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节
日期:2011-08-3107:34:43
骑墙派的特色,就是“识实务”,在楚汉第一次战役(睢水之战)后,那些跟随汉军的诸侯们的立场也随之动摇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平定关中的过程中,兵败降汉的塞王(司马欣),又重新回归到了项羽的军中。为了防止再一次出现类似的背叛,回到关中的刘邦,将留在关中的,所有诸侯的子弟,都聚集在了都城栎阳(本来咸阳是最适合建都的,可惜被项羽烧了),以协助太子守城的名义,监视了起来。这种留置质子的方式,并非是刘邦的创新,在诸侯林立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非常常用的手段了(我们伟大的始皇陛下,也曾经和他的父亲一起在赵国为质)。当然,完全指望这种方式,来保证下属的忠诚,是不可能的。就象项羽现在也派人到沛县,把刘邦家人给扣压了下来。最终却被刘邦以一种流氓的方式,给化解了一样(项羽在恐吓刘邦,要把其父煮成肉汤时,刘邦很淡然的回到,能不能分一杯给他)。
在“家国天下”的文化背景下,当你所要管理的,是一个个独立的诸侯国时,将对方的嫡亲后代,留置在自己身边,应该说是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即使你不能指望它发挥决定性的效果,也并不代表这样做是多余的。项羽如果在最初分封时也这样做了的话,那么诸侯们(比如黥布)在有二心时,就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了。
就在刘邦着手做这些政治、军事上的准备时。东线的战场也已经决出了胜负,一方面项羽已经排除了汉军在东线阻击楚军的据点;另一方面,黥布的军队也被楚军主力所击溃。淮南的九江之地,又重新回到了西楚的控制之下。而黥布本人,则只身带着少量亲信,沿小路逃往了关中。不过对于刘邦来说,迟滞楚军主力进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有了黥布拖延的这几个月时间,汉军无论从军力、防线、后勤补给上,都做足了准备。这些准备,也在和楚军先锋部队最初的接触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胜利。
不过刘邦也知道,楚汉之间的第二战役,要等到项羽亲率的主力到达之后,才算真正开始。而在解决掉了黥布的军队之后,项羽的主力终于穿越中原,兵临荥阳城下了。如果单纯进行野战,刘邦十分清楚,自己决非项羽的对手。不过在有了充足的准备,和城邑的依托后,作为防御方的汉军,还是很有机会和楚军相持下去的。作为西入洛阳盆地的必经之路,“荥阳”城是汉军的第一道防线。为了保证这个战略据点的补给,刘邦在荥阳与黄河南岸的后勤基地“敖仓”之间,修筑了一条甬道。这样,由关中——洛阳盆地一线,输送过来的粮食、军队,就可以通过这条路上交通线,源源不断的输入到荥阳城中。(二城的具体定位,可参见《秦末军事博弈图》,张楚军西征时,也是走的这条路线)
对手凭借“甬道”打通自己的补给线,对于项羽来说并不陌生。当日在巨鹿之战中,章邯正是用同样的方式来补给巨鹿城下的王离军。按理说,当时项羽以劣势的兵力,尚能歼灭王离,打败章邯。在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打败汉军,应该更不成问题了。不过单从军事角度来看,今日的汉军,和当日的秦军在部署上,还是有本质区别的。最显著的区别,就是现在的汉军,是在荥阳城内据城以自守。而当日的王离,是在巨鹿城下围城。相比于攻击后者,可以与城内的赵军互为呼应,里迎外合不同。这一次楚军所面临的,是一场任务艰巨的攻坚战。黥布为汉军所争取的每一天,都在为荥阳城的防御力增加筹码。
在先秦乃至后世的攻城战役中,一座准备充分的城池,坚守一年甚至几年,都是很正常的。楚军现在所面临的也正是这样的问题,在齐、赵两地之乱还没有平定的情况下,项羽不得不在荥阳城下,和刘邦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这显然不是项羽愿意看到的。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汉军的补给线(甬道),成为了楚军的重点打击对象。就象他们在巨鹿之战所做的那样。
相持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种折磨。关键就看,谁能够撑得住了。至于刘邦能不能撑得住,我们明天再解读。
日期:2011-08-3114:56:21
菲律宾总统这两天来了,目前来看,和预想的一样,即“拉菲压越”。或者说菲律宾和中国的矛盾相对容易解决些。南海的问题,主要是排他(不让大国介入),中国就能达到目的了。以菲律宾贫油的状况,和越南GDP,1/4以上依靠南海资源的经济结构来看,是无法和中国一直拖下去。对于中国来说,战略上能够让美国达成妥协,不介入南海经济之争(美国人要的是航道安全);战术上恐吓那些西方石油公司,不敢进来就能达到目的了。至于“共同开发”的形式,最理想的状态,是由中国投资(包括技术和资金),依国际惯例先占一半股份。然后双方依争议状况,分配剩于一半利益。也就是说,菲律宾也好,越南也罢,拿干股就行了。不过如果分配差距过大,估计对方的国内关难过。所以在技术上,有可能对方也会要求资金入股,以增加分配比例。这会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谈判过程,最终的份额如何确定,还不能明确,但大的方向不会改变了。缺钱而又“民主”的菲律宾,应该会先于越南,和中国达成妥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