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节
日期:2010-10-3000:14:26
后来的博弈结果也是这样,凭借地缘优势,楚国切入了宋、郑两国之间,甚至越过济水,渗透入了西河济平原。而晋、齐两国在分别搞掂了河内地区以及东河济平原后,也先在南河济平原与其他两国交火了。相比之下,一直没有控制住鲁国的齐国,尚没有能力把手伸入中原腹地。所以为华夏诸侯反击楚国的重任就落在了地缘形态更占优势的晋国肩上(相对于进入中原的难度来说)。
最终将楚国挤压回淮上地区的,已经不是春秋之时的晋国,而是分家后各自壮大的三晋了。如果将三晋放在一起来看,所控制的土地和地缘实力无疑比当初的晋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包括外围地区的中原地区,三晋也已经彻底控制了河内地区和洛阳盆地(包括伊、洛河中上游山地),并在西河济平原,与中原腹地接壤的部分占据了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三晋中与中原地区有直接地缘关系的韩、魏两国,再也不会满足于将仅仅将中原腹地作为争霸的战场,而是希望实实在在的,将这片肥沃的土地纳为自己的国土。
从进攻的方向来说,韩国所主要应对的是实力相对较弱的郑国,经过春秋无义战的洗礼,吞并这样的同族兄弟已经不会让大家感到不安了,而魏国则发动了对楚国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结束后,韩、魏两国的地缘结构也受到了重大影响。其中标志性的事件就是,韩国迁都新郑,将这个郑国都城变为了韩国新都(前375年)。而魏国则在济水之南,现在的开封境内,建立他的新都“大梁”城(前361年)。
就韩国从阳翟迁都新郑而言,并没有什么让人奇怪的,因为从分家那天起,韩国人就盯上了郑国这块风水宝地了。从地缘结构上来看,新郑做为都城的优势很明显。一方面可以向西通过嵩、箕两山之间的谷地与洛阳盆地无缝对接;另一方面比较阳翟而言,新郑与韩国在河、济以北的国土更近,更便于控制北部领土;即使是相对于淮上地区,新郑也有一定优势,那条流经新郑的洧水,可以通过颖河直入淮河。
对于韩国来说,如果想兼顾分属几个地理单元的国土,新郑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如果韩国准备向南扩张的话,那么那个处在前线的旧都“阳翟”可能会更有价值,这样做可以便于韩国集中力量对付楚国。问题是以韩国的实力,有正面挑战楚国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这种冲锋在前的事,还是让晋国核心区的主要继承者——魏国来做吧。
如果从韩国之间互为支撑的角度来看,魏国在中原腹地的突出部,南线与韩国的控制区保持一线是最为安全和稳定的。也就是说,韩、魏两国的南部控制线,应当与箕山南麓大致保持同一纬度。这样的话,即使楚国向北反击,韩、魏两国也可以从洛阳盆地东南方向出击,沿颖水侧击楚国的进攻路线。而反过来,如果魏国试图将控制线压过伏牛山脉的话,那么地缘优势就在楚国一方了。因为楚国在固守淮上的时候,同样也可以东出“方城夏道”侧击魏国的进攻路线。因此伏牛山主脉以东所对应的中原地区,成为了楚、魏两国地缘博弈的焦点地区。
日期:2010-10-3118:18:31
好象有火药味了,很久没在帖子里看到有理有据的争论了,不管怎么样是件好事。其实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家无论对于国家大事,还是这个帖子里的内容,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表达观点。就象一件国际争端出来,对中国的处理方式,有的朋友可能觉得是在“卖国”;也有的朋友会觉得这是强硬的表示。
即然大家是在这个帖子里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会牵扯到主贴里的一些内容。那么也有必要说一下自己的看法了。首先这更多的是个理论贴,或者说战略分析贴。基本的脉络在于,以中国为中心,用地缘的方法推导出,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步骤。只不过基于中国在这个星球上的位置,以及体量、结构,中国有机会在综合实力上成为一流强国。只不过对于中国如果成为这个“一流”,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和结果,大家的观点各有不同罢了。
而所谓一流的表现形式,有“称王”、“称霸”,“共治”几种表现形式。比较激情的朋友,在看到中国的地缘潜力后,往往愿意从“称王”、“称霸”的角度来憧憬中国的未来;而对此不持乐观态度的朋友,也往往从这个角度,来设定中国必将因此而成为了全球公敌,并由此而引导出中国在重压之下,可能会崩溃的结果。事实上我个人从来没有认为中国有一天会“称王亚洲”“称霸全球”。不必去考虑经常被大家所提到的“体制”问题,仅从地缘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并没有那么大的地缘辐射力。
对于这点,相信为国家制定战略的人,也是很清楚的。因此我个人向来不认为所谓“不称霸”的承诺,只是带有缓兵之计性质的政治口号。如果中国真的让希特勒式的人物,或者昭和军阀集团式的组织控制了的话,那么中国现有的地缘结构,倒真的有可能会崩溃的;反之,认为中国崛起的后果,就是四面树敌,最终力战而亡也是在杞人忧天。至于说对中国来说比较现实的地缘目标,这个帖子的前半部分都已经写过了。相信仔细看过朋友应该不需要再解释了。
日期:2010-10-3122:14:09
实际上,要想为楚国和北方诸侯们找到一条清晰的地缘分割线,是很困难的。因为中原腹地的的势太平,没有足以让双方达成地缘平衡的山脉丘陵。河流本来是划分势力范围的,另一类明显的地理特征。但无论是以魏国为首的北方诸侯将势力范围推进到淮水;还是楚国将控制区推进到济水,都是难以做到的。除非他们中的一方,能够将洛阳盆地或者南阳盆地完全控制在手。否则任何一方突出到对方控制的盆地辐射范围内,都无法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也就是说,从地理结构上来看,洛阳盆地和南阳盆地对于中原腹地的安全至关重要。也可以说,无论是谁在成为天下共主后,最好能够将洛阳盆地、南阳盆地、中原腹地,作为一个统一的地缘板块来管理。对于这一点,周人其实早就意识到了,因此他们在控制住中原腹地后,还要在南阳盆地一带,设立汉阳诸姬这个诸侯集团。只不过由于周王朝的组织结构问题,这些承担拱卫中原安全的嫡系诸侯们,后来都被楚人各个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