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节

    日期:2012-10-2900:52:32
    相信很少会有人知道,有“外伊犁盆地”这个概念。其实这个盆地形结构的地理单元,结构上并不算完美。外围最完整的山体,是南线与伊赛克湖北部山体“昆格山”背靠背而生的“外伊犁山”。至于北线(严格说是西北方向),而主要是一些外伊犁山与阿拉套山之间的丘陵地带了。与周边动辄4、500千米海拔的高大山体相比,这些完全没有积雪低矮丘陵,就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了。当然,这个的结构本身并没有坏处。整个外伊犁盆地和伊犁河谷的淡水,都因这个西、北面低山丘陵带的存在,而显得更加的充沛。水气可以一路通顺的,渗透到伊犁河的最上游地区。
    有的时候,外伊犁盆地也会被算入到伊犁河谷的范畴中去。最起码在低精度的地形图上,二者似乎也是腹地相连,并没有明显的分割线的。不过无论从地理结构,还是地缘结构来看,都有必要把外伊犁地区独立出来进行解读。首先从伊犁河的走向来看,在两个地理单元之中也有很大的不同。除去均匀的从上、中、下三个方向,向中心汇集的上游河谷以外,伊犁河的干流在伊犁河谷中的走向算是比较标准的,也就是从中穿过。这其实也是两侧山体相互博弈的结果。在两侧山体的高度、纵深属于一个级别时,各自所收集的雨(雪)水在量上也不会有质的区别。既然河谷两侧的水力作用相似,那么双方博弈的平衡线自然也就趋中了。
    不过,当伊犁河突出伊犁河谷进入“外伊犁”地区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我们刚才也说了,对于这个地理单元来说,完整的连线只存在于南线。也就是说,无论从山体的纵深还是高度来说,外伊犁盆地的集水区都会集中在南部山体。至于北线山体,所能拦截的水气就很有限了。这种失衡的结构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伊犁河在外伊犁地区是完全贴着北部山体的边缘走的。外伊犁山(《乌孙国地缘结构图》上忘记标出来了)北麓所形成的河流,不得不在均匀的从山体流下之后,漫流过整个盆地腹地才得以注入伊犁河干流。这也使得整个盆地腹地的地形,并没有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盆”状。如果说伊犁河谷腹地的地形,是东高西低的喇叭形的话,那么外伊犁盆地所呈现的,就是南高北低的“簸箕形”了。
    由于紧邻北部山体,缺乏必要的缓冲,伊犁河在平缓进入外伊犁盆地后,开始呈现出峡谷状态。这条两岸最高处,高出水面将近60米的峡谷,被称之为“卡普恰盖峡谷”。从地理结构上来说,峡谷东端的山体明显从南北两个方向开始向中央收紧。尽管最终并没有紧密相连在一起,但也足以为伊犁河谷划出西侧的地理边界了。这种结构的综合变化反映在河流上面,就是卡普恰盖峡谷及其以西部分的伊犁河,被认定为了下游。
    对于我们来说,上、中、下游的认定,并非只是单纯的在玩几何游戏。或者说一定要把一条河流相对均匀的分成三段。事实上,这种分段更多的是在显示河流所在板块地貌的不同。伊犁河在进入外伊犁盆地之后,所呈现的明显不同于中游地区的地貌,是整个板块应该独立出来的重要原因。也许对于已经习惯在各种地形游牧的游牧部落来说,这种变化并没有太大影响(关键是要有水有草,有了这些,你总能找到适应的牲畜的)。只是对于更适应低地农业的农耕民族来说,这种峡谷地貌无疑会影响他们对干流两岸的开发。然而,在整个古典时期,并没有哪一个进入此地的族群,真正想过在此转型农耕生活。而当历史推进到20世纪,俄国人准备让那些固守游牧传统的哈萨克人,也开始用农耕的方式开发这片土地的潜力时。伊犁河谷在这里的峡谷地貌反而又成了优势了。利用工业技术所带来的进步,“卡普恰盖峡谷”变成了“卡普恰盖水库”。这也让左岸来自外伊犁山的那上千条溪、流,以及从伊犁河谷流淌出来的,中、上游河水,都得以在外伊犁盆地的北沿蓄积。以至于在一些资料中,卡普恰盖水库,已经取代巴尔喀什湖成为了伊犁河的终点了。
    从功利的角度来看,让伊犁河水留在相对湿润的外伊犁盆地锦上添花,似乎要好过让它继续穿越天山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萨雷耶西克沙漠”,去多余蒸发宝贵的淡水要更划算。在整体干旱的中亚地区,有幸得到伊犁河最多水资源的外伊犁盆地,不仅成为了中亚的农业重地,更成为了哈萨克斯坦,乃至前苏联重要的工业基地。然而与此同时,巴尔喀什湖的情况却开始恶化了。中、上游突然增加的用水量,打破了千万年来伊犁河与巴尔喀什湖之间的平衡关系。在此之前,除去土地自然吸收和蒸发掉的河水,伊犁河超过80%的水量都最终会补入巴尔喀什湖。而在巴尔喀什湖所迎接的诸多来自河流中,伊犁河水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条水量巨大的河流,甚至让巴尔喀什湖呈现出了“西淡东咸”的奇特结构。也就是说,在伊犁河水高补给量的作用下,巴尔喀什湖西半段的矿物盐含量要比补给乏力东半段低的多。这也让尤其是,河口入湖处的三角洲地带呈现良好的植被覆盖状态,并一度进行了大规模农业开发。只是现在,这片三角洲上曾经的湿地、渔塘、农田、养殖场都开始缩小、消失,并呈现荒漠化趋势了。
    相信这种情况大家并不陌生,无论是在中东还是中国的西北地区。人类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的开发,都无可避免的建立在了下游地区的痛苦之上。象巴尔喀什湖这样还能够保住基本形态的,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了。最起码即将死去的死海和曾经辉煌过的居延海,会很羡慕它。在中国准备加大西北开发,并有意更多利用伊犁河这条“外流”河流那宝贵的水资源时。巴尔喀什湖甚至哈萨克斯坦经济所倚重的外伊犁地区,命运究竟还会有什么变化更加变得不确定。毕竟整个伊犁河流域,超过半数的水资源来自于中国部分。而中国在之前的历史中,暂时还没有兴建类似“卡普恰盖水库”那样规模的水利工程进行深度开发。唯一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感到更有安全感的,就是在先人们的努力之下,现在的中央之国在这个问题上,最起码掌握有主动权。在哈萨克斯坦从强大的苏联当中分离出来后,这种安全感也很有机会,转变为地缘政治上的优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