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节
日期:2010-05-1123:48:40
长江以南的那些山脉丘陵固然秀丽,名山甚多。但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所渴望的是成片的,可以耕种的平原。如果从地理结构来看,江西和湖南倒是有条件成为鱼米之乡的。因为作为湘赣两江作为长江的大型支流,有条件带来足够的泥沙形成冲击平原。当然,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由于黄河流域较早形成了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能力,因此率先在政治上觉醒,并成为中华文明的中心。这种情况使得中国核心区的开发大方向是自北向南的。由于江汉平原与江东平原能够与南下的黄河文明直接对话,因此也较早的得到开发。这种地缘上的优势一直保持到现在。由于汉以后,云梦、彭蠡两泽的水面减少(泥沙的淤积,与人类的围湖造田都是主要原因),或者说这两处古泽的蓄水功能减弱。调节长江水量的功能便都转移到了长江以南。湘、赣两江的江口开始形成了洞庭、鄱阳两湖。
从生态的角度来看,拥有这样大的两个淡水湖,是湖南、江西两省的幸运。不过在以农耕为主的社会里,湖泊所能提供的食物是远比不上耕地的。也就是所如果你所拥有的土地是耕地,就意味着你的单位面积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这一地区自然也就拥有更强的实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湖岸边的农民往往热衷于围湖造田的原因。
日期:2010-05-1200:27:10
洞庭、鄱阳两湖的存在,还对湘、赣两省的地缘政治格局造成了重大影响。尽管从交通的角度看,长江两岸的城市更具有地缘潜力,也应当更容易凭借人口基数等硬实力成为省会城市,但江西、湖南两省的省会却都选在了湖的南面(南昌、长沙),也就是说并不能直接依靠长江的力量。这种选择的地缘背景,就是因为两大淡水湖的阻隔。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长江南岸的岳阳、九江成为了两省的省会,那么具备地缘和政治双重优势的两个城市,将会很容易在本省的经济中脱颖而出。问题是由于两大淡水湖的存在,岳阳九江所处的地理单元实际是处于半独立性质,也就是说它很难向南部地区辐射他的地缘影响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在湖的南部,湘、赣两江之滨寻找到一个合适的地点,作为本省的政治中心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基于安全的需要(包括战争及水患),合格的城址除了面水以外,还需要面山。因此地处洞庭湖平原湘中丘陵盆地过渡地带的“长沙”;与位处南鄱阳湖平原,西接九岭山余脉的“南昌”,成为了两省的省会。
日期:2010-05-1213:39:06
与江西、湖南湖南省的政治中心被设在大湖的南侧不同,湖北的政治中心“武汉”则位处江汉三角洲,即可通过汉江辐射省内,又可直入长江与外界通连,可以说是尽得地利之便。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则是因为云梦泽的消失成陆,使得江汉三角洲由湖泊变为了陆地(在此之前这一区域的政治中心在西面的荆州);二则是因为江汉平原一直以来的强势地位,使得湖南湖北两省之间,并没有以长江为地缘分割线,长江的岸线大部分为江汉平原所控制。一个横跨长江的城市,有利于保持江汉地区在长江的地缘优势(如果华夏民族是由岭南向北扩张,那么湖南湖北的地缘格局很可能会倒过来。即荆州——武汉一线有机会成为双方的地缘分割线)。
从地缘格局的角度来看,江西、湖南两省的相似度是很高的。虽然两省之间存在着幕阜——九岭——罗宵山系,作为二者的地缘分割线。但对于人类来说,山脉从来都不曾真正切断交流。只要需要,人类总是能够在山脉之中找寻开辟出道路。就象四川盆地北缘的那些栈道一样。与四川盆地的封闭性相比,湘、赣两省之间的沟通渠道要畅通的多,除了那些开辟在山脉之中的战术性通道,湘江、赣江流域之间还存在一条战略性通道——渌袁走廊。这条由湘江支流——渌水(江西境内称之为“萍水”),与赣江支流——袁水共同组成的通道是两省之间交流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