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节
日期:2010-09-1011:38:04
用代理回贴真的很不方便,每一贴都要重新登陆一次。先把昨天晚上打好的内容发上来=========================================================================
我们先把楚国是如何乘人之危,蚕食齐国的事情放在一边,来看下破齐之战的主角——燕国是怎么做的。如果从“人”的角度来看,这场战役的主角应该是“乐毅”,而乐毅之所以成为战国名将,也正是凭此一战成名。正如人分左右一样,在一项重大决策面前,也总是会有不同的意见的。就燕国而言,究竟想通过这次破齐之战,达到什么样的战略目的,就存在着不同意见。意见主要有两种:一是在与其他几国联手大败齐国之后,满足于将齐国赶回黄河以南,或者说是将防线推进到河济平原的北沿;二是乘胜追击,一举吞并齐国。
如果衡量燕国与齐国的整体实力,第一种意见是最为现实的,也是诸侯相争中所经常用到的策略。不过这场战役的主将乐毅却是持第二种意见的。如果在战争之前,乐毅明确的提出他的战略目标,相信会被很多人认为是痴人说梦。问题是在战争开始后,战役进行的异常顺利。燕军很快就在东河济平原大败齐军,而其他几国也从另外几面夹击齐国得手。齐军的残余的主力,不得不退回至国都临缁,以作困兽之斗。在这种情况下,乐毅提出乘胜追击,完全灭了齐国,虽说有些冒险,但如果成功的了话,却可以从根本上扭转燕国在中央之国的地缘位置。而如果留下了齐国,燕国再想寻求到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的。即使齐国在战后,只保有它的核心区以及东河济平原,在整体地缘实力上仍然是超过燕国的。也就是说,如果燕齐两国重新进入相持状态的话,齐国仍然会掌握战略主动。
如果战在燕王的角度,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况燕军的势头正盛,没有理由不放手让乐毅尝试一下。其实要是燕国独自与齐国作战,燕国甚至很难攻破齐国的黄河防线。不过这次是五国共同破齐,因此魏、秦等国联军,可以从西河济平原侧击齐国,以配合燕军的渡河行动。在这种情况下,齐国的黄河防线就形同虑设了(在之前的历史中,齐国所受到的直接攻击,基本都是从西河济平原发起的)。
当乐毅决心将“破齐”转为“灭齐”之后,突破济水防线就不再是问题了。因为齐军的主力都已经在河济平原损失的差不多了(由于战场是在济水以西,歼灭齐军主力的战斗也被称之为“济西之战”)。而退入齐国核心平原区的齐军,也很快败于追击而来的燕军之手,齐国的国都临缁也被燕军所占据。如果我们仔细研究燕军的进军路线,就会发现燕军对齐国的打击是全方位的。在控制了齐国的核心平原区后,不仅分兵向齐国所控制的其他几个地理单元进军,还回师西河济平原,以扫平齐国在河济平原上残存的据点。
日期:2010-09-1011:42:59
燕军的这次破齐之战,最初可以媲美于德国的闪击苏联,很快齐国的五都中有三都都陷于燕军之手了。也就是说,除了齐国的核心平原区以外,齐国所控制下的河济平原、泰沂山脉腹地也都为燕国所占。从地理位置上而言,这三个地理单元都位于齐国的西半部,也是最先与五国联军接战的地区,先失于敌手也属自然。不过燕军虽然在最初的进攻当中,取得德军闪击苏联的成果,但齐国强大的战略纵深,也让燕军遇到了和德军同样的问题,就是无法一鼓作气将齐国完全吞并,在取得了最初胜利之后,战役进入到了相持阶段。而与苏联在斯大林勒、列宁格勒苦战德军相对应的,燕军在也即墨和莒两个战略重地面前,与齐国最后的力量进入了相持状态。
一般而言,我们所熟知的历史告诉我们,燕国在破齐之战中,一鼓作气占据了齐国七十多座城邑仅用了6个月时间,而面对齐国最后仅仅剩下了“即墨”与“莒”两座城邑,而燕军却在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内,毫无进展。这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怀疑,难道这两座城池真的那么难以攻破吗?事实上产生怀疑的不仅仅是两千年之后的我们,当时的燕王也同样有这种疑虑。毕竟大部分人对于以燕国之力,能否完全控制齐国存有疑虑。而如果乐毅决心在完全占据齐国之后,以齐国核心区这个“四塞之地”为基础,拥兵以自立的话,那么反过来受害的就是燕国了。
从地缘结构上来看,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并非不可能出现。只不过乐毅最终被燕王成功的换掉,而齐国则随之反击成功。因此燕王的决定被当成了“用人不疑”的反面教材。如果我们不去猜测乐毅当时是否有自立的企图,而单从地缘结构上来分析,就会发现,燕军无法快速占据即墨、莒两城,并非偶然。
首先在分析齐国“五都”的时候,我们已经分析过了,所谓的即墨、莒邑并不单纯是两个城邑,而是在所属的地理单元中,处于地缘中心的位置。前者是胶东丘陵区,后者则是沂沭河谷。也就是说,这两个城邑,在战前本身就积累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城防工事也较其他城邑会更为坚固。另外以燕军的兵力,并不可能对这两座城邑形成“O”形包围(德军围斯大林格勒都做不到),甚至无法控制所有的交通线。这两个地缘中心,完全可以从它们各自所属的地理单元中获得补给。诚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两个地理单元的地理结构与河济平原、齐国的核心平原区不同,起伏的山地丘陵使得燕军最多只够力量控制一些城邑和主要交通线(跟抗日战争中,日军在山西高原的情况类似)。换句话说,燕军所没有控制的,并非是即墨和莒两座城邑,而是胶东丘陵和沂沭河谷两个地理单元。
其实如果单从地理结构上而言,齐国在泰沂山脉腹地的控制区,也有机会与燕军展开持久战的。不过那一地区正处在前线,加之又有鲁国这个永恒的对手以为内应。因此齐国在那一地区的副中心“平度”在第一波攻击中就被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