然的应该对什约克河中、上游谷地更有影响了。也就是说,如果什约克中上游河谷竞争者,仅仅是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的话(没那些外力的介入)。最终获得取得优势地位的,应该是巴尔蒂斯坦。当然,以古典时期的人力和技术来说,并不会仅仅为了增加名义领土面积,而是争夺一片土地的控制权的。一块土地如果不能直接为族群的生存服务,是不会引发政治家们的兴趣的。其实按说现在也是这种情况,只是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来说,我们总是能找到每一块土地的利用价值的。所以任何在法理、历史上有依据索取的土地,都有可能成为争议地区。
在今天什约克河谷的流域范围内,我们可以找到两块非常著名的争议地区:锡亚琴冰川和阿克赛钦。以我们在国际部分的分析来看,这更象是一场基于现代地缘政治理论,由板块以外力量主导的分割游戏。然而当我们从更微观的层面来为什约克河谷中、上游那看起来没什么农业潜力的土地定位地缘归属时。却会发现在没有外力干涉时,巴尔蒂斯坦和拉达克地区,也的确从不同方向对“什约克中上游河谷”地带施加了影响力。也就是说,如果竞争仅仅发生在它们二者之间的话,分割什约克河谷的情况依然有可能会发生(只不过不一定是今天的分割线罢了)。至于到底是什么力量,会促使两大板块北望喀喇昆仑山脉西段这条高寒谷地,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
注:附图还在做,晚一点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