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节

    日期:2012-04-2419:45:46
    对于以色列来说,完全控制黎巴嫩,使之成为自己的盟国,亦或把北加利利山脉,并入以色列国土并不现实。不过犹太人却是很愿意看到马龙派所领导的联合政府,重新在黎巴嫩取得控制权的。显而易见的是,如果回复到从前的状况,黎巴嫩是绝对不会去主动招惹以色列的。因此在巴解组织丧失了南部山区所有的据点,被压缩到贝鲁特西南部时。以色列方面并没有要求巴解组织向自己投降,而是要求巴解组织向黎巴嫩政府缴械,然后尽数撤出黎巴嫩。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做法,即向世人表明了,自己非常尊重黎巴嫩的主权,无意于真正“入侵”黎巴嫩,又卖了一个好给马龙派主导的黎巴嫩政府。而从巴解组织的角度说,撤出黎巴嫩,并不意味着无处可去,至少北非和其他不与以色列接壤的阿拉伯国家,出于民族感情也会接纳他们的。问题是,那样也就意味着,你丧失了和以色列人正面交战,并显示自己存在的基地了。长此以往,巴解组织的话语权也会越来越小。当然,如果真的不能从以色列周边国家,反渗透巴勒斯坦地区,巴解组织还可以选择从以色列控制区中的巴勒斯坦人居住区,如约旦河西岸发动武装“起义”,以显示自己的力量。事实上,后来的巴解组织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只是那样的话,以色列人清剿起来,就更加没有顾忌了。
    虽然巴勒斯坦武装,非常不愿意失去黎巴嫩这个基地,但事情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以色列人手中的。在退无可退的境地中,巴解组织甚至提出了,能不能在黎巴嫩政府和军队中,象征性的保留巴解组织建制的谈判条件,以期为自己日后重返黎巴嫩埋下伏笔。只是以色列这次是下定决心,要把巴解组织从黎巴嫩连根拔起了,自然是不会给巴解组织留余地的。唯一有可能直接对巴解组织提供帮助的,就是叙利亚了。而为了帮助巴解组织,以及控制黎巴嫩政局,叙利亚也在贝鲁特西区驻扎了两万多人的军队。
    不过,在贝卡谷地空战之后,遭受重大损失的叙利亚,为巴解组织强出头的战术可能性也没有了。为了完全切断叙利亚有可能对巴解组织和驻贝鲁特叙军补给,以色列把军事控制线,一直推进到了连接贝鲁特——大马士革的公路北侧。如果叙利亚想支持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继续缠斗下去的话,就必须借道马龙派为主的基督教武装控制区。只是一直就想“送瘟神”的黎巴嫩基督教派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已经没有任何空间了。在西方国家的调停(主要是美、法),以及派军“保护”的情况下,巴解组织于1982年8月底之前从海路撤出了贝鲁特。次年底,准备在的黎波里继续战斗下去的巴解组织总部和阿拉法特,在多方压力之下,被迫在法国人的保护之下,完全撤离了黎巴嫩。
    在以色列的战略计划中,将巴解组织赶出黎巴嫩只能算取得阶段性胜利。因为谁都看得出,叙利亚才是左右黎巴嫩政局的幕后推手,虽然叙利亚军队,在巴解组织退出贝鲁特时,也撤回了贝卡谷地,但叙利亚军队一天不退出黎巴嫩,以色列就一天不会感到安全。当然,以色列可以一鼓作气,把叙利亚军队完全赶出黎巴嫩。只是在这样做之后,以色列人还能怎么做呢?虽然以色列之前,也通过战争从埃、叙、约三国,攻占了几块地,并试图把占领状态延续下去。不过这次,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你要是把从加利利山到贝卡谷地一线,尽数布满以色列军队的话,黎巴嫩跟亡国了也差不多了。这种状况,即使是一向战略支撑以色列的美国,也是不会接受的。因此让黎巴嫩重新恢复到“人畜无害”状况,还是在黎巴嫩重建由马龙派主导的,能够恢复控制权的政府。其实这点,也是出来打圆场的美、法等国愿意看到的。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黎巴嫩成为远离阿、以仇恨的“中东瑞士”,都有利于包括黎巴嫩人在内的,各方的利益。
    为了实现在黎巴嫩重建秩序的目的,在巴、叙武装撤离贝鲁特的同时,黎巴嫩政府也选出了新的总统。不出意料的是,这位叫作“贝希尔.杰马耶勒”马龙派总统,是一个试图将所有外国势力,赶出黎巴嫩的强硬派(当然主要针对叙利亚了)。而一个强有力的,马龙派所主导的政府出现,正是以色列所愿意看到了。或者说,和巴、叙武装,同时撤离黎巴嫩,正是以色列所愿意看到的。
