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九)

    台下听众翘首以待,人人都期待着武文轩能再次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理论。
    武文轩神秘一笑,志得意满地说:“学长息怒。我认为对人对事不能求全责备。对联是有错误、极其严重的错误。其实只要颠倒次序或是稍改几个字就行。我这里就不多事了。至于郑学长一番关于血统论的高见——”他有意拉长声音,面带神秘微笑,继而戏剧性地说:“我是完全同意的!”
    听众猝不及防,大张嘴巴、呆若木鸡。继而有人鼓掌,有人摇头,更多的人则是流露出钦佩的目光。
    武文轩温文尔雅地对郑浩然说了一声:“对不起,打搅了。”在所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经泰然自若地下去了。
    马碎牛惊奇极了。他问:“明明全胜,却选择退却;这狗日耍啥怪呢?”
    赵俊良说:“惊鸿一瞥,仿效世外高人。他要显得自己比郑浩然高明,他要轻而易举地夺去郑浩然血统论旗手的地位;他已经成功了。”
    “原来也是个阴险的家伙。”
    “我来回答你的大题目。”张闻上台了。
    张闻上台,郑浩然顿显怯意。两人同在一班,彼此心中有底。
    “我提一个问题。”张闻并不面对郑浩然,显然,这个问题是问所有人的。“**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天天有钱花、顿顿有肉吃、夜夜有戏看。”秃子难舍热闹,在外转了一圈后又人不知鬼不觉地回来了。
    张闻淡然一笑,说:“你把它庸俗化了。其实稍微有点政治常识的人都能够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解放全人类。”说到这儿,张闻转身面对郑浩然:“如果血统论成立,那么,你认为全人类还能解放吗?”
    “是啊?我怎么没想到这个问题呢?”台下几乎人人都有此念。
    “当然可以!”郑浩然盛气凌人地说:“血统论只是社会主义阶段的产物。到了**,天下大同它就必然消亡了。”
    张闻点头。他不温不火地问:“那么它是逐渐消亡呢还是一下子就没有了?”
    “自然是逐渐消亡。”
    “不错。从什么时候开始?”
    郑浩然张口结舌、无言以答。如果说是现在,那么,宣扬血统论显然就是错误的。如果说是以后,又难以界定它消亡的起始点。
    他决定以攻为守。“你也不见得能回答血统论是从什么时候消亡的!”
    “我能。”张闻沉静地说:“当社会主义诞生的那天起,血统论就已经走上消亡之路了。它也只能从社会主义诞生之日起走向消亡。因为,连接**的是社会主义。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写道:无产阶级专政即社会主义社会,它的重要任务是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列宁的论述已经把包含血统论在内的所有有关阶级对立的问题说的清清楚楚了。马秃子同学刚才说过一句话:如果血统论成立,这会儿还是秦朝,而皇上也还是姓嬴。此言不谬。两千多年前,在大泽乡那个地方,陈胜吴广就发出了同样的声音:‘帝王将相、宁有种乎?’难道我们的认识还赶不上两千年以前的农夫吗?”
    郑浩然反驳说:“不可否认,在社会主义阶段,血统论还有存在的必要。完全放弃或是不提倡血统论就是混淆阶级概念!”
    “不是‘还有存在的必要’,它只是一个政治遗迹、一个存在的事实、一个正在逐渐消亡的错误思想的消极产物。过分宣扬血统论,就有开历史倒车之嫌了。至于说混淆阶级概念,我不同意。众所周知,阶级,是由社会地位决定的。诚如**所言: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所谓的黑五类子女,都是生长在新社会的,他们并没有参与剥削因而也就不能说他们是剥削阶级。既然不是剥削阶级,又何谈阶级敌人呢?我认为,把这些人说成是阶级敌人,只能是把他们往反动阶级那边推,是真正在混淆阶级概念,是别有用心的。”
    郑浩然深知陷入政治理论的辩论中只会让自己尴尬、蒙羞,他希望有人上台接替他。看来看去,台下只有对张闻雄辩的发自内心的敬佩与沉默。他失望了。
    谢凯毫不掩饰报复心态,大声说:“下去吧!你已经成了张闻的学生了。”
    秃子如梦方醒,大喊大叫:“六七**十,时间到,郑浩然一败涂地、再败成泥!下!”
    郑浩然下去了。没有人再上台了。
    张闻并不叫阵。“石松,你下去吧。”石松胆怯地看着台下,不敢挪动。张闻坚持说:“你下去。如果有人不同意,来找我。”石松看到孙亭山和庞牛犊一付无所谓的样子,这才敢迈步。张闻对着王串串惋惜地说:“其实你没有必要割破手指。只要明白事理,谁也不会相信你是阶级敌人。”张闻一句打动人心的话刚出口,王串串就哇地一声放声大哭。手中血书飘落在地,他跌跌撞撞、擦着眼泪下去了。张闻悲天悯人地看着他,直到他走进人群后这才继续阐述自己的观点。
    “其实,我们今天的大辩论并没有触及血统论的核心。让我们来讨论下一个问题。究竟是家庭的影响大还是社会的影响大?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辩论,上述所有的发言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一个不证自明的道理是人人生而平等,在不同家庭出身青年之间划出阶级鸿沟是极端错误的。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是:真正影响一个人世界观形成的是社会,是朋友、领导、报纸、书籍,是文学、艺术、风俗和集体。当然,家庭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无论怎样估计,它的影响也赶不上社会的影响。”
    台下掌声如潮。
    张闻从容不迫地说:“让我们回头谈谈出身和成分的问题。黑五类也罢、红五类也罢,其实我们大家的成分是一模一样的。换句话说,我们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分,有谁知道是什么吗?”
