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节

    日期:2012-12-2501:24:04
    尽管我们认定,哈萨克丘陵北部那些向北流淌,甚至有机会通过额尔齐斯河汇入北冰洋的河流,对于康居人或者现在的哈萨克中玉兹部落来说非常重要,但向北发展注定是一件没有前途的事。哈萨克丘陵以南,那些相对温暖的草原才是游牧民族最希望得到的。事实上,从欧洲而来的游牧民族,在跨越乌拉尔山和里海之间的缺口之后,最先看到的草原并不在哈萨克丘陵之上,而是在咸海北部、哈萨克丘陵西侧的“图尔盖草原”。
    从地理结构上看,在咸海——乌拉尔山——哈萨克丘陵之间,存在一片低地,我们可以称之为“咸海北部低地”,而这片低地周边高地所收集到的雨水,所汇集成的河流叫作“图尔盖河”。虽然图尔盖河的流向对应着咸海,但北高南低的地势,注定了南乌拉尔山、哈萨克丘陵之间上汇流而下的雨水,会更加庇护它的北部地区。并且由于周边的集水区不太给力(海拔太低),所以图尔盖河水系其实也并没有办法为咸海供水,它的归宿只是低地中央的一片沼泽地(谢卡尔-纽吉兹沼泽)。而整个咸海北部地带的环境,也如哈萨克丘陵一样,呈现草原(上游河谷地区,已经开发成农耕区了)、半荒漠、荒漠地带渐变的趋势。也就是说,越接近咸海,越不适合人居。
    当然,谢尔盖河流不流入咸海意义也不大了,就算是勉强流入咸海,在下流缺少支流补水的情况下,也无法把地图上,咸海北部那抹绿色,变成真正的草原(在分色地图上,低地总是被标示为,具有迷惑性的绿色)。对于后来有能力改变河流方向的人类来说,河流注入象咸海这样高咸度的湖泊中,就是一种浪费。让他们留在中游地区滋养更多的绿色,成为了一种通行的做法。至于这种做法,对于生态平衡和当地人类生存来说是否更有利,并不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我们今天需要知道的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咸海北部的低地带中,存在一片草原地区,可以成为欧洲游牧民族进入哈萨克丘陵北部的跳板。反过来,从蒙古高原下来的游牧民族,如果想去欧洲发展,也会经由哈萨克丘陵北部——谢尔盖洼地,进而穿越乌拉尔山口。
    现在我们似乎,为蒙古高原和东欧平原的游牧民族,找到了一趟直通车。不过,我们先前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那就是如果哈萨克丘陵的南部,荒漠化严重,那么游牧于哈萨克丘陵北部那些看起来应该和西伯利亚关系更近的部落,又有什么理由和哈萨克丘陵南部那些靠天山雪水生存部落,形成部落联盟呢?既然河流在地缘联系中那么重要,那么是不是有一条河流,为哈萨克丘陵北部草原地带,提供南下的草原通道呢?
    这样一条河流,显然不能在巴尔喀什湖湖盆北部,也就是哈萨克丘陵的东南部去寻找。因为那片背风的土地,并不会有足以支撑一个部落生存的草原存在。真正的希望,在于哈萨克丘陵西侧的迎风面上。在这个方向,丘陵西北侧所收集到的雨水,流入了咸海北部的谢尔盖洼地;而南部的山地集水区,则是属于另一条河流——萨雷苏河的。
    与中亚大部分河流一样,萨雷苏河最终的归宿地也是一片低平的荒漠之地。这片位于咸海——里海以东,哈萨克丘陵以南,天山——帕米尔高原以东,海拔高度在100——300米之间的低地叫作“图兰低地”。而中亚最著名的两条河流:锡尔河和阿姆河的下游地区,正是处在这片低地之间。因此对于泛突厥主义者来说,一直有图兰低地是突厥文化发源地之说。其实当我们仔细研究中来的地缘结构以及历史之后,会发现这一想法并不符合地缘逻辑。中亚的地缘重心,并不在这片低地上,而是沿天山北麓一线展开的,那些河流冲积扇上。而图兰低地腹地当中,真正适合人类生存的,只不过是水量巨大的锡尔河——阿姆河,在沙漠当中开拓出的两条沿岸草原带罢了(现在已经农耕化了)。
    如果哈萨克丘陵的海拔在高些,也许萨雷苏河就有机会流的更远一点,成为锡尔河的一条支流了。不过现在,它的归宿只能是图兰低地最北端的“阿希科尔湖”。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因为阿希科尔湖东侧不远处,就是楚河的归宿地“阿克扎伊肯湖”。也就是说,如果楚河或者萨雷苏河再努力一点的话,两条河流应该就有机会共同汇集成一个面积更大一点的湖泊了。其实在地质结构的划分中,楚河、萨雷苏河所流经的地区,也的确被划为一条低地带:楚河——萨雷苏河盆地。
    尽管楚河、萨雷苏河最终并没有碰头,并且在人类活动加剧的现在,两条河流也并不总是能够流到自产自销的那个归宿地。但二者之间的地理关系,已经足以让分居两河的游牧部落,之间发生紧密地缘关系了。或者说,人一其中一条河流,转场到另一条河流,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在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地缘结构中,依附于楚河、萨雷苏河的草原,是以一种合乎地缘规律的方式划分归属的。既楚河流域归属于七河地区的“大玉兹”部落联盟;而因哈萨克丘陵而生的萨雷苏河,自然就是中玉兹的领地了。
    按照现在哈萨克诸部,对于楚河——萨雷斯河盆地的分割,来推断两千多年前的地缘结构的话,那么以七河为核心的乌孙部,以及以哈萨克丘陵为腹地的康居人,应该也大致是遵循这样的分割原则,来划分草原的。不过在当时,乌孙人在控制了山地庇护的楚河河谷(冲积扇部分)后,并没有在下游渗透成功,控制整个楚河流域。也就是说,楚河最后在沙漠当中延伸出的那条狭长绿色地带,是由康居人经营的。以这样一个板块相接,对于双方来说都属突出部的地带来说,被由哪一方向而来的力量所控制,都是可以理解的。对于乌孙人来说,匈奴人在北方的压力,以及重点放天山北麓那些离山更近、条件更好的草原,都是影响他们通过楚河,进一步向哈萨克丘陵腹地扩张的重要原因。
    哈萨克丘陵西南部,存在萨雷苏河这样一条流入图兰低地的河流,为当年的康居人和现在的哈萨克“中玉兹”部,所提供的渗透机会,并不仅仅限于楚河,以及与之相邻的塔拉兹河。因为当那些进入萨雷苏河流域的部落,顺河而下游牧到下游地区后,他们会发现与他们近在咫尺的并不仅仅是楚河。一条比楚河更有名的中亚名河——锡尔河也出现在了他们眼前(附图:哈萨克丘陵地缘结构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