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员工才是上帝
1
田雅琴在事业上基本上走出了第一步,还不是彻底成功,后面的路也许会更艰难。
虽然,在她周围全是些花花绿绿,闪光灯闪个不停,记者的话筒有长有短,摄像机的镜头虎视眈眈对准她,一会儿调整角度,一会儿打特写,搞得她一点都不自在。她要求记者不要把她个人放在突出位置上——是的,她看不惯有了成绩昏了头,把啥都往自己头上揽,利益好处多吃全都占,错误缺点往别人头上推,搞独裁**统治,心中无民,不为民着想。她不希望自己是这种人,也不会做这样的人,如果做了会坚决的反对;她更不会有了成绩把什么都忘记。
诚然,她不会忘掉那些在工作中踏实,主动,经历过艰苦磨练的有功之臣,她的伙伴们。现在让她心灵得到唯一欣慰的就是她没有突出自己,没有把她自己打扮成是新时代的改革家!
面对面和记者表明她的观点,讲真话吐箴言她心里踏实。后来记者在离开的时候几次表态尊重她的个人权力,很高兴和她这位不记名利的高管见面,接受他的专访。记者说他对这种纯洁的成功和无私的奉献是很少见的,改变主意一定要为她写一篇报告文学,标题都想好了。何亚军的态度很坚决,好像他对这种不理解的发现感到特别新鲜。在今天这个处处充满权钱交易的时代的确是新鲜的人,新鲜的事件,给记者是虔诚的感动。改革开放不但是改变一代人的世界观,还会改变一代人的价值观;社会公平正义,人的精神面貌换然一新,没有**,没有权贵资本,人心更纯洁,党的肌体更健康,人民更富欲,国家才会更富更强大。
田雅琴听记者这么一说,毫不犹豫地请求何亚军同志不要在她个人身上做文章,不必为她脸上打粉涂金,这样做她的下步工作就不好开展。员工们的思想觉悟本来就复杂,不稳定,在改革更加艰难的时候,员工们思考问题的觉悟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一定得保持人心向上,思想稳定,不能以不妥当方式做出人心俘动的事。何亚军听田雅琴这么一解释,他全都明白,只好同意雅琴的建议。不以她为主人翁,写田雅琴推荐的人为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翁——是的,她终于说服了何亚军,也算了结一桩心事,承诺和对现了自己的诺言。她把周玉兰和冯诚推荐给何亚军,写进报告文学让读者认识她们,让所有热心关心改革的人和她们交朋友。想到这些雅琴心头总觉得甜甜的,好像办完成了一件特别重要的事让她兴奋不止。
是啊——还有什么比她现在做的事情更明智呢?还有什么能证明她这样做不是对的呢?这不是在做诱,是她对现实的又一次选择。这样的决策是聪明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宽扩,又一次是这个时代把她推向改革的**;在激流勇进中她经历了完强的锻炼和时代的洗礼,成了新时代的开拓者。
回到宿舍她才觉得真的累了。
宿舍里静悄悄的,一个人住没人打绕,她躺在床上,兴奋之余静下来又觉得空荡荡的,孤时幽闺守,心事繁文缛。人就是这样,是有思想的感情动物,一旦有喜事会有好多的兴奋细胞复活,反之又会有好多陈旧衰老的细胞在死去,不管是人或者是生物,凡是有生命能力的都一样,有生就有死。这是物质运动的必然规律,是哲学的基本原理和精辟论述。她翻开书又一次实用哲学.尤其是实用哲学她特别喜欢,爱不离手,说不一定可以从事巨人科学工作,研究历史,研究自然,研究资本的集累到原始资本的脱变,最后到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改革攻坚到全面小康.当田雅琴把著作放回床边时,忽然一件轻飘飘的信封掉在地上,封面上的字写得工整漂亮。
这是余正宗写给她的信。这件礼物很真贵,她一直把它放在身边珍藏起来。毕竟他们只见了三次面,再说就是一般普通朋友接触,她对他还不完全了解,俩人在一起谈得最多的是组织工作。好像他是学经济专业毕业的本科生,什么性格,属像是啥,是啥样的人品?在她老海里一片空白,还没有进入感觉这个环节。她说不清楚有什么印象,回想起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去接两个孩子,他的表现很积极完全没有吃惊的异常反应,这种印象她当时非常深记得很清楚。他对毛毛和姗姗超出寻常的好,没有一点戴绿帽子的尴尬和倥偬,像贴身爸爸似的逗乐孩子呵呵地笑。
