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节
日期:2012-05-2101:44:09
对于在荥阳胶着的楚、汉两军来说,战争已经陷入了痛苦的拉锯状态。总的来说,当项羽在的时候,汉军一方是处在守势,并经常被楚军攻破补给线,甚至破城;而当项羽回师收拾不断在后方袭扰的彭越时,汉军又能在局面上占据优势,并夺回一些失去的据点了。这些因楚汉拉据而被载入史书的城池、据点,包括荥阳、成皋、汜水、敖仓等。这些地名,我们在战国部分其实都已经解读过了。如果你一定希望了解这些点在哪里的话,可以回头翻阅那些曾经的内容和附图;如果不想那么麻烦,或者有一定印象的话,那么我们只需清楚,这些不光在楚汉战争中经常出现的地名,其实指向的都是一个战略通道,那就是洛阳盆地的东大门。也就是说,楚、汉两军主力,拉据了三年(公元205——203年)“楚汉第二战役”,对于汉军来说,就是一场“洛阳盆地保卫战”。
楚军之所以不能迅速打开洛阳盆地的东大门,除了汉军采取的保守的,据城以自守的防御战以外(除非项羽离开,否则不主动出击),也和彭越在楚军后方袭扰不无关系。不过即使没有这些因素,楚军也不可能很快结束战争,反而一定会被拖入久战的泥潭中。这个恶果,其实在项羽自立“西楚霸王”,分封天下下,就已经种下了种子。放弃形胜天下的关中盆地称王,而眷恋故土——东楚,以及简单的认为,把一马平川的中原归属了自己,就能够“得中原者得天下”,注定了项羽终将以失败而告终。即使项羽能够很快结束荥阳之战,甚至进占整个洛阳盆地,汉军也能够再退守函谷关,并据地势更险峻的“崤函通道”节节抵抗。而要想攻破这道天险,楚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和时间成本,将会更大。反观楚军,一旦在军事实力上被汉国逆转的话,他们背后那一马平川的平原之地,就不知道要退到哪里才是个头了。
对于以“勇战”而闻名于世的项羽来说,他一开始应该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毕竟凭借自己的军事能力,项羽可以说以一己之力,打跨了强大的秦军,并成为事实上的天下之王。在这巨大的成功面前,项羽本身对楚军战力的信任度,要远高于那些被世人视作天险的雄关峻岭。然而在荥阳拉据的时日一长,习惯于一战解决对手的项羽,也不得不重视这些战略性的东西了。要知道,摆在项羽面前的,不单单是以后可能会遇到的,汉军不断据险以自守,消耗楚军的局面(那会迫使楚军,必须投入数倍的资源,才有可能取胜),更在于这时候的战争,已经转而成为比拼双方根基之地,地缘实力的战争了。
当战争陷入拉锯状态时,双方在正面战场上的一些战术性的胜负,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谁的后方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撑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以双方最根本的基地,江东平原和关中平原来说。尽管在后来的历史中,江东平原的价值越来越高,并且最终成为了物产丰富,富甲天下的象征,但在楚汉战争时期,江东平原无论在开发程度还是农业基础上,都远不如周、秦两代苦心经营了近千年的关中之地。更何况,秦人还“帮助”刘邦开发了“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足以在粮食产量上再造一个关中平原。在这种情况下,单从物资补给的角度看,刘邦一方也要更占优势(基本就是接收了秦灭六国时的本钱)。
除掉所占板块的地缘实力差距以外,刘邦的侧后方显然也要比楚军安全的多。相比楚军后方有不安定的“游击将军”鼓越,以及首鼠两端的“齐国”,刘邦的侧后方可以说是高枕无忧。唯一有过异心的,盘据河西的“魏豹”,也已经被韩信迅速解决了。这种无后顾之忧的地缘政治格局,让刘邦不仅能够率领汉军主力,在荥阳一线消耗楚军,还能够让韩信独立出太行山,在黄河以北攻城略地。
如果说,对手有大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具体的后勤保障,是由慧眼识韩信的“萧和”负责的);自己的后方,却又不断遭遇彭越的袭扰,以至于补给困难,已经让项羽感到有些难以支撑了。天才军事家韩信,在河北平原的快速推进,更成了压垮项羽必胜决心的最后一根稻草。韩信在河北平原如此迅速的解决掉赵、燕两国,不仅从北面给楚军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压力,还在战术上直接支援了荥阳前线的汉军。在项羽返身击退彭越,暂时解了“梁地”之困之后,率主力回师荥阳前线的项羽又一次的取得的战役的主动权,不仅夺回了之前被刘邦复夺的荥阳,还逼迫刘邦不得不弃城而逃。
要是没有韩信在河北平原的成功,在荥阳前线失利的刘邦,很可能就要考虑在洛阳、渑池、崤山、函谷关。。。等崤函通道上的据点上,设置第二、第三道防线,以阻击楚军的追击了。不过,有了韩信在河北平原的成功,刘邦就又多了一样更积极的选择。就是在汉军苦苦支撑洛阳盆地东大门,其他据点的时候,从河北调兵以扭转战局。
一般情况下,有了韩信这个军事天才在河北的良好发展,刘邦应该选择命令韩信率军渡河侧击楚军,以缓解汉军的正面压力,甚至击溃楚军。然而刘邦却选择了一种相对另类的方式,就是突然出现在韩信军中,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征调了韩信军的主力。并分兵两路,一部分东东,去支援彭越,以让他继续袭扰楚军后方;另一部分则带回了荥阳前线,继续和楚军对抗。
单从战术角度来看,刘邦这种做法也有他的道理。明知项羽在正面战场的军事能力,远胜于自己的他,最希望和项羽打的是一场消耗战,依托自己的地缘优势,刘邦有信心把这只老虎的爪子磨平。而从结果来看,汉军的这种恢复能力,也的确让项羽感到了绝望。为了能够迅速结束这场消耗战,他甚至使出了一招似乎只有小人才会用的招数——以刘邦的家属,尤其是父亲的性命,来迫使刘邦投降。只可惜他遇到的是一个流氓,一句:“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就让项羽手中的王牌,变得一文不值了。当然,项羽说起来也的确做不了小人,思虑再三他还是留住了刘邦家属的性命,并在双方和谈之后交还给刘邦。
与刘邦有韩信可以帮助独挡一面不同,英雄无双的项羽,就有点独木难支了。不过这也怪不得旁人,事实上韩信当初投的就是项氏家族,在受到冷遇后才转而投入汉军阵营的。而这个在军事上,完全可以自我发展、独挡一面的韩信,最终也成为了西楚政权的掘墓人。当楚军在荥阳前线,越来越感到难以支撑时(倒不是正面对抗不行,而是补给越来越困难了),在河北整军完毕的韩信,又一次开始了他的东征之旅。这一次,他的目标是最后一个独立的诸侯国——齐国。一旦齐国落入了汉军之手,项羽的后院,可就算是真正的起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