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节
不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我们的确也可以认为越国已经亡了,因为放弃钱江以北土地的越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了中央之国的政治舞台,回复而成了一个边缘民族。而从地缘结构上来看,越国原来的内部分裂,也已经公开化了。当年的外越之地,分裂出了瓯越国,而南面的闽江流域,又分裂出了闽越国。这些所谓的王国,更为热衷的是内部斗争,对于夺回“失地”并不感兴趣。相反,为了在彼此的争斗中占据上风,他们都认可以楚国的宗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当然也就用不着对越人斩尽杀绝了。
纵观越人的历史,他们的能够进入中央之国的地缘政治舞台,其实算是个异数。因为从地缘实力上来说,占据江东平原的吴人,更有资格代表长江下游地区争霸中原。而越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一方面保存并发挥了自己的优势(特别是海洋优势),另一方面又积极的向吴人学习,让自己的向农耕民族靠拢。二千多年前的这种转变,让越人的地缘属性中整合了山地、平原、海洋三种特征,并一直沿续了下来,即使在今天浙江省的行政区划中,也能够看出这种混合气质。相比之下,同样依山靠水而兴起的巴人,地缘属性就显得单一多了。能够控制西南地区的食盐供应,固然让巴人过上了“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好日子,但也使得他们学习更先进生产方式(农业)的动力不足。而这种单纯依靠资源生存的模式,其所面临的危机之大,在现在的世界里也仍然能够找到鲜活的例子。
日期:2010-12-1601:46:33
在将越人赶回钱江之南后,楚国终于统一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而就此,作为一个重要的地缘概念“三楚”也浮出了水面。由于楚国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所包含的地缘版块也多,因此它的地缘文化也不尽相同,“三楚”之说就是对楚文化所覆盖地区,所做的一个粗线条的划分。
所谓的三楚,指的是:西楚、南楚以及东楚。西楚算是楚国的基本面。包括楚国的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直到泗水流域,大至相当于现在的湖北省以及安徽省的中北部。而南楚,而包括长江以南的长江中游地区,按现有的行政区划就是湖南、江西两省。从扩张顺序来看,楚国是先据西楚之地,然后向南楚地区渗透。而东楚地区,实际上就是楚国新征服的“吴越之地”。由于楚国征服这一区域的时间过晚,并且从地缘结构上看,江东及淮河下游地区,更具有独立性。因此在后来的文化概念中,发源于本土的“吴”文化还是成为了这一地区,特别是江东地区的文化标签。如果按照现有的行政规划来看,东楚地区基本上等同于现在的江苏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江苏省的西北部——徐州地区(当时叫彭城),在历史上并不属于东楚地区。因为这个重要的战略要点,一直是宋、楚、齐等国中原争霸的焦点。吴、越两国对徐州地区的控制时间也很短。后来,楚国也是在齐国灭宋,并被燕国攻击之后,顺势得到了彭城的。也正因为此,后来带领江东子弟反秦的项羽,在据彭城之后才会自称“西楚霸王”而不是“东楚霸王”。
日期:2010-12-1602:20:40
在划定三楚这个地缘概念时,有两个版块的问题需要特别交待一下,一个是南阳盆地,另一个则是淮河上游地区。从现有的行政区划来看,南阳盆地和淮河上游的大部分地区,被划入了河南省,也就是被认定为中原文化的覆盖区。而在先秦时期,这两个区域都长期是属于西楚版块的。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是有地缘和历史原因的。从地缘上来看,无论是谁入主中原后,对于江汉平原的地缘潜力都不得不正视。因此在进行行政划分时,都不愿意江汉平原有机会,和南阳盆地以及淮河上游地区合为一体。将这两个区域直接控制在中原政权手中,就可以控制江汉平原进入中原的两大出口:方城夏道和信阳通道。而从历史的角度看,最先这样做的就是周人。当年周人为了防止日益强大的楚人向中原渗透,曾经在汉水以北(实际上是东北),以及淮河上游地区部署了一系列的嫡系诸侯(主要是姬姓诸侯,也包括姜姓等于亲信诸侯)。这些诸侯主要包括南阳盆地的申国,随枣走廊的随国,淮河上游的息国,方城夏道东侧的蔡、沈等国。这些为了防御楚人而设立的诸侯国,也都可以统一在“汉阳诸姬”这个地缘集团中。而这些曾经被华夏诸侯所控制的地区,在一些“正统”的文人看来,是不能被划分蛮夷之地的。也正因为此,我们会看到,现在河南省的南部,甚至已经申到了淮河以南,直至将整个桐柏山脉外侧封死(当年淮河以南的“蒋国”,可是将周公的一个儿子封建过去了。可以看到,现在河南省向淮河上游伸出的这个角,都是当年华夏诸侯所覆盖的区域,而这个角以外的区域,就没有姬姓诸侯了)。
至于说南阳盆地,其实最早也不能全算是周人的控制区。因为最开始楚人所据的丹阳,甚至还在汉水以北的“丹淅之会”,虽然后来楚人迁至汉水之南。但南阳盆地的西南部(现在的襄阳)也仍然是在楚人的控制中。而周人则在汉水之阳,沿着随枣走廊一直渗透到江汉平原的东部,也就是云梦泽的北部。所以,周、楚之间最开始的地缘分割,并不能算是以大洪山为分割点的,各据南阳盆地、江汉平原的形式。而是以汉水这条对角线,斜向分割的。只不过在后来,楚人将汉阳诸姬的势力完全挤出了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完全控制了这一地区。相比于地缘政治上的劣势(毕竟中原是中央之国的中心),楚文化在地缘结构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毕竟南阳盆地也是属于汉水下游水系所覆盖的区域。因此我们会看到,现在豫、鄂两省实际上各凭优势,在南阳盆地都获得了一定份额。只不过河南占据了主要区域,而湖北之所以能够分得南阳盆地的西南角,主要是出于防御的需要。因为无论是谁,在占据江汉平原后,如果不能进一步北控方城夏道,将南阳盆地纳入势力范围的话,那么他最起码也要将防线北移到汉江通道和随枣走廊的北部,才能充分保证江汉平原的地缘安全。这种地缘博弈而产生的结果,在三国阶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