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节

    日期:2012-04-2521:19:37
    在巴解组织被“请”出黎巴嫩之后,黎巴嫩重建秩序的先决条件也就具备了。因为即使是那些激进的穆斯林武装,也不会把战争作为最终目标的,为的无非是重新分割政治权力罢了,没有了巴解组织这个催化剂,把政治矛盾上升为宗教矛盾,在国际社会的调停之下,并非是不能坐下来谈判解决问题的。在这种情况下,大的趋势是,黎巴嫩各派的民兵武装,无论愿意不愿意,都没有理由再保留甚至壮大自己的武装了。换句话说,在黎巴嫩政府重建的过程中,将武装力量收归中央政府管理,应该成为一个谁也不能明确提出反对原则。不过以色列人在黎巴嫩南部建立安全区的做法,却让事态更加复杂化了。
    对于缺乏战略纵深的以色列来说,把缓冲区建立在邻国土地上,可以说是一贯的做法,也是把战术胜利变现为地缘利益的好办法。通过前几次中东战争,所得到的西奈半岛、戈兰高地,都在承担这样的战略任务。所以,犹太人这一次在黎巴嫩南部山区建立安全区,一点也不让人意外。只不过这块以安全区的名义,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在用处上和前面二块土地还是有区别的。
    事实上以色列最希望看到的结果,是黎巴嫩成为一个象后来的约旦那样“中立”国家,而不是冒着巨大的外交压力,占得一片山地。虽然以色列军队,对外声称的理由,是为了防范巴解组织死灰复燃,对以色列的国家安全再次构成威胁,但昨天我们也分析了,安全区的建立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对冲叙利亚。应该说这种想法,在战略上没有问题,只是却没考虑到黎南山区居民的感受,以及由此而对黎巴嫩地缘政治格局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也解读过,之前被巴解组织所经营的这片山区,在当时已经是什叶派为主的区域了。这对这些原住民来说,巴勒斯坦人算是请进来的兄弟,而以色列人,则是作以侵略者和异教徒的身份控制呆在这里了。这种情况虽然让安全区内的什叶派非常不爽,却在客观上为他们创造了新的政治空间。那就是以反抗以色列侵略的名义,做大自己的武装和政治影响力。
    在黎巴嫩的内部格局中,南部山区一直是相对较不发达地区,政治话语权也相对较小。现在有了反抗以色列侵略者这个由头,他们却有机会吸引整个阿拉伯世界,乃至世界的目光。而这,也最终将转化成为分割黎巴嫩内部政治权力的资本。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黎南安全区内的什叶派,在和以色列占领军进行游击战的同时,也成立了自己的政治团体,即后来经常出现在中东政治新闻中的“黎巴嫩真主党”。不过,这些代替了巴解组织,与以色列战斗在第一线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并非是唯一变坏事为好事,看到了这其中的政治机会的。远在伊朗高原的波斯人,也同样在这其中看到了机会。
    作为中东穆斯林世界三大势力之一的波斯人,一直想凭借自己什叶派国家的身份,渗透阿拉伯世界,进而取得中东局势的主导权。这其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在阿拉伯国家中,寻找什叶派盟友了。叙利亚的阿拉维派,之所以能够成为伊朗的战略盟友,也正是借助于这种大的宗教背景。不过仅仅依靠拉拢阿拉伯人中的什叶派,并不足以支撑伊朗主导中东局势的想法。因为过于强调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宗教差别,只会把阿拉伯人中的多数派——逊尼派,推到伊朗的对立面。所以对于伊朗人来说,除了寻找什叶派盟友,建立更紧密的政治关系以外,他们还必须为整个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世界,作出自己的贡献,才有可能把旗树起来。
    到底做什么事情,能够让所有阿拉伯人和穆斯林都满意的呢?很显然,就是针对以色列的“圣战”。或者说,无论是谁想在中东穆斯林世界当盟主,都不可避免的要把以色列当成假想敌,并付诸于实际行动。这一点,之前的埃及,后来的伊拉克,以及蠢蠢欲动的土耳其人,也都看得很清楚。而政治和军事上,支援黎巴嫩真主党,就成为了伊朗在阿拉伯世界扩充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包括一定要研究核武器,并用之来挑衅以色列,也是出于同样的战略诉求)。
    如果没有以色列的占领,以什叶派身份在阿拉伯世界做大,是非常让大多数的阿拉伯政治家所忌讳的,更何况这之后还有波斯人的影子。不过,作为唯一有机会、有理由对以色列开火的政治派别,你又不能质疑黎巴嫩真主党的合法身份,并制约它的发展(甚至还要支持)。
    对于自己的占领行动,反而促生了一支新的反以武装力量的诞生,是以色列所始料不及的。虽然以色列在正面战场,以及定点军事行动上的能力非常出众,但任何军事力量,在面对拥有群众基础的游击战时,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华北战场的日本军队,应该最有感触)。特别是进行游击战的一方,有结构复杂的山地做掩护时。为了应对穆斯林武装的反击,以及在自己撤离之后,黎南山区不至于马上成为反以基地,以色列在建立安全区的同时,还扶植了一支以基督教民兵为主的“南黎巴嫩军”,以达到“以黎制黎”的目的。以色列人这种做法,也是占领军最常使用的方式了,按照中国式的命名方式,“南黎巴嫩军”就是黎巴嫩的“伪军”了。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支数千人的军队,并非完全是由基督教武装所组成的。包括“德鲁兹人”和“什叶派”,都有营一级的建制武装在这支军队里。这其实也不应该让我们感到奇怪,虽然通常情况下,我们按照大的背景,把各种矛盾划分层级,只从理论上分析出,矛盾小的各方应该结盟共同对付矛盾更深的一方,但具体到个人身上。往往直接影响到自己利益的矛盾,才是最大的矛盾。为了在什叶派为主的黎南地区,得到更大的空间,有部分德鲁兹人和逊尼派,选择投靠以色列也是一种选择了。
    当以色列这在煞费苦心经营安全区时,黎巴嫩的土地上,依然存在“以色列侵略者”的现状,也让黎巴嫩政府的重建工作,蒙上了阴影。尽管以色列方面的打算,是对冲叙利亚对贝卡谷地的占领,目的是为了逼迫叙利亚同时退出黎巴嫩。不过和被黎巴嫩政府“请”进来的叙利亚军队相比,不请自来的以色列的身份显然要更尴尬。虽然大家现在都认为,是应该把叙利亚军队和以色列人都请出去的时候了,但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却是可以归类为阿拉伯内部事务。并不应当和以色列军队的存在,等同视之。也就是说,在黎巴嫩穆斯林教派和叙利亚看来,以色列军队只要在黎巴嫩一天,叙利亚军队就有理由,作为“阿拉伯稳定部队”存在于黎巴嫩。而黎巴嫩的基督教派,虽然认为叙、以军队都是外来者,但在阿拉伯“民族大义”面前,也只可能选择把矛头对准以色列。面对这种尴尬局面,如何破局成为了以色列方面颇感头痛的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