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节

    日期:2011-02-1901:40:19
    按照一般的想法,秦国在长平取得了那么大的胜利,接下来就应该乘胜追击,一举攻入邯郸灭了赵国。事实上秦军确实也尝试这样作了,兵分两路的秦军,一路向晋阳出发,攻取了整个太原盆地;另一路则当然的是以邯郸为目标了。不过在占据了近卫邯郸的卫城“武安”之后,秦国对于是否要再继续扩大战果产生了犹豫。毕竟在战场之上,“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辩证关系永远是存在的。在场旷日持久的“长平之战”后,秦国本身也已经大伤元气。即使是战国最优秀的军事家(战术)白起,也认为如果秦国再卷入一场大型攻坚战的话(基于邯郸城的坚固程度和重要性,这场战役所持续的时间肯定会超出长平之战),并没有取胜的把握,并且很有可能让坐山观虎斗的其他诸侯有机可乘。更大的问题是,秦国虽然占据了上党腹地的几大盆地,但在经过这场大战之后,上党腹地的农业潜力已大受影响(有劳动力和战斗力的人口在战争中基本都消耗掉了),秦国要想控制上党高地,一方面还需要由腹地继续提供补给,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时间休养生息了。当然,比秦国损失更大的赵国,也同样需要时间来休整。在这种情况下,在秦赵双方,加上韩国之间达成停战协议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了。
    作为战胜国的秦国来说,并没有理由无条件的和赵、韩两国达成停战协议。按照通常的外交准则,战败方会更渴望和平,因此也必须付出一定代价。而秦国所开出的条件就是,让韩国割让他们在河济平原之上的唯一据点“垣雍”邑(河南省原阳县西北),以作为秦国下一步向河济平原渗透的跳板;而赵国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要更大了,秦国需要赵国拿出六座城邑,以为他的上党驻军提供补给。从韩国的角度来看,他们根本没有和秦国谈判的资本,更何况就河济平原这个地理单元来说,韩国之所以在它的西端保有一个据点,无非是为了让地处中原的韩国本部,与河北平原的“南阳之地”结合的更紧密。现在韩国在黄河以北已无寸土了,这个突出部也失去了价值。所以秦国很顺利的拿到了“垣雍”,向陶邑这块飞地又跨出了一步。不过赵国这边,“土地换和平”的计划就没有那么顺利了。尽管赵国现在比秦国更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但他们也同样清楚,秦国是决不可能就此罢休的,这种交换方式无异于饮鸩止渴。此消彼涨,结果反而会让秦国的攻击来的更快,更猛烈。既使伸头也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那么赵人最终还是选择的拒绝,并做好了在邯郸城与秦国血战到底的准备。知晓这段历史的大多数人都很难理解,在经历过这么重大的损失之后,赵国居然还敢和秦国硬顶,难道赵国的战争潜力还没有被完全打掉吗?
    日期:2011-02-1902:35:52
    如果从战术的角度看,支撑赵国继续与秦国对抗的因素主要有二:一是赵国也清楚,长平之战后的秦军其实也已经是强驽之末了,上党高地本身又暂时失去了补给能力,如果自己能支撑一段时间,秦军就可能会撤了;另一个原因就是赵国对于邯郸城的防御力还是很有信心的,在当年被魏国攻破之后,痛定思痛的赵国对于邯郸城内外防线已经经营了数十年,要想攻破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除去战术因素,支撑赵国打下去的还有两个战略因素,一是赵国的领土和人口虽然在六国之中只是居中,但动员能力却是最强的。这主要是因为赵国多年以来,将北方作为主要的扩张方向,并且在赵武灵王之后实行“胡服骑射”。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的赵国,从地缘文化上来说已经是一个半耕半牧的混合体了。在军事架构上,更与游牧民族相一致,即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亦进行以骑射为主的军事训练,如果要进行全国动员的话,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当然,人力资源是有数的,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你的农业生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拖得时间太久,国力会大受影响。
    在发出最后的动员令后,赵国仍然抱有希望的另一个战略因素就是以时间换空间,在外交上有所突破。谁都知道,赵国如果被灭的话,对于其他诸侯意味着什么。虽然秦国也在竭力通过外交途径(收买与恐吓),阻止外力介入秦赵之间的战争。但只要赵国仍在抵抗,就不排除有诸侯愿意出手相救,打破秦赵之间的平衡。秦国显然没有预料到赵国的强硬态度,形势也变的有点骑虎难下了。其实对于秦国来说,如果不去攻击邯郸,赵国也决没有力量和想法“收复”上党高地甚至太原盆地。秦国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稳固自己在上党高地及太原盆地的统治,为下一阶段的战事作好充足的准备。问题是作为战胜国的秦国已经提出了自己认为合理的条件,如果就这样被赵国挡了回来,而没有所动作的话,那么对秦国的负面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出于政治的考虑,秦国必须给赵国一个教训(也是做给其他诸侯看的),看看邯郸城是否还有足够的战力来阻挡秦军。
    一个优秀的军事家,并非就一定是一个对战争极度渴望的好战分子,而是应当会审时度势,不打无把握之仗。从这个角度看,白起无疑是对得起“战神”这个称号的,这也是他能够取得常胜战绩的基本准则。虽然拒绝指挥邯郸之战的白起,最终因此而失势身死,但邯郸之战的结果却验证了他的军事判断力。正如我们刚才所分析的,除了赵国自身原因外,外部的支援成了决定战局的关键。而帮助赵国力挽狂澜的就是战国史上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魏公子“信陵君”。
    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