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节
日期:2010-04-0822:32:53
之所以要对“柏举之战”花费较多的笔墨,一方面是为了让大家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缘关系;另一方面也是在解读楚国成为北方诸国最主要敌人的原因,那就是够“大”。仅仅是江汉平原——南阳盆地——江淮平原就已经让楚国拥有北方诸国所无法匹敌的战略纵深了。而到了战国时期,楚人的势力范围还在继续扩大。拥有多个相对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地理单元,使得楚国就象“九头鸟”那样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就象这一次吴国的进攻,在战术上应当是非常成功的。楚军如果能够按照既定计划迀回合围的话,吴军也未必能够攻入郢都。
对于象楚国这样疆土辽阔的国家来说,都城的失陷并非意味着亡国。在秦国开始强大之后,秦人也曾经攻破郢都(公元前278年,屈原也是因此事而投江),楚人随即迁都至淮河中游的寿春。如果这一次吴军能够长期占据郢都,楚人最大的可能性是在南阳盆地组织力量反攻。吴人可以通过精心的战术准备,一战而攻入江汉平原,但要想消化如此广阔的楚地,难度还是相当大的。
日期:2010-04-0823:23:28
应该说楚国这次的落败,北方诸国是乐得在边上瞧热闹的,毕竟楚国这个蛮夷一直都是他们共同的敌人。即使有人想救援,一般的小诸侯国也是决不敢趟这池混水的。或者说只有与楚国同等数量级的边缘大国,才有这个实力做这件事。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楚人希望从外部找寻到力量帮其击退吴军,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渭河平原的秦国,山西高原的晋国,以及山东丘陵的齐国身上了。由于晋国与楚国一直是中原争霸的直接对手,楚人如果向它求援的话,无异于引狼入室。这样看来,只剩下齐国和秦国作为选项了。
如果从共同利益的角度来看,齐国应当是很好的求助对象,因为吴国一旦作大,势必会沿海岸线向北扩张,并直接影响齐国的利益。问题是如果齐军从山东半岛起兵前往江汉平原的话,他们的行军距离甚至比吴军还要远。并且齐军亦无法象吴军那样,借淮河之力,降低行军的强度。当然,如果齐国人愿意的话,攻击淮河下游以及江东平原,逼迫吴军不得不回援本土也是一个好办法。这样的话,围魏救赵的典故也就会提前发生了,只是相对应的成语会变为“围吴救楚”罢了。不过在富庶的齐人偏安思想过于严重,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他们对于长江流域的蛮夷之地都缺乏足够的兴趣。更何况无论是吴国,还是楚国成为了江、淮流域的老大,都有可能会沿泗水而上,影响齐国的利益(后来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因此站在齐国的角度来看,看着两个潜在的对手拼得你死我活,自己在边上坐山观虎斗似乎是不错的选择。
日期:2010-04-0900:11:26
经过排除法,秦国成为了最后的答案。如果放在战国时期,楚人是决不会想到向秦国求援的。因为向南扩张至汉中盆地以及四川盆地的秦国,已经直接与楚国发生了地缘冲突。并且占据了上游优势的秦国,对于楚国的威胁要远甚于三晋(那时晋国已经分裂为赵、魏、韩三国了)。而在春秋时期,秦国的基本力量还是被限制在渭河平原。对于秦国人来说,能够进入中原参与争霸,一直是他们的梦想。只是由于晋国占据了崤函通道,秦国人在大部分时间(春秋)还是只能困于关内。
就渭河平原与楚地来说,并非不存在直接沟通的途径。只是仅据有渭河平原的秦人尚无实力和勇气去对楚国发起挑战。而对于这一次吴楚相争,困于渭河平原的秦国本来是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的。因为无论吴、楚两国谁成为了长江流域的老大,都暂时不会与秦国发生地缘冲突。这即是楚人最终决定向秦人求援,也是秦人犹豫要不要去淌这池混水的根本原因。最终的结果是在楚人的苦苦哀求之下,秦人还是决定出兵相助。毕竟能够有机会东出渭河平原,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对于秦人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至于秦人最终选择了什么样的出征路线,这条路线对于秦——楚两国又有什么样的战略意义,要留待明天分析了。
日期:2010-04-1000:19:21
昨天我们分析到秦国成了楚国得以击退吴军的救命稻草。在秦国登场之前,我们还要对吴国这次攻楚行动的战略目的作个分析。后世很多人将吴国未能最终灭楚,归结于伍子胥入郢都后那惊世骇俗的鞭尸行为。按照这种看法,如果不是伍子胥做出这样过激的行为,吴国看似应当有机会消化掉整个楚国的,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在春秋之时诸侯相互征伐,攻入一个国家国都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一般情况下战胜国在劫掠一番后都会主动撤离,特别是你的对手已经不再是一个城邦国家时。之所以这样做,有以下几个客观原因:一是国都及其周边地区是一国的根本,也是经营时间最长的地区。如果要将它消化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一方面如果将对方的国都纳为己有,而又不让其异地复国的话,很容易引发周边国家的不安,并干涉战胜国的这种兼并行为;第三是当时的人口基数过小,没有足够的人口迁入来消化被占领土。如果希望靠军事手段强行消化的话,兵力本身也是一个大问题(柏举之战,吴军倾全国之兵也只有数万,而对面的楚军则号称20万),特别是当对方的核心区与自己的核心区距离过远时,当中尚未能消化的缓冲区随时会出现反复。
综合以上因素,吴国的这次远征,战略目的并不会设定在让楚国完全消失上。也就是说,对于江汉平原的攻击,更多的是从根本上打击楚国战争潜力,以让吴国得以顺利的在江淮地区推进自己的势力范围。从吴国攻入郢都后的行为来看,也印证这种战略想法。在纵容伍子胥寻找楚平王的尸体以报家仇时,吴国的军队也没有闲着。楚人在都城所积累的财富被席卷一空,而吴军也看起来也并没有让江汉平原的楚人转变为吴国臣民的想法。
日期:2010-04-1000:50:53
可以预见的是,即使没有外援,吴军最终也很有可能会主动退出江汉平原,而将江淮地区作为自己主要经营的对象。只不过让吴军在楚地呆的时间越久,楚国的损失就会越大。因此秦国在楚人的求助下粉墨登场了。我们知道,秦国所处的渭河平原被称作“四塞之地”,也就是说理论上这个地理单元有东南西北四个出口,如果控制好这四个出口,渭河平原的战略安全便有了保障。其实所谓“四塞”只是虚指,渭河平原与外界沟通的路径并非只有四条,除却我们之前曾经分析到的关陇古道(陇关)、崤函通道(函谷关、潼关)、泾河通道(萧关)以外,在今后的历史中我们还将涉及到数条重要的通道(每一条通道后面都有些经典的故事)。今天浮出水面的就是渭河平原与南阳盆地之间沟通的重要通道——丹江通道。
附:吴楚〈柏举之战〉战役要点示意图
宝宝又醒了,剩下的明天上午写吧。结束掉吴楚争霸的章节后,按照历史的发展,越王勾践将要登场了。所谓吴越春秋的主角将要在太湖流域开始他们的碰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