    秃子大声说:“我知道。”
    “请讲。”张闻略显惊讶地微笑着。
    更多的人却是怀疑和不满。料定秃子耍怪,很可能又要胡言乱语。
    柳净瓶温言相劝:“秃子,别闹了,安心听张闻演讲;你可以从中体味理论的魅力。”
    马碎牛也警告他:“少胡说!你知道啥是咱这些人的共同成分?”
    秃子很认真,直起脖子充满自信地喊道:“那还不简单:肉!”
    仿佛是一颗震耳欲聋的惊雷,人人始料不及。接踵而来突然爆发的笑声几乎掀倒了文化墙。许多人笑疼了肚子,弯下腰直不起来了。但笑声很快小了,那些大笑的人喉头闭气,只是对着秃子指指点点却说不出话来。
    秃子莫名其妙。愣愣地站着,不明所以。他猜到说错了,自信全无。歪着头想了想,不确定地说:“要不然------是带骨肉?”
    大半人实在受不了了,跑了。散在四周疯狂喘息。
    骂声四起、断断续续。
    马碎牛笑得前仰后合,骂道:“就应该把你狗日的劈成条子肉!”
    柳净瓶也笑得花枝乱颤。她不愿出声,就拿个手绢捂着嘴。
    谢凯是能忍住笑的人,他擦去眼泪,咧着嘴说:“歪解。应是父精母血。”
    毛始波赶忙补了一句:“我们共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是大自然自我认识的载体。”
    “不对!是大自然滋生的害虫。”
    “是亚当夏娃的一个错误。”
    “是女娲无聊时捏制的玩具。”
    “是灵与肉的混合体。”
    “是知羞不知足的畜生!”------
    当笑声渐渐平息后,人们又聚拢过来。
    张闻风度翩翩,但也放声大笑,笑得好不爽朗!好不容易忍住了,刚张口,噗嗤一声还是忍不住又笑了。他忍俊不禁地调侃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马秃子同学,你有大文豪的潜质。”看着台下渐渐安静了,张闻接着说:“各家之言都不算错。但我们这里要排除那些物理和化学上的分类,当然,道德和宗教也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我们这里说的是带有社会属性的地位。关于出身是有严格定义的,那就是走上工作岗位或入党之前的个人身份。一九五零年八月四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分的决定,明确了出身与成分的关系。依据决定有关条款划分,我们是学生——换言之,我们的成分全都是学生。血统论概念不清,人为地模糊阶级阵线,是极端错误的。众所周知:老子的‘本人成分’是儿子的‘家庭出身’,切莫混为一谈。现在有一种错误倾向:出身压死人。这种残酷的等级观念支配下的产物早都应该丢进历史的垃圾堆了。现在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反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斗争中来,为什么还要剥夺一部分青年人革命造反的权力呢?团结大多数共同革命、共同造反不是更好吗?在这里,我不想长篇大论,我只说自己的观点:社会的影响远大于家庭的影响。承认这一点,就没有什么黑五类。当然,红五类也是不存在的。”
    有人在台下提问:“你对背后的对联怎么看?”
    张闻回头扫了两眼那饕餮般吞噬着整个墙面的血红对联,微笑道:“关于这幅对联,大家议论已经很多了,既然有人提问,我就简单说几句。在我看来,这幅对联是只纸老虎。在它貌似震撼读者心弦的外表下,其实掩藏着不堪一击的破绽。刚才武文轩讲了它荒谬的一面,它深层次的另一面却少有人提及,那就是它在思想改造上的认识错误。我认为,上联抹杀了世界观的改造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与老子是否是英雄并无关系这一唯物主义的观点。下联呢?极不策略,不利于团结大多数——它也不是事实。基于上述看法,我以为这幅对联是左倾极端主义的产物、是反动的东西,它不是真理而是绝对的谬误。武文轩提到将这幅对联改几个字,我不揣冒昧抛砖引玉,那就是:‘老子革命儿奋战、老子反动儿背叛,应该如此。’同学们,我希望大家能克服阶级偏见,共同走向文明!我说完了。”
    张闻气定神闲地走下台去,他走在暴风雨般的掌声中。
    马碎牛说:“张闻一枝独秀,一席话说的倒像是中央领导的总结发言。看样子,他想当六中的理论领袖。俊良,现在该你了。你要再不上去可就真没机会了。”
    赵俊良看了一眼自己整理的提纲,意兴索然地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马碎牛茫然相对:“听不懂。”
    柳净瓶解释说:“李白游历黄鹤楼,抬头看到崔颢的诗,就说了这句话,一字不留,转身离去了。”
    马碎牛一针见血地说:“噢,原来是技不如人。谁让你死要面子?还自比李白呢,早叫你上去你不听,现在没机会了吧?不过也好,省的败在张闻手下。”
    “你咋知道我和他看法相左呢?”
    “因为你内心是容不下他的。”
    赵俊良绷着脸不理他了。
    没有人上台了,人们三五一堆,热烈地议论着辩手的表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