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春寒五陵原> 第十五章(二)

第十五章(二)

    夜晚的大会依然宏大绚丽,成片成串的电石灯覆盖了白天集会的大部分地面,甚至已经延伸到了茂陵车站。 赵俊良设想:此刻如果能站在高高的崃头上观看,那夜市一定更加美丽。
    凉爽的西风吹去了暑气,一些白天难得出门的妇女络绎不绝地来到了会上;经过了一天的劳碌,爱听秦腔的男人也结伴来了;逛夜会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见面时相互问候,有惊喜有客气,有玩笑也有调戏。但那神态却都是真诚的、亲切的和不越界的。男人们诙谐地开着玩笑、议论着当晚的剧目,女人们拖儿带女,问候着每一个遇到的长辈,不失时机地赞美着同龄妇女的精神状态却留意着对方的服饰。整个会场呈现出一派温馨平和的气象。
    打了两个来回后,他们不再走动了。六个人毫无目标地观察着逛会人悠闲的身影,被动地聆听着生意人洪亮的吆喝声,一个个倍觉无聊也都不知道该干些什么。百无聊赖之际,南边商贩的吆喝声突然响亮了起来,马碎牛警觉地向北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幕布后边的舞台上有了晃动的人影,而舞台前拥挤的人群也已经饱和密实的像大缸里新发的豆芽菜。
    人群在骚动。马碎牛提醒大家:“就要开锣了。”
    赵俊良被眼前这一切迷住了。他欣赏农村这种张弛有度、古风尤存的生活,他爱这些淳朴有趣的伙伴,他甚至觉得以前住在城里埋头于紧张的学习是虚度年华。这里夜晚的微风比城市凉爽,天上的星星也比城市的明亮,人也比城市里活泛。城里人的生活被钟表控制着,节奏力求精确、快捷;而农村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并不完全按照太阳的运行劳作;它更加自然、随意。城市如果是一个刻板的几何图案,那农村就是一幅水墨山水画、就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天堂。这里北有轰鸣奔涌的泉水,东有波光粼粼的溪水和古香古色的小桥。水渠两岸的绒线花树散发着香甜的气味,道路两旁的古柳随风摆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城市看不到的。他忽然觉得自己的大脑不再紧张了,松弛的无力、松弛的空无一物。他陶醉在眼前这夜晚的美景中,他感觉到全身松快、心灵愉悦。
    突然,戏台上爆发出了清脆而急促的边鼓声。赵俊良毫无思想准备,顿时就打了个激灵。密不透风的边鼓声使他振奋,清脆而响亮的边鼓声使他激动;他立刻意识到,他就要听到闻名已久的“哑柏红”的声音了!
    边鼓声同样吸引了看戏人和逛会人的注意,戏台前刹时安静了下来,一些正在逛会的人纷纷涌了过去。
    正当赵俊良沉浸在那犹如千军万马般激越有力的边鼓声中时,那不大的幕布后边传出了一声韵味深长的叫板:“啊——”这声音一波三折、后调高扬,听的人浑身一震!这声音激扬高亢,犹如一瓢净水,从头顶猛然倾泻到全身,使人清心洗髓。赵俊良血液沸腾,产生了一种恨不得立时披挂上阵或奋笔疾书的冲动!他兴奋的有些战栗,他想不到农村的一个自乐班开场前的一个叫板就能对人产生如此大的心灵震撼。就在他隐约间猜到了是谁发出这种摄人魂魄的声音时,马碎牛大叫一声:“哑柏红!”
    仰慕已久的“哑柏红”终于登场了!
    马碎牛叫声未落,六人箭一般向北边跑去。随着哑柏红试嗓子的一声传遍四野的长啸,激扬的板胡声也尖锐地响了起来。紧接着,二胡、大锣也都相继响起。戏台前的嗡嗡声霎时间销声匿迹。
    跑动中五虎将调整了队形,赵俊良被马碎牛强行拖了进来。狗娃在前,马碎牛在后,中间夹着四个人就形成了一条直线——确切地说,更像是一柄钢锥。
    冲到人群跟前,狗娃侧着身子见缝就钻,见成人就硬挤,见碎娃就推到一边。跟在他后边的怀庆把两只手搭在他的肩头,集两人之力就锐不可挡。赵俊良担心如此蛮横凶狠难免与人冲突,就打着趔趄频频对两边的人陪笑脸。看得出来,这种跑动中排出的队形和挤向戏台前端的恶劣手段显然是事先约定而且是实践过多次并被反复证明了是有效的。赵俊良虽然心情紧张、但也不由自主向前跑——马碎牛就在他身后,一边跑还一边用手推着他的脊背。这只蛇不像蛇、蜈蚣不像蜈蚣的队伍一路上疯狂掘进,少不了遭人污言垢语、推推搡搡。但狗娃并不理会不绝于耳的辱骂和来路不明的拳脚,他不节外生枝,只是坚定不移地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前边都是些碎娃了。
    狗娃像一疙瘩飘石,嗵地一声就坐了下去,根本不看坐在了啥地方,也不管是否坐在了别人身上。后边几个人学着样儿,一个个也瞻前不顾后地向下一坐。把几个早已坐在歪歪槐树上的男孩挤的东倒西歪,避到一边。
    马碎牛瞪起眼,威胁地看了看左右两边那些男孩,心满意足地出了一口气,说:“看戏。”六个人这才安静了下来。
    幕布上映出一个古装的皮影男子,它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各类乐器急促地演奏着冗长的过门,后台传出了笑声。
    赵俊良问马碎牛:“能不能看看‘哑柏红’?”
