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节
日期:2011-05-2902:27:24
“潮汕”这个地缘标签,在近现代史上是很具知名度的,这一方面是由于明清以来就位列中国三大商帮的“潮商”(另二帮为“徽商”和“晋商”)存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潮州商人的海洋属性明显,以至于潮州人现在遍布世界每个角落。以现在的行政区划来看,潮州、揭阳、汕头这三个呈紧密三角形状,分布在潮汕平原上的城市,是潮汕地区的核心区。由于历史上这一地名的行政区划为“潮州”,因此在一般概念中,“潮州”与“潮汕”具有同等的地缘含义。
从地理结构上来说,“潮汕”所对应的是主要由韩江、榕江、练江等河流冲积平原组合而成的“潮汕平原”,其中核心平原就是流域面积最广的“韩江”所冲积而成的“韩江三角洲平原”。曾经开玩笑说过,韩国在将汉城更名首尔后,应该还会觉得需要把“汉江”更名“韩江”,才够去中国化。只是那样做了,汉中、湖北人民倒是会开心了,潮汕人民估计又不愿意了。
虽然潮汕平原的高峰期是在古典时期末期到来的,但在二千多年前,秦人入主南越时,这一地区就已经明确的成为帝国所重点经营的区域,并以重兵戍守了。也可以说,除了南越郡治所在的珠三角地区以外,潮汕平原在广东地区的战略地位是最为重要的。之所以会有这种地位,直观的感觉当然是因为潮汕平原,在东南沿海那些小型平原中,发育状况算是相对较好的,也因此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和资源。不过瓯越以南直至北部湾的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受海洋气候影响非常大,台风甚至雷暴一类的灾害可以说是非常频繁的。这种情况下,想稳定的经营农业生产是很困难的,因此以海洋为载体的渔、商生产方式,会占有更重要的比重(农业生产最多只能以自给为目标,无法生产出多余的资源供给战争或者调度了)。这也正是为什么,珠江口这个深入沿海丘陵腹地,能最大程度规避海洋恶劣气候的海湾,即使在二千多年前远没有现在规模的平原面积,依然能够被帝国选定为南越的地缘中心,并一直持续至今的重要原因。而看似地势较平,体量也不小(相对)的雷州半岛,却因为没有合理的地形保护,使其免受海洋灾害的影响,变得无法成为地缘重心。
潮汕地区之所以会受到秦人的重视,是因为它位于南越核心区与闽越核心区中间的地理位置。如果你想从南越出发攻击闽越的话,潮汕可以是前进基地;而如果南越是防守方的话,那么它就是防御前线。这样的地理位置,很自然的会最先被军事家所看中。回过头来看看闽越这个大地缘板块,其位于闽江水系西南侧,由完全置身于闽江水系之外的晋江、九龙江水系所覆盖的“闽南丘陵平原”区,也在承担类似的缓冲功能(行政为厦门、漳州、泉州,沿海平原可分解为“泉州平原”和“漳州平原”)。而代表这一区域的地缘标签“闽南”,无论从地理、地缘结构,还是整体的地缘位置都非常类似。
在一些民间为中国重新划定省级行政区的方案中,潮汕和闽南合并为一个行政区也是一种选项。不过有时候各方面条件接近的两个板块,也未必合适合并在一起。因为你无法判断,到底应该把行政中心放在哪里,才不至于造成厚此薄彼的后果。这也是经过二千多年的历史演变,闽南和潮汕,依旧由与它们地理位置相邻,地缘优势更明显的闽江、珠江流域所管辖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在短命的秦帝国之后,汉帝国在重新统一中央之国后,曾经尝试过将潮汕、闽越两个板块合并为一个新的行政区。而这种尝试的地缘背景就是,当时的汉帝国还没有精力和时间,来直接征服已经国家化的“南越国”,和更早国家化的“闽越国”。这两个百越之国与汉帝国的共生方式,就是承认汉朝的宗主国地位,并在不影响他们实际统治的前提下,接受帝国的间接领导。控制这种核心区以外的土地,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所谓的“以夷制夷”和“分而治之”之术。为了让帝国在东南沿海有更多的回旋空间,由南越所分出的潮汕地区,与闽越割出的闽南地区,成立了一个新的越人国家“南海国”。
就当时百越之地与中央之国的政治关系而言,“南海国”在闽越和南越两国之间独立出来,并无可能是汉帝国直接操作的结果,而应该是越人内部斗争的结果(汉帝国只是顺势承认)。从史书所遗存的珠丝马迹中可以看到,南海国最初在由闽越国系统中独立出来,并向南蚕食了南越国的潮汕地区。深究潮汕话也闽南话之间的渊源,其实也有个由北向南演变的过程。倒不一定说这就是当年的这次渗透所造成的后果,但后来的历史中,土地资源更为紧张的闽越地区,的确是更为主动的沿海岸线向南持续进行的人口迁移。
由于东南沿海地区对海洋的依赖,控制了沿海平原,就等于控制了河流的中上游地区,因此与潮汕平原、闽南丘陵平原对应的上游山地,也自然成为了南海国的国土。最终这两块次一级的地缘板块,整合成为了一个在体量上,可以与闽越、南越相抗衡的独立王国。
从战略上看,远在千里之外的帝国统治者来说,认可这样一个新的国家,应该可以为今后直接征服百越之地,找到一个可以利用的棋子。就象当年作为四川盆地第三股政治力量出现的“苴国”,所起到的战略作用一样。不过后来的南海国,并没有成为百越的第五纵队,而是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帝国当然没有必要成为它的保护者了,在其独立20年之后(约前195——前174年),南海国就为帝国所灭(人口内迁,土地则由于成本问题没有占据,重归南越、闽越)。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又恢复了南越、闽越并存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