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节
日期:2012-02-0601:06:26
其实英国人并不应该为美国的态度感到惊愕。往远了说,作为大英帝国前殖民地的美国,就是通过和英国决裂,才获得独立地位的;往近了说,以色列建国那件事,美国人就已经和英国人唱反调了。说到底,都是利益在做怪。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美国人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当然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了。虽然说美国和英、法两国,是紧密的盟友关系。但对于这两个国家来说,最为悲剧的是,美国现在是老大,并且是试图争夺世界主导权的老大。从地缘角度看,当世界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北美的时候。新旧两股势力本身,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矛盾了。鉴于欧洲人,特别是英、法两国,之前已经把海洋利益瓜分的差不多了。同样试图依托海洋称霸的美国,肯定要想办法让他们把海上的利益,交割给美国的。这不仅仅关系到美国自身的实力增长问题,也关系到联盟内部的话语权问题。
武侠小说里面有句话,叫作“你最好的朋友,往往就是你最危险的敌人”。放在美国和这些老大帝国之间的关系也说,也有这层意思。因为如果是对手,你可以通过很多手段,与之正面博弈,争夺地盘、利益。但如果是“朋友”,很多东西就不方便直接出手了。比如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如果英法不放手,美国人估计再等50年,也无法让这两个铁杆盟友,心甘情愿的交给美国的。不过,要是埃及人先从英、法两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然后美国再通过控制埃及,来间接得到苏伊士运河的主导权,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就好像《亮剑》里,孔捷借李云龙之口,对358团参谋长说的那套“道理”一样:同样一批物资,让土匪过了一道手,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当然,对于美国人来说,英、法两国如果被逼退出了苏伊士运河,也并不代表他们就一定能够填补上这个空缺。因为在铁幕拉开之后,这个世界就是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来唱主角的。在这种针锋相对的争霸局面下,任何一个地区都有可能是双方博弈的战争。更何况是苏伊士运河和中东,这样一个焦点地区呢。事实上美国冷处理英、法两国的请求,也是和苏联的介入有直接关系的。与当日美、苏两国“不约而同”的支持以色列建国一样。在中东这块地盘上,这两个新生的超级大国之前都没有直接利益可言。在这种抢地盘的时候,任何可能被争取的国家,都是两个霸主需要拉拢的。因为你不拉,就意味着他可能投入你的对手怀抱中,反过来成为你的敌人。这种局面,对于小国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机遇,使得他们有机会待价而沽,最大限度争取自己的利益。等到地缘格局稳定了,他们往往就必须做出非黑即白的决定了。
鉴于苏联也在虎视眈眈的盯着埃及,急于将之埃及拉入自己的阵营。美国即使不考虑借机逼迫英、法两国,让出苏伊士运河来,也不会站在埃及的对面,迫使埃及加速倒向俄国人。事实上,单就苏伊士运河危机这件事本身来说,俄国人已经开始介入了。在战争爆发之前,俄国人已经开始为埃及人提供武器,并提供训练了。可惜的是,以色列的攻击来的太快了,这些军事上的准备都还在进行当中(比如很多飞行员,都还在苏联训练)。
没有了美国的支持,再加上苏联人明确站在埃及人背后的态度(俄国人甚至直接提出了战争威胁,以向埃及人表明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人)。占据军事优势的英、法两国,就只能选择退出苏伊士运河了。从这个角度看,埃及看起来应该是第二次中东战争最大的赢家。不过埃及人,并不是唯一从战争的结果中获益的参与者。以色列,也同样完成了他们的战役目的。对于以色列来说,大国们怎么博弈是他们的事,以色列所关心的,是出海口问题。即使英、法两国退出了苏伊士运河,也不代表着以色列军队,就会退出西奈半岛。因此,如果想彻底结束这场战争,埃及和以色列之间,也必须达成停战协议。
其实就以色列人的提出的条件来说,并不需要埃及付出代价。究其根源,还是埃及想借通行权问题,扼制以色列。即使以色列又一次展现了,他们的军事能力,埃及也已经拿到了他最想得到的,苏伊士运河的主权。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就显得不明智了。所谓来日方长,如果将来埃及和阿拉伯盟友们,还想发动针对以色列的战争,技术上同样可以随时关闭航道的(后来也的确这样做了)。
另一个迫使埃及作出妥协的原因是,和埃及一样,以色列目前也是美、苏两国争夺的对象。他们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选择站在埃及人一边,并不代表两国也会帮助他们对付以色列。在没有划分阵营之前,两个超级大国需要的是平衡。而埃及人在海权问题上,针对以色列咄咄逼人的态度,并不被认为是有利于平衡的方式。
当一方没有能力,完全压倒另一方时,各让一步的妥协方案,就成了必须的选择了。在埃、以双方达成的最终协议中,埃及虽然没有承诺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但以色列的船只,终于可以通过蒂朗海峡了。对于以色列来说,这已经足以打破海上封锁了。当然,这种暂时性的妥协,决不代表博弈的结束。对于把以色列紧紧包围起来的阿拉伯人来说,除了海峡(运河)通行权以外,他们在地缘上,还有几张牌可以打。而这些地缘牌的使用,也贯穿了其后几次中东战争。至于下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人又打出了哪张地缘牌,我们明天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