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节
从古人对于“天下九州”的理想状态的划定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认识。在《吕氏春秋》对于豫州这个地缘概念的划定中,黄河之南、汉水之阳就是豫州的领地。而在后世的地缘博弈中,对于南阳盆地到底是应该归为江汉平原(荆州)的势力范围;还是按照理想状态,与洛阳盆地、中原腹地融为一体,一直是件纠缠不清的事情。如果按照先秦时期的地缘格局来延续的话,由于楚人长达数百年的管理,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的地缘关系无疑会更近。因此在汉朝的行政架构中,南阳盆地并未归于豫州管理,而是被划给了荆州。不过在长期的地缘博弈中,黄河文明相对于长江文明还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因此就南阳盆地地缘文化归属的问题,后来也出现的逆转。体现在语言文化上就是,南阳盆地的语言类型与中原腹地相一致,属于中原官话区;而江汉平原则属于西南官话区。体现在行政划分上就是,南阳盆地与洛阳盆地一样,都成为了河南省的一部分。
附:河南湖北方言划分示意图
日期:2010-11-0100:13:30
既然没有明显的地缘分割线,那么也就意味着北方诸侯们与楚国之间的地缘博弈,往往呈胶着状。谁更能够在中原腹地多占据些份额,就要取决于他的后方有多少腹地了。在地缘格局错综复杂的春秋之世,北方诸侯们往往并不能集合起优势的力量,与江淮的霸主相对抗。因此刚进入战国时代时,楚人在中原腹地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他们甚至已经将实际控制区渗透到了河济平原了。不过到了战国第一阶段,江淮的地缘格局固然还没有质的变化(只是由楚、吴分治,变为了楚越分治),但北方诸侯们的整合工作却已经初见端倪了。这也意味着,楚国在对中原的争夺中,将要遇到更为强大的对手了。
作为战国第一阶段的霸主,魏国在黄土高原以及华北平原的扩张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西线,他们从秦人手中夺取了洛水以东的“河西”之地;在北线,魏国甚至越过了赵国灭掉了中山国;而在东线,魏国则成功的切入了中原腹地。而基于中原腹地的地缘结构缺乏稳定性,为了防止楚国的反扑,魏国所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将楚国向淮河方向挤压。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楚国退入南阳盆地,然后占据了济、淮之间大片土地的魏国,与楚国隔方城夏道展开第二阶断的博弈。
问题是如果魏国和他的盟友们,只是沿着中原腹地的西侧南进,试图直接攻击楚人控制下的南阳盆地的话,是很困难的。虽然分割南阳盆地与中原腹的的,只是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一些断续丘陵,中间存在着多条难以防守的战略通道(所谓夏道)。但早在春秋之时,楚国就依托这些丘陵,修筑了自己的长城(所谓方城)。无论魏国能否攻破楚国这条长城,方城的存在都会让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而这个时候,楚国可以利用他们在淮河中游地区的据点对攻击魏国的侧后方。而即使是方城的外围都被魏国封锁了,楚人也可以通过信阳通道,直接对淮河流域的控制区进行支援。这样的话,魏国在南阳盆地东侧所获得的突出部,就很可能会陷入楚国的U型包围之中,战略后辙也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魏国想先行攻击楚国在淮上地区的腹地,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那就是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这两个地缘板块,同样会对楚国控制下的淮河流域进行支援。有鉴于此,魏国唯有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对南阳盆地和淮上地区平行推进,才能避免被三面包围的局面出现。为了加强自己在中原腹地的地缘优势,也为了直接对淮河流域施加压力,魏国在入主中原后立即着手开挖了沟通河水与淮水的“鸿沟”。
沟通河、淮两水的工作,魏国并不是先行者。当年如日中天的吴国,就曾经通过开挖“深沟”,连接泗、济两水,进而连通河、淮两水了。不过无论是当年的吴国,还是他的继承者越国,他们如果想通过水路进攻中原腹地的话,都必须溯河而上。而这种地缘劣势,在进入相持阶段后就会显露无疑。因此后来的越人还是甘心的做他们的东南霸王,并没有再直接卷入争夺中原的战争中去了。至于那条已经开挖而成的深沟,并没有因此而废弃,反而成为了中原地区的财富之源,并由此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战争。
就魏国而言,如果也想控制深沟的话,就得先把宋国灭了。只不过宋国虽然没有高大山脉作为屏障。但由于所控制的土地都为大平原地区,地缘实力并不弱。并且以魏国为首的三晋,并无法象控制洛阳盆地那样控制山东丘陵,也就无法象包围、吞并郑国那样瓜分宋国了。
其实如果魏国希望灭掉宋国的话,就算齐、鲁两国不施以援手,经过长期战争洗礼的宋国,也会第一时间向楚国求助的。而楚国自然也不希望整个中原腹地被魏、韩所垄断。因此魏国如果想真的成为中原霸主的话,除了向东蚕食宋国的土地外,还是需要回过头来,打败楚国这个竞争对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鸿沟的挖掘工作,也正是在这样的地缘背景之下开展的。
如果说深沟是利用了泗水这条淮河支流,来完成沟通淮、济的工程的,那么魏国也需要找一条合适的淮河支流,来降低鸿沟的工程量。而如果顺着魏都大梁往南找的话,颖水则进入我们的视线。在我们的印象中,象吴、越一类的江南诸侯,应该会更精于水利工程。但事实上,由西部族群所主导的中原治水工程,早在大禹时代就开始了。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魏国人,懂得如何合理利用水势,并不应该让我们感到奇怪。
魏国人通过控制河流而取得在华北平原的地缘优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当初那个破除封建迷信的邺城令“西门豹”,就通过治理漳水,稳定了魏国在河内地区的控制区。而对于漳水的治理,对于魏国人来说只是小试牛刀,他们做的另一项工程,甚至对整个华北平原的地缘格局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给黄河筑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