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节

    日期:2010-05-1222:19:47
    最近都在写先秦的事,可能大家觉得与现实的关系不大。其实了解了这些历史、地缘背景,对现实的区域整合也有重大意义。前面有朋友提到江西萍乡有脱赣入湘的声音,这种情况实际上在很多地区都有。至于是否需要依地缘关系,及地缘文化来重新组合现有的行政区(主要是省一级),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现在网上有很多民间方案,不妨贴出来。大家可以观察一下自己所在的地区,在这些方案中行政归属是否有变化,也可以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谈谈是否合理。
    附:中国行政区划改革1
    日期:2010-05-1223:30:59
    所谓整合的好不好,归根结底还是与经济是否平衡有关。以浙江为例,江、海都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地缘支持,经济的平衡互补,使得在行政上没有分裂浙江的必要。而江苏的沿江经济倒是不错,但长江以北空有那么长的海岸线,更象是内陆地区。在食盐不再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之后,海洋能够为江苏提供的地缘支持,与它的海岸线严重不成比例。
    关于这一类话题,大家可以继续讨论。我今天把湖南、浙江的地缘情况分析完(两省的核心区,其余部分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循序渐进的)
    日期:2010-05-1223:48:31
    关于“渌袁走廊”,知晓的人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湘赣两省在历史上都不是主要的地理单元。或者说有帝王之志的人,无法单独以之为基地,成就霸业。因此渌袁走廊虽然对于湘赣两省很重要,并且接近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但却并没有机会成为中央之国内部博弈的天王山。在历史上,它曾经发挥的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为那些出身于湖南,谋事于江西的红色领袖们提供了在两省之间游走的空间。这并非表明江西终于有机会成为了中央之国地缘舞台上的战略要地,恰恰相反,正是由于江西历史上不属于需要强力控制的区域,才为红色政权建立根据地提供了机会。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出于何况原因,如果红色领袖们希望最终夺取政权的话,将自己的发展重心移向西北几乎是必然的。
    日期:2010-05-1300:14:31
    所谓“战略通道”所指的不是一条具体的道路(如果只是一条路的话,就是战术通道了),一般而言,都是以宽阔谷地的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战略通道本身具有自给能力,可以建立城市,甚至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地理单元。
    就“袁渌走廊”而言,属于赣江流域范围的袁水流域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因此在地图上,我们会发现,以罗宵山脉为界的湘赣两省边界,在这里向湖南方向偏移了一些。也就是说,发源于罗宵山脉西侧的“袁水”使得江西取得了这条通道的控制权。并得以建立萍乡——宜春——新余三座地缘城市。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看,位于两个地理单元交界处的地区,往往在地缘归属上都会左右不定,萍乡就是这样一个节点。袁、渌两水都发源于萍乡境内,使得它在地缘归属上具有两面性。并且由于在地理位置上更偏向于湖南境内,与湖南的地缘中心距离较近,因此无论行政归属如何,在地缘经济以及地缘文化上融入湖南有其必然性。
    类似的情况在中国各个省市都有。就好象前面有朋友问到的,南京有没有成为直辖市的可能。如果让我分析,从地缘结构的角度看,是有的,。但结合现有的行政格局来看,难度比较大。如果南京要直辖的话,势必要吸收安徽的沿江城市。尽管这些地区与南京整合在一起,在地缘背景上难度不大,但这样做这无异于断了安徽最能依靠的地缘优势,决策者不可能不考虑这方面因素。(关于南京的问题,也会抽时间具体分析一下的)
    日期:2010-05-1301:18:28
    回到湘赣的话题上。如果从农业社会的角度看,江西的潜力是大于湖南的。这主要是因为鄱阳湖——赣江流域平原的面积,要大于洞庭湖——湘江流域。因此在历史上江西的小农经济极为发达。这当然也得益于它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不那么重要的地缘位置。
    不过现实的问题是,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社会转变为一个商业社会了。物流对于地缘经济的影响要远甚于古典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湖南的地缘优势就率先显现出来了。
