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武侠仙侠>苍天笑> 第七卷 般若 第七十七章 山曾富贵来

第七卷 般若 第七十七章 山曾富贵来

    杨承烨听见那一声叹息,连忙转过身来,向着来人便请安,口中说道:“这么晚了,父亲还没安歇?”
    来人正是杨承烨的父亲宁王杨弘浚。他是一个威严的老人,虽然岁月不饶人兼旧疾缠身,却依旧保持着军人式的挺拔,杨承烨无论是面貌还是身形都与他一脉相承,一望便知两人是父子。杨承烨不知父亲已经在身后站了多久,但是从那一声叹息看来,多半是已经瞧见了方才的那一幕,不觉有些讪讪。杨承烨知道父亲腿脚不好,连忙将他让到了书房中的太师椅上坐下,又随手拿起一把蒲扇轻轻地替他扇起来。
    宁王一挥手,止住了儿子孝敬自己的举动,问道:“我听说今日有人在长宁大道去永兴街的路口上伏击你的仪仗,结果却是澄儿那丫头坐在轿子里头,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承烨闻言连忙停下手里的扇子,拣着紧要的将早上的事情说了一遍。宁王听得皱起了眉头,想了想说道:“回头让你的卫队也配几把佟琦善他们从倭人那里缴来的鸟铳。我听说那是原产于西洋的,上面还带了什么瞄准具,发射的时候方便,比咱们自己造的火铳来得轻便,却射得更远、射得更准,威力也更大些。佟琦善他们已经开始在军中仿制了。”
    杨承烨闻言点了点头,说道:“佟将军已经上奏折请求增加他的军中鸟铳和其他火器的配备,我已经准了。他的军中已有车营是专门的火炮部队,不过在步营中,因为鸟铳装填弹药太慢和近战中不能刺杀,所以刀枪弓箭手还是要占到一半,说是‘火器手配备长刀,便于近战格斗;刀枪弓箭手配备火箭,以利远射,二者结合,互为短长’。儿子在想,要是西北军中也能装备这种先进的火器,端王叔在对付麻戎骑兵的时候或许会更得心应手一些。”
    宁王闻言却摇了摇头,说道:“麻戎骑兵来去如风,而且惯于野战和突袭。眼下从倭人那里缴来的火器虽然比起咱们的已有改进,但是要拿来对付麻戎的骑兵、尤其是大队的骑兵还有难度。一来就是你说的,装填弹药太慢,这就要求有多个纵队轮流开枪和装填才能保证大量伤敌,否则等他们慢腾腾地装填火药的当口,麻戎的骑兵早杀了过来把他们踹翻了;二来我也试射过那些鸟铳,感觉精度还是太差,必须得密集使用才能增加命中,眼下一时半会又没有大量制造这种火器的条件,所以不成;再者现在的火器射程还是太有限,这就决定了必须面对面地冲对方开火,而在这样的距离里根本就无法避开麻戎骑兵的铁蹄,相反倒给了他们冲锋的空隙,一旦负责下令开枪的人被他们杀死就会乱成一团,如果改用散兵队形的话又容易被敌人冲散分割。所以要用火器来对付麻戎骑兵还是为时过早,不过假以时日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的话,那我军真能得一对付麻戎骑兵的利器,或许就可以更快地打破西北的僵局了。”
    杨承烨听得连连点头,心悦诚服地说道:“军务的事情,果然还是父亲的见解深刻,儿子知道的都只是些皮毛而已。”
    宁王闻言却不觉一叹,说道:“我和你的叔叔伯伯们,有几个不是沙场战阵里滚出来的,当年跟着你皇爷爷打天下的时候,那是真刀真枪地跟敌人拼过命,说到军务那自然是我们的本行。到了你们这一辈,打仗的机会就少了,说到细节的时候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之感。你有机会也应该到军中去历练历练,亲自去见见那些为咱们打下和守卫这江山的儿郎们的样子,去尝尝那种枕戈待旦寒光铁衣的滋味。”
    杨承烨忙肃然称是,又想起韩澄传的燕九音那“小心端王”的话,犹豫了几下,还是说了出来,道:“儿子听说端王叔他……最近似乎有不少动作。”
    宁王听了这话不禁眉毛一轩,问道:“你听谁说的?可有凭据?”
