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节

    日期:2011-07-0413:35:29
    从名义上看,陈胜为自己的政权取名“张楚”,自然是想复兴楚国。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名义罢了,陈胜真正想建立的,还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政权。秦朝以后的历史,一直被我们的教科书定义为“封建社会”,如果单从字面和它所对应的欧洲的时间特点来看,周人所建立的社会结构,才算得上是“封建”。不过这并不表示中国这两千多年的时代,不能当成一个单独的时代来看。我们可以为这个时代找到很多特点,比如那独具东方特色的,强大的中央集权意识。而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这个时代的阶级通道已经完全从意识上被打通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先秦,一脉相承的贵族体系,是非常稳固的。即使出现了象周代商这样的朝代变更,其前朝的王族血脉也会得到尊重(宋国的建立)。换句话说,在那个时代,如果你没有显赫的贵族出身(哪怕是附会的),就基本没有可能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中。当然,这并不代表你没有机会立国,甚至改朝换代。但前提是,你必须先在体制内谋得一个贵族身份的认定,循序渐进的完成这一切。这就好象是西方贵族身份的姬氏,可以建立周王朝;而平民身份的“拓”,却只能成为“盗拓”一样。而陈胜以庶民的出身,喊出“王候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却彻底打破了,贵族体系神圣不可侵犯的惯例。这句口号也在后来的历史中,无数次激励着他的模仿者,去彻底打破旧有的体系,以塑造一个新世界。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近代史上这场大革命的文化根源,并非来自于德国或者俄国。(这种意识,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远比那些仅仅是在表面政治体系,完成所谓民主化进程的国度要来的重要)
    在技术层面上,陈胜的出现还是要感谢伟大的始皇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体系。秦人的创造力在于以帝国的形式取代王朝的封建结构,来控制中央之国这个庞大的地缘板块。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所有能够被秦人找到的诸侯宗室,都被强迁到了咸阳,以集中管理。这在政治上,就为那些试图重新洗牌的六国遗民们,留出了政治空间。尽管在秦人的巨网之下,并非没有诸侯王族漏网,但看到机会的“准政治家”们,更愿意看到陈胜这个完全没有贵族背景的人,成为精神领袖(如果陈胜都可以,那些出身更好的人,不是更有机会了)。正是在这种普遍的心态下,由陈胜所派遣出联络魏、赵、燕等地抗秦力量的人,都纷纷以同样的形式,借尸还魂的复活了这些诸侯国。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不会对旧有体系表达敬意的,毕竟这个体系才刚刚瓦解,还远没有彻底的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否则也没有必要借这个躯壳了。陈胜授意可以做魏王的代表(周市),就充分表达了这种敬意,将他所找到的一个魏国王裔,立为了新的魏王。不管别人怎么想的,反正旧有的体系,对于陈胜来说,只是一个工具罢了。他甚至把一个会错了意思,将一个漏王孙立为“楚王”的下属杀掉,以避免楚国的反抗力量从自己手中分流。
    其实陈胜最初只是想借着楚地庞大的地缘基础,来独立对抗秦人的。他并不希望,那些诸侯故地也出现“王”一级的势力,来和他平分秋色。不过在这一切无可避免的发生之后,陈胜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并寄希望于自己成为王中之中,以联盟的形式来共同对抗秦人的反攻倒算。至于颠覆秦帝国以后,再怎么样办,陈胜本人倒是没有机会实践了,只不过同为楚人的刘邦和项羽还是领衔主演了这场火并大戏。
    如果说楚、魏、赵、燕四地“复国”,都是系出陈胜的“大泽系”的话,那么齐、韩两地的情况就稍显特殊了。齐地地缘位置,使得他们的表现和战国后期一样,总是希望游离于合纵体系之外。在“大泽系”的义军,希望到齐地发展时,齐人的选择是不合作(并打跑了陈胜的问下)。当然,这次他们绝不会再傻到去和秦人同乘一条船了,只不过齐人选择了由自己来拥立新的“齐王”(能沾上贵族血脉的“田儋”)。
    不管是否出自正统,之间的关系如何,六国当中的五国都算复国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同为战国七雄的韩国,也没有理由不找出个代表来参与这场“王的盛宴”。只不过陈胜从起事,到失败被杀,前后不过半年时间,实力最弱的韩地还没有来得及想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参与这场聚会。之所以会有这种犹豫,还是因为韩地那尴尬的地缘位置。无论是大泽系里那些有野心的将领,还是残留的韩国宗室,都十分清楚,一旦秦人反扑,新成立的韩国都会无可避免的成为双方博弈的焦点。相比于齐地那种超脱的位置,任何想以韩地为根本称王的人,都会心生顾虑。当然,顾虑归顾虑,在六国纷纷复国的大背景下,韩国人心目中的复国热情,也不可避免的被点燃的。只不过这个想法,是在项羽取代陈胜成为义军领袖后,才得以实现,而促成此事的倒是一个名人——张良。
    回头看看秦末这场洗牌,倒是和20世纪上半叶的情况,有几分相似。当一个旧体系被推翻之后,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尝试,并在其中,蕴含着各种层面的力量角逐。从这个角度看,秦人所建立的帝国,也只是一个过客,能够为这个阶段画上句号的,就是刘邦所建立的汉帝国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为这事隔两千多年的历史阶段,寻找一下对应点。就我个人而言,对旧有贵族体系,留有余地的项羽,和试图建立全新体系的刘邦之间的“楚汉相争”,倒是和国共之争有很高的可比性。只是不知道,在那个全民皆政的年代,有没有人以刘、项二人的阶级出身为切入点,试着解读那段历史。
    楚汉相争固然是这段历史的重点,不过在陈胜的“张楚”政权失败前,项羽也好,刘邦也罢,都只是遍布楚地的义军中的一员。而现在陈胜的政治定位,其实是和春秋的霸主,或者战国合纵联盟的领导者类似。不管更象哪种定位,陈胜都是只出头鸟。接下来,我们就要来看看,陈胜和秦人之间是如何博弈的。
    没时间了,晚上再写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