后来对他的印象了解多一点,加深了些。他给雅琴讲起南棉厂搞破产的事:有一天早上他刚进组织部办公室电话就响了,市委叫他和内勤人员,公安、纪检、还有武警火速赶到南棉厂,不管事态多严重稳定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大局。
到了现场才让所有参加救急人员大吃一惊,失控的场面在一步一步升级。工厂已经停工,厂区一遍混乱,要求解决正当权力述求的工人站在场向政府要政策,提出解决办法。其实就是破产方的员工和政府在合理均衡的基础上双方都能接受的要价筹码,而政府尽可能少拿钱办好事,办大事。破产方就不一样,提出的要合理,合法,让人讲话,不受打压,不上钢上线强行接受不合理的破产合同。
事态看上去并不好,工人们激情沸扬,有即将爆发冲突一发不可收的场面.执法人员耐心解释,便衣警察在混乱的人群中来回穿梭,工作人员在和破产方代表洽谈和协商。余正宗是政府方的监督执行人员,有解决问题的话语权。他找到主管方谈了上面以稳定压倒一切的重要意见,在综合破产方的最大利益述求同时,政府方面让一步,而破产方维持利益最大化不让步。
“双方不让怎么办啦?”雅琴问。
“破产方山穷水尽,拿不出钱。政府买单呗。”余正宗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动作。
“后来没坏事吧!”雅琴又问。
“防爆警察来自老百姓,高压水枪能管啥用。”余正宗经历了当时场面,只有感叹。
“企业倒闭政府受益,员工失去饭碗,是受损者。”雅琴在企业干了十多年,深知哪里的情况。
“你们同样是关、停、并、转没出事,现在不是挺好。我看关键还在企业领导。”余正宗是组织部门干部,和企业干部打交道多,知道的情要多些。
“我们贯彻王厂长指示,再大的困难不向社会甩包袱。最初问题挺多,困难不少,生产上不去,没定单,财务拿一万块钱要跑一个礼拜。哪有你们轻闲,上班一杯茶,手捧一张报,端着金饭碗,拿着响银俸禄。”雅琴不知是取笑余正宗,还是开玩笑:“怎么,生气了?”
“没事。民意和民生,这几年听得最多。”余正宗搞调研时也常听到这些怨声怨气的劳话。
雅琴和他在一起谈的最多是谈工作。谈单位这几年生产形势,产销对路情况,有些什么新品种发放市场。单位有多少技术员,技术力量怎么样,主要生产什么,有些什么名牌产品打进国外市场,企业挣了多少外汇。然后谈生活福利、职工收入、住房改革、医疗改革、职工工资改革。也去影剧院、篮球场、滑冰场、游泳池,酒吧销逸参加活动。
她仔细听他自我介绍。他说本人姓余,名正宗,就是正派,开宗名明义,万变不离其宗的意思。为了取这个名字不顾祖训违背余家字辈。还说余家从来没有宗字辈,他下面该明字辈,取名字不能忘掉余家的祖先。余正宗的父亲现代派有文化,早年懂些汉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说什么字辈不字辈的,现在谁还在讲字辈,中国的文化要创新,要发展,什么祖训啦、祖宗啦、祖传啦,一股老夫子旧文化习性,古里古气,熏出儒家孔学相礼贵族的中庸味。
余正宗也认为‘常青’二字不好听,有些不吉利,哪有刚到人间就被别人天天哀念,鞠躬请愿。于是,祖先们好说歹说,坚持‘常青’这个名字是按照祖传字辈份排,但他的意义很丰富,在余家算是一根得天独厚的宗苗。余正宗的爷爷嘴里唠叨着,又急又跳,两天不和正宗的父亲说话。余正宗的婆婆急坏了,赶忙叫正宗的爸爸说,常青也好,正宗也好,老爷子的命要紧,就依着老爷子叫常青这个名字吧。‘余常青’这个名字一直到读高中最后一期才改换成现在的名字,说来也算是常青天,包大爷。
雅琴笑了笑,没有加任何评语。看来他倒是挺大胆,主动在信上提出男大当婚,女大嫁人的大事情,他的语气诚挚认真,看来很有些诚意。她该怎么办,一点准备也没有?这种男人,也未免太性急了,随时都在打女人的主意:“你这位多情的公子,我一点准备也没有。我们了解吗?你就不怕我骗你?”她嫣然一笑,玲珑窈窕地摇了摇头,把那张多情的情书甩在床上,决定不再去多想这件事——命运安排她等待成熟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