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节
关于中国在与邻国,尤其是北方邻国划界“丢失”领土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长久以来一直是网上热衷争吵的话题之一。在此,我们并没有举去参与这类口水战,而是仅从地缘结构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现状。记得在分析蒙古高原西部地缘结构时,我们就曾经分析过。蒙古高原西侧的游牧基础与中、东部相比存在着质的不同。在蒙古高原中、东部(戈壁以北),相对充裕的水资源,使得我们在东亚大陆所形成的惯性思维才以继续适用。即低地总能获得充足的水资源,并形成大面积的草场。在这种结构下,山地草场只是游牧生产的补充,被用来躲避冬日严寒的。然而在蒙古高原西部,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了,山地(山前)草场开始成为了主要的游牧区。穿行于山谷之中,在各种海拔的高山牧场中转场,成为了游牧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样的生活方式,使得来自蒙古高原“大湖盆地”的游牧部落,很容易渗透到阿尔泰山西南面,并将势力范围延伸到山前草原带。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匈奴人即使是在与汉帝国争夺天山南北控制权的博弈中落败,也依然可以保有整个阿尔泰山南北的领地。而汉帝国以及后世的唐帝国,却始终没有可能将整个准噶尔盆地变身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基于地理结构而形成的地缘归属感,一直延续到了古典时期结束时。我们并不需要为这种地缘结构的稳定性感到惊讶,毕竟在20世纪之前,整个亚洲的生存方式都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的土地,在清朝时所适应的生产方式,和二千多年前的汉朝并没有区别。这种地缘结构反正在行政区划上,就是在清帝国乃至民国初年的行政结构中,阿尔泰山南麓都是隶属于外蒙古板块的(清之“乌里雅苏台将军”)。
在整个阿尔泰山南麓,都被认定为外蒙古板块部落游牧地的情况下,再想寻找一条分水岭,来为西域板块与外蒙板块做分割线是不现实的。退而求其次的方案,是以河流作为分割线。最终,阿尔泰山脉南麓的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成为了西域与外蒙古板块的行政分割线。很多时候,乌伦古河都会被误认为是额尔齐斯河的源头之一,但事实上这是一条独立的河流,最终注入的是额尔齐斯河上游南部两个断陷盆地:吉利湖(较小的那个)、乌伦古湖。不过我们现在倒也可以将额尔齐斯河上游与乌伦古湖视为同一水系了。在失去额尔齐斯河上游中续湖——斋桑泊的控制权后,中央之国的统治者就考虑依照“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将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河水,引入阿尔泰山南麓的另一个天然水库——乌伦古湖了。当然,这样的想法势必会引发额尔齐斯河下游的那个红色帝国的不满。在两国尚处于蜜月期时,这样的举动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不过蜜月总是短暂的,利益才是永恒的。当红色中国与曾经的老大哥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切割之后,这种顾忌就不复存在了。1969年,横亘于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之间,体量很小的分水岭被打通了。乌伦古河从此额外得到了将近2亿立方米的淡水补给。换句话说,这些珍贵的河水,被留在了中国境内。
对于额尔齐斯河上游掌握在中国手中的现状,那些强大而又对地缘政治有很深研究的强邻,显然早有不满。也可以说,他们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早就意识到了这其中的风险。而为了解决这个风险,俄国人也的确进行过一系列动作,并差一点成功。至于这些现在仍属敏感主题的动作,具体有什么样的地缘背景,我们以后会分析到的。回到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被作为行政分割线的问题上来。从地缘结构上看,其实这样的划分算不上合理。毕竟河流在低地的地缘分割作用并不强。游牧于河流两岸的部落仍然应当属于同一文化体系,不过一定要有明确的行政分割线的话,河流却又总是比分水岭,更容易被政治家所看到的。
当然,即使认为河流适合承担行政分割的作用,这两条河流所能分割的也仅仅是北塔山以西部分。由于这部分包括阿尔泰山分水岭以南,直至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区域,在清帝国时游牧的部落叫作“阿勒泰乌梁海”。我们可以将这一地区称之为“阿勒泰”。只不过这个地缘标签,在作为行政标签时,所涵盖的内容会根据地缘政治作些许调整罢了。在我们现在的行政版图中,“阿勒泰地区”包括阿尔泰山分水岭以南,北塔山以西的整个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南北(国境线以内)。从地缘结构与行政结构统一的角度看,算得上是吻合度很高的划定了。
在阿勒泰地区,以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为界,归入蒙古高原行政结构时,北塔山以东部分却并没有东西向的大河承担这项使命。而在这个方向,分水岭原则重新又得到了运用。现在矗立于北塔山——大哈浦提克山——呼雷德洪山之上的国境线,大致也就是当年的地缘政治分割线。这也就是说,最起码在中央之国需要考虑外蒙古将要从领土中分裂出去这个问题之前。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最起码可以合法的依据地缘传统,游牧于整个阿尔泰山南麓的山前低地带。
如果整个蒙古高原,能够一直如清帝国所搭建的架构那样,留在中央之国体系之中的话。那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新疆也许就不会相对完整的领有整个准噶尔盆地了。问题是在辛亥革命之后,蒙古高原从中央之国分裂出去的趋势就已经很明显了。再将阿勒泰地区归入随时有可能,在红色帝国支持下分裂出去的“外蒙古”,就变得十分危险了。任何一个有基本常识的政治、军事家,都可以看出站上高大山脉的分水岭,对于国土安全是多少大的保障。正是在这种危机意识指导下,1919年,阿勒泰地区被正式的划入了中央集权体系的“新疆省”。
现在来看,当时政治家的这种危机意识是非常到位的。仅仅是在5年之后,外蒙古就事实独立了。如果在其有独立之时,阿勒泰地区仍然循旧例留在蒙古高原行政结构中的话(具体大湖盆地的科布多所辖),在地缘政治上会造成什么样的麻烦就可想而知了。既然北塔山以西的阿勒泰地区,已经在外蒙独立之前,通过内部行政结构调整,归避了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那么同样位于阿尔泰山分水岭以南的“阿尔泰——北塔山”盆地呢?这个问题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