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节
日期:2013-06-1100:29:01
“八帕”之名,至多让我们认为整个帕米尔高原,应该有八个亚板块,或者八片适宜游牧的高山草场。除此之外,相信大家很难从那些标签当中,了解更多的信息。不过,也许瓦罕帕米尔是个例外。因为阿富法直通中国的“瓦罕走廊”,在地图上实在太过显眼。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就在脑海中帮助这一帕定位了。
仅仅定位瓦罕帕米尔的位置,对我们了解帕米尔高原的地缘结构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先从最基本的山形水势入手,来解构这片神秘的高原。从地形来看,整个帕米尔高原可以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即:东帕米尔高原,及西帕米尔高原。然而这种二分法,却并不意味着东、西帕米尔的分界线,接近这片高原的中线。实际上,东帕米尔的面积不到西帕米尔高原的一半,整个高原的70%的面积属于西帕米尔的范围。如果地缘潜力仅仅是单纯面积的比较,那么西帕米尔高原的优势无疑是很明显的。但结合地形和区位指标来看,东帕米尔高原的地缘价值就有明显加分了。
我们先从山形来看看东、西帕米尔的划分原则。简单点说,东、西帕米尔的区别在于山脉的走势相左。东帕米尔高原内的山地呈南、北方向延伸;西帕米尔高原上的山体,则呈东西向排列。形象比喻的话,东、西帕米尔的这种排列组合,很象是一个“彐”字。只不过,西帕米尔内部的山地,并不只有三“横”,而东帕米尔也不只是一坚那么简单。
组成东帕米尔高原的山体有两条。东边的这条,也是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从位置和走势上看,这条山脉与南部的昆仑山脉呈现明显的连续状态。因此,我们也可以认定帕米尔高原东边这段山体,是昆仑山脉的一部分。不过,一般在地图上标示出来的“昆仑山脉”,只是从帕米尔高原的东南部起,并作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的分割线出现。
实际上这段山脉到底应该被归类于帕米尔高原,还是昆仑山脉,并不让人纠结。因为帕米尔在地质学上的后缀本身就是“山结”(帕米尔山结)。亚洲腹地那几条重量级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都被认为是在此聚拢、纠结。这种纠结的结果,就是我们很难分清帕米尔高原内部的山体,到底应该和哪条山脉关系更近。
不过高原西侧这段可以归入昆仑山脉的边缘山体,在地势上倒是显得与众不同。它与帕米尔高原的其它部分存在的明显分割,这使得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它可以属于昆仑山脉的一部分,并让整个昆仑山脉在伊尔库什坦口岸这个点上,与天山山脉对接。为了更加清晰的标示出它的这种又重属性。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西昆仑山脉”。
现在看来,我们似乎纯粹在解构一个地理学上的问题。然而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准确定位西昆仑山脉、帕米尔高原、昆仑山脉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那么简单。在汉武帝听取张骞意见,并将“昆仑”这个神圣的标签,贴给塔里木盆地南侧这条出产玉石的山脉之后。昆仑山脉的走向问题,就变成一个关系华夏文明来源的问题了。西昆仑山脉的存在,使得一些学者相信,山海经所载的“不周山”就是西昆仑山脉。而华夏文明的最初,也应该是在这极西之地形起源的。
将华夏文明与帕米尔高原联系起来,应该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推测。不过当中央之国的控制范围,已经向西延伸到西昆仑山脉时,在夹杂进地缘政治因素之后,这样的推测倒也能自圆其说。比较无厘头的是,试图摆脱华夏文明影响,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某些半岛“在野史家”,也同样将自己的文明源头,推理指向了帕米尔高原。只是这样推理出来的“历史”,在多大程度能够成为“共识”,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将不周山或者昆仑山定位于帕米尔高原(相当于界定华夏文明区的西部拓展边界)的看法,并不是我们所见到的最为大胆的地缘政治构想。我们曾经解读过的,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交汇处的圣山——黑门山(赫尔蒙山),也曾经被国内的在野史家们论证过。只是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除非当年蒙古帝国的建立者决定归化“华夏”,才有可能真的让人去论证这个大胆的设想。
好了,争夺西方圣山“黑门山”的事情,应该还是让那三大一神教的信徒们去做。至于我们,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解读,将华夏文明和中央之国影响力的西点,定位于帕米尔——西昆仑山脉都是最容易形成共识的。刚才我们也说了,所谓东帕尔高原,实际上是由两条南北向山体所组成的。西昆仑山脉只是其中一条,至于另一条,它的名字对于大家来说,就显得颇为陌生了。
这条与西昆仑山脉平行的山体叫作“萨雷阔勒岭”。从名字的后缀来看,它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应该都不如西昆仑山脉。然而对于今天的中央之国来说,萨雷阔勒岭却有着更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因为这条山脉几乎就是中国和塔吉克斯坦的行政分割线。从地理结构上说,萨雷阔勒岭的山脊,就是东——西帕米尔高原的地理分割线。这也就是说,中、塔两国各自得到了东、西帕米尔高原。这种格局也意味两国之间,实际达成了地缘平衡。在苏联时代,中、苏双方在帕米尔高原,也正是以萨雷阔勒岭的分水岭,作为实际控制线的。
如果不考虑中央之国曾经完全控制帕米尔高原的历史,单以萨雷阔勒岭来地缘分割帕米尔高原的话。目前中、塔双方在此议定的边境线,可能还会更有利于中国方面的。因为有分析表明,根据中塔两国最新签订的边境条约,中国得到了萨雷阔勒岭以西约1000多平方公里的塔吉克斯坦实际控制区。然而根据目前中国官方认可的天地图网站,目前还看不到类似变动(谷歌地图曾在2011年做出过改动,但现在又改回原来未定界了)。
在边界纠纷中,有一种情况是因为山脊线并没有完全承担分水岭的功能而产生的。象太行山脉内部由于断裂现象存在,这种情况更为明显。以至于很多发源于山西高原腹地的大河(比如漳河、滹沱河),最终穿越太行山,流向了华北平原。太行山脉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在地缘上的好处就是为山西高原与华北高原之间,提供了直接沟通的通道,所谓“太行八陉”就是依附于这些穿山而过的河谷而存在的。然而这种地理现象对地缘政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精确定位行政边境的情况下,某些山脊线与分水岭线不吻合的地方,极易造成纠纷(尤其是这些地区原属无人区的情况下)。象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的领土争端,很大一部分就是这种理解上的偏差所造成的。
不过,萨雷阔勒岭的山脊线倒是与分水岭线相吻合的。精于地缘政治的苏联人也正是以此为依据,划定了它与中国的边境。至于今天的中、塔边境到底做了什么修正,我们还是以官方最终确定的版本为参照比较好。好在我们的解读重点,并不是今天所做的这些战术调整。在整体上确定了萨雷阔勒岭的地缘分割作用,就已经足以让我们理解帕米尔高原的大结构划分了。
尽管这个我们经常把一个地理单元归类于高地或者低地。但实际上,即使是那些被于高地属性的板块,其核心地区也是那些相对低地。从这点来看,东帕米尔高原的核心地带,就相比它的邻居要平缓和开阔的多了。即使是在一般比例的地形图上,我们也能够在西昆仑山与萨雷阔勒岭之间看到一条明显的、狭长型谷地。这条谷地的存在,也使得西昆仑山脉得以独立与昆仑山脉对接成功。如果一定要将华夏文明的源头,追溯到西昆仑山的话,那么这条被我们命名为“塔什库尔干裂谷带”的相对低地带,才是最有可能成为华夏之根的地理单元(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这一荣誉应该归属于湟水河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