    按照正常的走向,在巴解组织退出黎巴嫩政局,黎巴嫩重建强势政府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在国际社会调解之下,协商以、叙两国撤军的事宜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那么顺利,仅仅是在巴解武装撤出贝鲁特之后半个月,这位刚刚有望重建黎巴嫩的新总统,就遇刺身亡了(1982年9月14日)。至于谁是幕后主导者,一直到现在还有不同的说法。其实真相到底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各方都会把这个责任,推到自己的主要对手身上。比如以色列方面就认定,这是不愿意看到黎巴嫩恢复强力政府的叙利亚所为(这也是普遍观点);同样,也有观点认为,这是黎巴嫩境内,不满马龙派掌权的穆斯林教派做的。不过对于马龙派来说,认定是黎境内的穆斯林教派所为,只会激化现有的教派矛盾,让黎巴嫩的局势乱上加乱;而挖出叙利亚这只幕后黑手也无济于是,因为你并没有实力向叙利亚“复仇”,只会为日后的谈判工作制造新的障碍。不过,自己的政治领袖倒下了,总是要有一个发泄对象的。很不幸的是,失去了自己武装力量保护的巴勒斯坦难民,就成为了牺牲品。在总统遇刺后的第三天,也就是9月16日,马龙派的民兵武装——基督教长枪党,就对贝鲁特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展开了一场报复性屠杀,史称“贝鲁特屠杀”。
    关于“贝鲁特屠杀”,究竟有多少巴勒斯坦难民遇难,到现在还是个迷。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实际数字做加减法,从400到30000,你可以从不同的渠道听到各种数字。而同样的,对于这场报复性屠杀,究竟是谁主导的,怎么说也同样是“屁股决定脑袋”。对于巴勒斯坦人来说,尽管攻击难民营的是马龙派民兵,但他们更愿意相信并提供证据,证明这其实是以色列人主导并指使、参与的屠杀。
    虽然我个人看不出,以色列人一定要搞出这样一场屠杀来,有什么政治、军事上的意义来,但巴勒斯坦人,也的确有理由,将这件事跟以色列人扯上关系。因为按照之前的调解结果,巴、叙武装撤出贝鲁特西区之后,以色列军队也不进去。换句话说,大家都表面认同,黎巴嫩人有权在独立状态下,组建自己的政府,并重掌黎巴嫩的政治主动权。然而在黎巴嫩总统遇刺之后,以色列方面认为,有必要亲自进入贝鲁特,以肃清巴解、叙利亚残留的武装人员,“帮助”黎巴嫩政府恢复秩序(虽然有联合军队帮助监督,但谁都知道,这不可靠)。所以在基督教长枪党开始行动时,贝鲁特已经在以色列军队的控制之下了。在这种情况下,贝鲁特所发生的任何事情,以色列也都算是脱不了干系了。
    其实我们前面也分析了,以色列对于控制黎巴嫩并没有想法,他要的只是一个能管束境内各教派的强势政府,所以接下来以色列军队,很快退出了贝鲁特。毕竟占领一个国家的首都,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不过要想让以色列军队,从黎巴嫩南部山区退出,就没那么容易了。在叙利亚军队仍然控制贝卡谷地,黎巴嫩政府无法掌握国内局势的情况下,黎巴嫩南部山区,仍然有很大可能,成为袭扰以色列的基地。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解组织在黎巴嫩南部能够生根,只是因为他们对叙利亚和试图依靠攻击以色列,而获得政治利益的极端主义者有价值。即使没有巴解组织,也可以有其他武装填补空间。
    为了制衡叙利亚人,也为了自己的北部地区有一个战略缓冲区,以色列决定在黎巴嫩南部划定一个安全区,并直接驻军。按照以色列方面的设想,在国际社会和黎巴嫩政府,都有强烈意愿恢复黎巴嫩和平的背景下,最终的调解结果应当是以、叙两国同时撤出黎巴嫩,黎巴嫩政府重建秩序,从而为以色列的北部安全获得战略保证。然后事情的发展,却远非那么顺利。后来在黎巴嫩这片土地上所发生的一切,不仅使得以色列改变了自己的计划,还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起了深远的影响。至于这些影响究竟有哪些,我们明天再接着分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