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节
在文明形成的理论中,有一个理论叫做“治水社会”论,西方用之来解读东方专制文明的形成原因。主要观点是东方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治水需要的前提下,由于兴修和管理大规模水利工程需要控制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于是产生了大一统的思想,以及专制的制度。当然,这种解读在中国是被批判的。至于原因就靠大家去想象了。
不管这种“治水社会”的理论是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起码在黄河流域倒是的确印证了这种说法。在中国有史可查的,长达二千多年的治河史中,如果黄河下游所流经的地区不通力合作,一旦黄河决口,它所覆盖的范围有可能北至海河,南至淮河。也就是说大部分华北平原都有可能受到它的影响。
在这种治理过程中,处于上水地区无疑是占据地缘优势的。如果没有上水地区的配合,下水地区是无法治理好水患的。这也能解释,从黄土高原上走下来的西部族群,为什么能最终融合东部族群。
对于黄土高原上的族群来说,由于地势的原因,他们本身并不用承受黄河水所带来的压力。而对于黄河下游地区来说,这却是最为现实的问题。
我们知道,黄河下游一直在由北至南呈扇面状变动,这其中大致分为三条路线,一条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路线,从山东丘陵北面贴身而过,称之为中线;另一条是向北沿海河河床进入渤海,称之为北线;第三条就是向南,连通淮河的支流,最终夺取淮河的入海口入黄海,也就是所谓“夺淮入海”,称之为南线。
这三路线的变动点并非在一个点上,但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我们从下面这张《黄河故道》图上就可以看出
上图
日期:2009-11-0923:38:50
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黄河下游的变动点西部的起点大致在洛阳与郑州的中点,也就是现今郑州与洛阳行政区划的交界地区(都包含所辖区县)。而东部的变动点则在开封以西,约在现在的兰考县附近(也就是焦裕禄所在的那个地方)。也就是说,如果要想治理好黄河下游的水患,或者想改变黄河的流向,这一地区是关键。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是帝王成就霸业的必争之地。而中原这一概念本身并不是固定的。一般认为现在河南省大致就是中原的范围。不过如果要为中原找出一个核心区,或是最初所指的地区,那么洛阳——开封地区则无愧于这一称号。“得中原者行天下”固然突出的是它在古中国核心区的中心位置,但得之就可以控制整个黄河下游,乃至整个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才是它的地缘价值所在。
在之前的族群争斗中,西部的族群显然已经在这一地区确立的领导地位。因此做为史记中黄帝的玄孙——“禹”来说,能够领导这场治水战役的胜利,并最终成为东西两大族群的共主,是否合地缘规律的。(禹和黄帝是否有亲缘关系,并不能确定,但最起码应该是同族的)
之前曾经分析过,原始东夷的交流范围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最南可达长江以南的环太湖地区。由于长江在此转向东北方向,因此我们可以将北起长江南岸,南到东南丘陵北缘的平原地区称之为“江东平原”(这也是三国中东吴将士自称江东子弟的由来)。历史记载中禹的影响力已达此地,并最终葬于此。
但事实上,治理黄河之水(包括受其影响的淮河)所能造成的影响,或战略威慑很难覆盖到这一地区。江东平原和长江以北的的江汉平原,要在1000年以后,方才正式与中原地区发现大规模交集。
如果我们确定禹的儿子“启”最终的确建立了世袭制的“夏”朝。那么他之所以敢于挑战之前的“轮庄”形式,其所依仗的正是发现了治水的关键地区正在自己所掌控之中。其所影响的范围更多的应在黄淮平原,最远推至江淮平原(核心区仍在今天所确定的“中原”地区)
“禹”所治理的黄河走的是北线,这条线路也被称作“禹贡黄河”或“禹河故道”。在其后的岁月里被无数河官奉为经典,并认为黄河复归此路为害最小。
日期:2009-11-1000:13:01
关于“禹河故道”是否为大禹所引导,有可能又会引发争论。由于时代太过久远,事实上是无法争辩出结果的,一切者只能是推断。既然都是推断,那我也不妨做一个。根据史书记载,禹治水成功后,山东丘陵以南的直至东南丘陵的所谓“夷”族纷纷臣服(那些让人云山雾照的古名称我就不说了)。也就是说黄淮平原、江淮平原乃至江东平原的“原始东夷”族都纷纷臣服。如果这个范围没有错误的话,那么黄河在禹之前所为患的地区应当主要为黄淮平原。也就是说走的是南线,连通淮河的支流,进入淮河“夺淮入海”。并造成连锁反应,使得淮河水向南漫流,为害江淮平原。而禹所治理的办法就是引黄河之水向北,与现河北境内的河流对接,并最终流入渤海。
仅仅是这样描述,大家可能依然无法有直观的感受。最起码对这个工作量是否为上古时期的居民所能承受有疑虑。我做了张〈大禹治水地点示意图〉,以从地缘的角度推算了出大禹可能的治水地点。上面有两个圈,绿圈代表黄河可能向南,进入淮河的连接区;红圈则表示大禹引导黄河向北,连通北路的连接区。
我并不确定你看了这个距离会有什么感觉,最起码我个人认为这个工作量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巨大。
上图
注:这张图的底图是表示现在河流走向的〈中国水系图〉,上古时的河流走向可能会略有不同,不过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并且可供选择的河流会比现在多(现在的河流湖泊数量已经没有上古时多了)
日期:2009-11-1000:31:37
对于史记中的记载,特别是关于上古部分,可能很多人会不屑。但我个人认为,其中还是有很多信息可供参考的。比如禹这个人的存在与否,是否有治水之事。对于一个以崇尚祖先崇拜的民族来说,可能会夸大祖先的功绩,但无中生有是非常忌讳的(包括黄帝之事,也许那场对东夷的战争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胜利,但东西族群在那一时期开始碰撞却是有考古证据支持的)。
今天我们已经分析了成就“中原核心区”地缘动力,这个原动力就是控制黄河下游走向的力量。黄河在今后的历史中,无数次或被动,或主动的“以水为兵”,但最先掌握它的力量的是“禹”,他的儿子“启”也因此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不过既然“中原核心地区”的控制力已经被发现,那么希望取得共主地位的族群就必然要以这一地区为争夺目标了。
明天,大家期待以久的“商”“周”就要登场了。敬请留意!
更新慢了点,主要是中间要给宝宝换尿布,现在又要换了。大家多多包涵!今天就到这了,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