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节
日期:2010-05-1500:31:36
在前面我们分析了外越地区(东瓯),这一地区其实还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灵河下游的台州湾地区;以下瓯江下游的温州湾地区。另外还有的就是瓯江上游的丽水地区。由于瓯江的南部还以飞云江、鳌江两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因此以温州湾为核心的“浙南三江”地区成为了瓯越之族的主要聚居区。而东瓯的政治中心则被设在温州湾以北的一个半岛上。这个半岛向南延伸,与大陆之间又形成了一个海湾——乐清湾,这些天然形成的海湾都是船舶驻扎的好地方(可以避免受到海洋恶劣气候的影响),也是东瓯地区海洋实力的支撑点。
如果从地缘的角度看,温州湾以北,台州湾以南的这个半岛是东瓯两大主要地理单元的地理分割线。目前就东瓯国的政治中心究竟在哪里,还不是十分明确。但无论是瓯越族内部的政治力量,还是还自于西北方向的越国(内越),想要控制台——温两地,这个目前归属“温岭”市管辖的半岛,都是可以南北兼顾的好地点。
对于东瓯以外的人来说,温岭地区是否为东瓯的政治中心,并不是大家所关心的。不过在21世纪的第一天,温岭却着实的出了一次名,因为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中国大陆新世纪的第一缕阳光,就是照在温岭的。对于凡事都喜欢抢个头彩的中国人来说,这的确是个吉祥之地。
图:越国地缘结构图
日期:2010-05-1500:54:41
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分析“东瓯”,是因为在吴越争霸初期,越国所依重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出身于山地的步兵。应该说,在越国可以开发宁绍——太湖两大平原之前,居于山地之间的越国人生活是十分艰苦的。不过这也让越国的军队更加剽悍,和不畏生死。所谓“光脚的不怕穿脚的”,这些因地缘条件而形成的特点在“夫椒之战”中得到了全面体现,越人派至吴军阵前自杀的死士,让越国在实力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取得了战术胜利。
只是这种不怕死的打法,固然能获得一时之胜,但在吴越两国的长期对抗中,拼得还是地缘实力。而吴国对于太湖平原水网经营的得心应手,也让越国无法在杭州湾以北立足。
应该说失败之后的越人开始向吴人学习,将国都迁至绍兴平原之上的“会稽”就是最显著的表现。不过越人如果想在太湖平原上翻盘,或者说想在平原河流中与吴人一较高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对于越人来说,他们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地缘特点,让海洋成为自己水上力量的载体。
日期:2010-05-1501:39:41
尽管越国已经落败于吴国,并且由于仙霞——天台山系的分割,创建越国的“于越”族,已经与东海之滨的“瓯越”族有了显著的分别。但无论从文化上,还是地缘实力上,越国还是能够用间接控制的手段,让东瓯族那些熟练的水手为越国的复兴事业作出贡献的。
如果地图看的仔细的朋友应该会发现,在宁绍平原与台——温两湾之间,还有一个地理单元我们没有分析到,那就是象山湾。象山湾南至三门湾地区,目前是东部沿海港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这些海湾、港口实际上都是因为天台山脉一直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包括已经与大陆切断联系的舟山群岛)。问题是我们之前也说过,无论出于生产还是生活的需要,人类总是会选择有淡水资源的地区居住。而河流湖泊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人口密度与地缘实力。而这些因天台山而生的海湾地区,之所以在先秦地区成为地缘争夺的盲点,正是因为缺乏较大的规模的河流,在人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那些大江大河边上总会成为被优先得到开发的。这也为内、外两越在东北部留出了足够的缓冲地。
不管越国用什么手段控制了外越地区,他们最终都增强了自身的海洋实力。这种新的地缘优势,在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与晋国争霸时开始显现。越国的水军乘吴国内部空虚,分兵两路沿海岸线北上。一路从淮河入海口入淮,进至泗水——邗沟交汇处以切断吴军主力的退路;另一路则溯吴淞江而上,直捣太湖东侧,吴淞江北的“吴都”。
对于夫差来说,他完全没有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抛开海洋的因素,即使吴国“赐还”给越国杭州湾以北的部分土地。越国的军队要想进击至吴淞江,并最终进入苏锡常平原,也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换句话说,夫差已经为吴国在陆地上留出了足够的缓冲之地。如果越人开始“造反”,进入济水的吴军,是有足够时间回防的。正如当年在柏举之战后,吴军凭借淮河水流迅速回防击败越国一样(这次吴军如果沿济水——泗水——邗沟回到江东,也是顺流而下)
日期:2010-05-1502:13:53
当夫差在黄池得到越国进攻的消息时,回师江东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因为无论越国从陆地还是海上进攻,在吴军主力尽皆北上的情况下,吴国的留守部队都不可能支撑太长时间。只是越国预定的归国已经被越国切断,即使能够突破越国在淮河设立的防线。等他们到达江东时,吴都应该也已经陷于勾践之手了。
因此得到消息的夫差并没有将越国进攻的消息公布,而是选择继续留在黄池与晋国争霸。关于争霸的结果,史书的记载不尽相同,《左传》认为是晋国“先歃”;《国语》则认定是吴国“先歃”。所谓“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歃血为盟”,具体的做法就是将献祭的牲畜之血,抹在嘴上,先做的就是盟主。这种做法其实一直延续至今,只不过结盟的双方不再是国家,而是个人(结义);另外大家可能觉得直接抹血太腥,就改为喝血酒了(牛羊也变成鸡了。当然,也有为表诚意用自己血的)
现在一般认为夫差还是在黄池完成了他最后的辉煌,力压晋国当上的盟主。这很大程度是因为司马迁在《史记》中采信了《国语》的说法。不过当没当盟主,对于吴国来说已经意义不大了。从夫差的角度来看,让军队表演“如火如荼”的行为艺术,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回师江东之时,不至于被晋军掩杀。而最终晋国也的确没有进行追击。
今天就到这了,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