    这种地缘优势具体体现在京广铁路的修建上。尽管湖南、江西两省在历史上都存在跨越五岭,进入岭南地区(两广)的通道。但最初的南北大动脉——“京广线”选择了从湖北——湖南过境。其实京广线选择从湖南过境,并非是因为早期的红色政治家多出身于湖南,而是因为武汉的地缘地位极为重要(有多重要,前面已经分析过了)。1949年以后所做的主要是在武汉境内的长江上修了一座大桥,京20世纪初所修建的京汉、粤汉两铁路连接起来。
    对于湘江流域来说,由于可以直接对接江汉平原,因此比它的近邻江西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渌袁走廊”也成为了另一条同样修建于上世纪初的东西通道——浙赣铁路的修建地。浙赣铁路的修建固然让江西受益颇多,但也让湖南有机会成为了一个同时拥有东西及南北铁路线的省份。这其中最为受益的就是处在铁路交叉点上的株洲,就象郑州和哈尔滨一样,位于长沙东南部的株洲也是一个因铁路而兴的城市。
    株洲,以及位于长沙南部,株洲西部那个因红色“伟人”而兴的湘潭(毛泽东的彭德怀、陈赓、谭政。。。的家乡),凭借区位、政治优势成为了湖南中部的两个重要城市。这也成为长沙欲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地缘筹码。而湖南的政治家所希望做到的就是将三个呈品字型排列,地理临近的百万级人口城市,融合为一体,最终成为中部的地缘中心,进入千万级的超大城市行列。
    日期:2010-05-1301:45:56
    应该说从地缘基础来看,“长株潭”一体化还是存在很大可能的,毕竟三个城市的地理距离比较近。但如果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还是很大的。毕竟长沙与株、湘两地之间那些交错的丘陵,会影响到三地之间的自然融合,使之在城市建设上很难真正融为一体。而“长株潭”在中部的竞争者——郑州,在拉入其西部的“开封”进行郑汴一体化时,所面临的地缘融合问题,就要相对容易的多。大平原的格局,让执政者在做城市规划时,可以更加游刃有余。
    另一个中部中心的有力竞争者就是江汉平原上的武汉。实际上早已整合了武昌、汉口、汉阳三市武汉,从城市规模上看,在上个世纪就可以算是特大城市,并且其中部中心的位置也得到了认可(02开头的电话区号都是被认可的区域中心城市,包括:020广州021上海022天津023重庆024沈阳025南京027武汉028成都029西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武汉所面临的是对手的挑战。
    如果从地缘结构的角度看,江汉平原还是有很大可能保住它地区中心的位置的。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实力将地缘影响力幅射到周边省份。如果从地缘结构的角度来看,湖南、江西两省是他可以选择的影响对象(归属河南的南阳盆地也可加入),正如它在古典时期所做的那样。如果现在的地缘格局还象古典时期那样,地缘影响力自北向南单向流动的话,武汉的大哥地位是并不会受影响的。现在的问题是海洋提升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这使得江西有机会在临海的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作出选择。而湖南似乎也看到了机会,摆脱湖北二千多年来的地缘影响,独自上位成功。这些地缘上的变化,使得曾经的楚地很难再在地缘上成为一个整体。
    日期:2010-05-1302:12:33
    相比于湖南、湖北两省,江西并没有显现出什么野心。或者说江西清楚自己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或者成为临近区域的争取对象;或者继续封闭自己,过着撑不死,也饿不死的小农经济生活。这种由于地缘封闭性所引发的小农经济的结构,使得江西一直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城市。在历史上,鄱阳湖南部的平原之上,除了省会南昌之外,甚至没有一个地级城市。因此当江西省以生态为切入点,规划“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时,南昌并没有机会提出“长株潭”一体化,郑汴一体化之类的构想。符合实际的想法,就将其周边位于平原之上的几个县级城市吸收为卫星城,以巩固自己的核心地位。
    如果向塘的位置再离南昌远一点,京九铁路又能先于京广铁路数十年而修建。那么凭借京九铁路与浙赣铁路交汇的双重交流优势,向塘这个镇级行政单位,应该有机会取代株洲成为一个因铁路而兴的城市。在这种情况下,江西也许就可以提出所谓“南向一体化”而提升自己的地缘位置了。
    当然,以上论述,仅仅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南北大动脉为什么先选择经由湖南而不是江西,刚才我们已经分析过了。地缘优势与结构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所能做的无非是认清自己的地缘位置,顺势而为罢了。(现在中国有很多城市提出要做“国际大都市”,甚至金融中心,就是属于地缘定位不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