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说服孟子
我知道齐宣王喜爱音乐,有一天,我就去见齐宣王,问他:“您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么回事吗?”
齐宣王不好意思地承认说:“是的,我说过,不过,我不爱好古代音乐,只爱好一般流行的乐曲罢了。”
我说:“只要您爱好音乐,那齐国便会很不错了。无论是现在流行的音乐,还是古代的音乐都是一样的。”
他见我不是来批评他的,而是来讨论自己爱好的音乐,就来劲了,于是说:“您能把这个道理讲给我听吗?”
我趁机说:“要听这个道理,我想先问您一个问题:一个人单独地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究竟哪一种更快乐呢?”
齐宣王不禁脱口而出:“当然是跟别人一起欣赏更快乐些。”
“那么,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是快乐的,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是快乐的,究竟哪一种更快乐?”我决定步步深入。
齐宣王完全接受了我的心理暗示,回答道:“当然是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那么,就让我对大王您谈谈音乐和娱乐的道理吧。”我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巧妙地把音乐过渡到政治上来:“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老百姓听到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都感到头痛,愁眉苦脸地议论纷纷,‘我们的国王这样爱好音乐,这样快乐,可为什么我们却苦到这般地步呢?’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国王只图自己快乐而不同百姓一同快乐的缘故。”齐宣王不由得一惊,还没等开口说什么,我继续说,假使国王在这儿奏乐。百姓听到了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声音,全都眉开眼笑地互相告诉,‘我们的国王大概很健康吧,要不,怎么能够这样快乐地奏乐呢?’这也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国王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大王,您看是不是这样,如果大王能同百姓一同娱乐。那么就可以使天下归服了。”
“说得不错啊,大王听了您的话,做何表现呢?”听了孟子讲的故事,钟离春问道。
“大王对我的话,可以说是心服口服。”
“既然大王对您心服口服,那么您为什么还要离开呢?”
“唉,心服口服有什么用,得按我讲的道理去做呀。知道道理而不去做,那么道理也只是摆设……道理是摆设,那么我的人也是一个摆设了,留在那儿也没什么用,只好到别的地方去了……”
“孟老夫子,这就是您的不对了……”正在去临淄的路上,看到位贤者急于让其帮忙的钟离春出言责备孟子。
“噢?我的不对?你说说?”孟子心想,这么大年纪了,能说我不对的人还真不多。
“臣事君须以忠,既然您认为您的想法是对的,并且您的想法已经得到了国君的赞同,那么您就应该想尽办法,让国君按照您的想法去做。如果仅仅因为国君现在还没有按照您的想法去做,您就离开了,那么,就算您到了别的地方,恐怕最后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人,接受一个新见解,新想法总是需要时间的,而您,恰恰忘记了给对方时间……”
说完这些话,钟离春紧紧盯着孟子的脸,心想,这可是位大师啊,我如此出言不逊,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听了钟离春的话,孟子沉吟了半晌,突然哈哈大笑:“不错,不错,你这女孩子说得有道理。枉我孟轲,空活七十,竟还没有一个女子见识高远……”
“老夫子,既然您赞同我的话,那么可愿意随我一同再赴临淄?”钟离春趁热打铁。
“怎么?你这女孩子要到临淄去?”
“是啊,现在齐国边境屡受赵军侵犯,齐国鄄邑与无盐邑的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小女子斗胆,要面见齐王,晓以厉害,恳请齐王发兵解救齐国边邑百姓的苦难……”
钟离春娓娓道来,其为国分忧、为民请命的凜然正气深深打动了孟子。
“荀况,我被这女子说服了,我们一同再回临淄如何?”孟子回头望向少者。
“荀况?你是荀子?”钟离春又是一惊。真是不穿越不知道,一穿越吓一跳。原来这战国到处都是名家呀!
那一直仔细地研究着钟离春的少者闻言,先对老师一辑到地:“听凭老师安排。”
然后对钟离春微笑着说:“小人荀况。荀子可不敢当。姑娘太过抬爱小人了……”
“不是抬爱,是真的,你是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先秦唯物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韩非、李斯都是你的学生啊,你的《劝学》篇现在学生们还在背诵……”
“你在说什么?”荀子好奇地问钟离春。
钟离春恍然醒悟,这荀子还年轻,显然还没有到成为名家的时候,而这个时候,韩非、李斯恐怕都还没有出世呢……
“没……没说什么。刚才孟老先生已经同意重回临淄了,您是不是也一同回去呀?”钟离春赶紧转换话题。
“那当然,弟子唯师命是从。”
“那好,现在我们吃也吃饱了,可以上路了吧?”
“可以了,哈哈,想不到一个女子,竟然让老夫走了回头路……”
孟子说完,一行五人,同向临淄方向行去。
一路上,钟离春不断地询问着有关齐宣王的事,因为她心里知道,她即将成为齐国下一位国母。
一次,在讲完大勇与小勇的故事后,
钟离春问道:“大王果然喜好勇武吗?”
“那是以前,以前的大王,就我所知,的确喜欢勇武的。现在……尤其从正宫国母病逝以后,大王尚武之气日衰……”
“哦,那为什么呢?”孙巧去接着问。
“也许是因为大王身边多了一位不喜欢武力的女子吧……”
“不喜欢武力的女子?女子都不喜欢武力的呀,这位女子有什么特别的吗?”
“这位女子是大王的爱妃,大王无论是朝见群臣,还是会见别国使节,都有这位女子为伴。”
“是吗?那为什么大王不封她为国母呢?”
“呵呵,这大王的心思,谁能猜得透呢?”
是啊,大王的心思谁能猜得透呢?自己的未来,自己又是否能够把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