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节

    日期:2011-05-3108:23:47
    一般情况下,连续的山体是划分地理单元的重要标志,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地缘板块,都一定拥有这样明显的地缘分割线,但潮汕地区与广东境内的其他地区之间,还是有一条明显的山体做分割的。这条叫作“莲花山脉”的山体,是东江与粤东各条独流入海的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其东起闽粤边境,西至南海的走势,将潮汕地区有效的从东南丘陵中切割出来,并将之封闭为一个“锐角三角形”状的边缘板块;而作为这个三角形的另一条边——海洋,却又让潮汕有机会对世界展示它的开放性。山、海两种地理特征,看似矛盾的相互作用,使潮汕地区成为一个特点鲜明的地缘板块。
    在两个地缘特点鲜明的板块之间,总是会有一些亚板块存在着文化交融,或者说认同之上的困惑。就象夹在长江、黄河两大强势文明之间的淮河流域一样。莲花山脉与南海之间的这个三角形地带,也存在这样一个亚板块:海陆丰地区。作为潮汕地区的核心区“潮汕平原”,远离珠三角的地理位置,以及自身的体量,都足以保证它的文化独特性。而作为这个三角形的东部顶点,就不可避免的会与珠三角地区发生文化交融了。就建制而言,潮汕平原目前是由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三个地级市而覆盖;而海陆丰地区则是由海丰县和陆丰县,加上1988年所析出的“汕尾市”而组成(目前汕尾是地级市,辖海、陆丰地区)。从地理结构来看,汕(尾)海、陆这种“一港两城”的三角形格局,象是缩小板的汕(头)、潮、揭的三角关系。而“汕尾”市的得名,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对应关系。
    如果不考虑其他板块对“海陆丰”地区的影响,海陆丰应该会明确成为“潮汕”文化区的一部分的,虽然不是核心区。只是这个亚板块虽然体量很小,却正好处在广东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的交汇点,并且又有海岸线来与世界其他地区交流,以保持它的独立性,所以才显得有些特别。当然,一定要为它在广东三大地缘文化中归附一个的话,那么将之归入与其地缘特点更为相近的“潮汕”地区,应该是最符合地理结构的方式了。就象之前提过的“四邑”地区,虽然有着自己独立的地理结构和地缘特点,但与珠三角紧密的地理关系,还是让其成为了广府文化区的一部分。
    对于广东以外的朋友来说,这么细化的了解广东文化的每一部分,似乎没有必要。象东南沿海地区这样的地理结构,其实是很容易诞生体量较小,却又特点鲜明的地缘板块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方言的差别)。如果日本列岛的位置移到台湾岛与海南岛之间,而东亚大陆腹地又没有华夏文明这样的强势文明,这一带的地缘特点,应该会和大陆另一端的“地中海”地区颇为相似。问题是,造物主似乎更希望地球上出现多样性的文化,并没有在东亚地区再造一个“地中海”文明,而是在它的大陆腹地,造就了一个封闭性的“海中地”文明。而这个文明强大性在于,足以让整个东亚大陆,包括有着更强独立性的东南沿海地区,淡化它的海洋属性,而成为农耕文明的一部分。
    作为东南沿海的重心所在,广东地区所呈现出来的地缘结构,正是在华夏文明的一次次冲击下所形成的。
    单从本身的地理结构上看,珠江三角洲平原与潮汕平原,这两个体量最大的沿海冲积平原,应该形成广东的两个地缘文化核心(前者为主),而其他沿海、山地的小型地理单元,不可避免的会成为它们的辐射区。但事实上,广东地区在这二者之外,却出现了第三个地缘标签“客家”。而“客家”这个没有明确地缘核心的板块形成,正是在华夏文明向南潮汐般的渗透方式作用之下,得以形成的。换句话说,如果岭南地区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地区,那么是肯定不会出现特点如此鲜明、覆盖面如此之广的“客家”文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