    杨承烨闻言,下意识地咽了口口水,说道:“确切的凭证倒还没有,只是今天早上拿住的刺客是从西北过来的,那边历来由端王叔把守,加上另外的一些事情,所以有了这个猜测。”
    宁王听得眉头又皱了起来,说道:“朝廷现在最缺的就是将才。大战刚刚打完没多久,东南西北各方都需要人镇守以防他族进犯和安抚当地的百姓来休养生息,眼下正是用你端王叔的时候。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没有确切的凭证之前万不可胡乱猜测,更不可露出丝毫的怀疑猜忌之意,以免寒了前方将士的心。”
    杨承烨听得汗透重衣,连忙称是,心里却不得不感叹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宁王又自顾自地默了会神,忽地问道:“对于澄儿,你到底是怎么个打算?原来我看你是一心要立她做正妃的,她是你姑姑的女儿,你皇奶奶心尖上的肉,你如果真的把她娶进门,一来亲上加亲,二来这孩子打小就招人疼爱,你母亲和我看着心里也喜欢,断没有不准的道理。可是这两年我看你尽纵着她在外头乱跑,仿佛还喜欢上了外面的什么人。她是我大兴公主的女儿,皇太后最宠爱的外孙女,就算你没有了娶她的打算,将来一个郡主甚至是公主的封号也是跑不掉的,怎好由着她的性子胡来?你这个哥哥又是怎么当的?”
    宁王的这一番话,语气虽然说不上严厉,却丝毫不减他这番话的分量,直听得杨承烨满头是汗,末了那几句问话更是直指他心中要害。杨承烨知道宁王的话其实还没有说尽,韩澄非但是大兴公主的女儿,她的生父苏照水更是镇守一方的西南藩王,是朝廷要竭力拉拢和安抚的对象。眼下临川郡王的王位虽然已经由她哥哥接掌,苏照水的影响力却仍在,一旦有事,新一代的临川郡王势必也要卖这个亲妹妹几分面子。眼下端王势力日渐坐大,如果宁王府和临川郡王府两家能够联姻,韩澄自小又是在宁王府长大,与王府中人、尤其是杨承烨历来感情甚笃,对杨承烨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在亲情之外,这无疑也是宁王等人乐于促成两人婚事的重要原因。
    宁王见杨承烨只是沉吟不语,心里却又不禁叹息了一声。知子莫若父,这些年来他瞧在眼里,知道杨承烨对韩澄用情已深,韩澄和上官彦的事情也早就有人详细地禀报过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已经情深到了准备牺牲自己的感情来为韩澄的幸福做打算的地步,但是倘若杨承烨真的对韩澄放手,就事情本身的结果来看,却是好坏对半开。
    一方面杨承烨固然失去了与临川郡王府联姻的机会,但是韩澄对宁王府和他的感情却仍在,甚至会因为感激他的成全而更加倒向宁王府这一边,而对杨承烨来说,一旦韩澄嫁给别人,他最大的一个弱点便不复存在,他的对手无疑将失去了一个打击他的最好武器。作为一个未来的君王来讲,本身不能没有一点感情,否则很难做到宽容仁爱,行事也易失之于严苛以至失去不少的支持;但是如果一个帝王对某个特定的人感情过深的话则容易影响到他的判断力,以至在与之相关的人和事上都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来服众。从这一点上来讲,杨承烨放开韩澄,又是一件好事。
    这样现实地来考虑自己晚辈的感情虽然未免残酷了一些,但是他们既然生在皇家,就注定了会成为大兴王朝这个庞然大物的一个部件,不得不被它带着前进或是后退,甚至是被它辗碎,而不管这单个的部件有多重要。宁王自己也好,他的皇兄、当今皇上也好,还有端王和其他许许多多的皇族中人,莫不如此。
    千百年来的帝王史,在被其他人的血液浸透了的同时,也在贪婪地吮吸着皇族中人自己的鲜血,“愿生生世世莫生在帝王家”也绝非一句无病呻吟的空谈。只不过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比起他们失去的,皇族中人得到的还是太多太多了,所以总是会有一些人寄望于推翻眼前的既得利益者来成为新的特权者。国家强盛的时候或许还不容易感觉到那样强烈的反对意志,一旦当权者失道,他们享有的种种特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质疑,那些荒淫无道或是昏庸无能的君主只不过是在用前人的基业甚至是子孙的痛苦来支付他们的奢侈或是愚蠢罢了。
    正因为这样,宁王才会对自己唯一的儿子严加督导,期待他能将这片部分是由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继承下去,将他们这一族的血液成功地延续下去。至于百年后的功过,也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所幸到目前为止,杨承烨都还没有令他失望,他也希望杨承烨永远都不会让自己失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