    马碎牛说:“那还不容易!走——秃子,你看着地方。”他站起身来,一手拉起赵俊良就钻到戏台下的一角。伸手把黑布围子掀开个缝儿,两人就扒着台边向里张望。
    里边坐着六个人,其中一个居然是大队长“狼剩饭”。此刻他正笑眯眯地跟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人说话。马碎牛小声说:“这人就是‘哑柏红’。”赵俊良只能看到“哑柏红”的侧面,让他颇感意外的是,“哑柏红”一身装束居然和村里的农民一模一样,从他身上丝毫也看不出任何艺术家的风采。他说话时喉结上下滚动,充满了韵律。虽然背对着幕布,却过上一会儿就把贴着幕布的皮影挪动一下,表示那是个活人。戏台后边放着两个木箱子,上面坐着四个人,专心地演奏着手里的乐器。两侧棚着木板,上面摆满了牛皮制作的灯影人。里边给人的感觉是空间狭小、十分拥挤。
    马碎牛说的不错,只有大队长“狼剩饭”和“哑柏红”抽着纸烟,但却实在看不出他们有炫耀的意思。
    马碎牛借着强大的乐器声作掩护,悄声骂道:“你大那个驴仔蛋,抽着队上的纸烟,坐在‘哑柏红’沟子后头看戏,把你狗日的都能美死!”
    赵俊良小声说:“他是你本家大伯呀,你咋能骂他?”
    “他狗日是大队长,成天欺负我大。”
    “我咋觉得他俩关系不错?”
    “那是装的。当了个村干部,就觉得高人一等。”
    “那你大是小队长,也算村干部呀?”
    “那不一样。我大和社员一起下地劳动,干活时比社员出力都多;他狗日就不同了,啥都不干还拿全村最高工分——见一个日头十二分工!”
    “就是为这事你也不应该骂他呀?”
    马碎牛恨恨地说:“六一年那会儿,队上穷的要怂没蛋,社员都没心种地。反正地是队上的,穷也不是穷一家,大家就消极地等死。有天晚上‘狼剩饭’到我家来了,说是来和我大谝闲传——这狗日只要到我家谝闲传就没好事——他说外县一些偏远的村子又把地分了,走回头路开始单干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说了一大堆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落后话。我大就激动地坐不住。说:好,咱也把地分了,自家种自家的地,穷也罢富也罢,不连累别人,总比集体等死强。他看把我大煽火的差不多了,撂下一句‘这事上边不支持,发现了可能要查办’的话就走了。我大瓜的就跟李师种的那些瓜王一样,他到处宣传,秘密联络,还悄悄在一队试行。‘狼剩饭’装没看见,甚至就很少到一队来。等秋粮一收,嘿!家家都是囤满仓圆!后来不知道是那个狗日的告到了公社,刚好县上又发了个文件,说是要批判资本主义的单干风;我大就撞到了南墙上。好在公社对这事并不认真,雷声大、雨点儿小,只是免了我大的小队长,叫把多打下的粮食卖了公粮了事;要不然,非把我大逮了不可!公社干部也是官官相卫,只把‘狼剩饭’叫到公社过问了一下。‘狼剩饭’眼瞪的多大的撒谎,说他啥都不知道、啥都没发现,还惭愧地落眼泪,说出现这样痛心的事是他工作失职,是他辜负了党多年的培养。从公社回来后他召开大队小队干部会,批评我大是‘原则性错误’、‘是阶级立场有问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一串串杀人不见血的狠话。把我气的当时就想抢一把杀猪刀------我大鳖的一声不吭,只是蹲着抽旱烟。批评完我大,这狗日晚上又到我家来了。一进门见了我还笑嘻嘻地问:‘碎牛牛,长了没?’我就没理!他毫不脸红地进了窑就把他那旱烟袋戳进我大的烟包,一边叹气,一边还让我大给他点烟,说什么‘我也是违心批评你’、‘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些两面派的话。把我气的当时就想冲进窑骂,我妈不让,说:‘你还碎,不懂事’——我再不懂事还认不出个两面派了?”
    赵俊良看得出来,马碎牛对大队长积怨很深,而且这种怨气并没有因为时间推移而稍有消弱。他想劝劝马碎牛,让他多一些宽恕心,还没张口,听见马碎牛恨声恨气地说:“你看着,我早晚要当一个更大的官,把他狗日的撤职查办!”
    “哑柏红”转过了身子。马碎牛脸上的阴云一扫而光,说:“开演了。”拉着赵俊良急匆匆回到了座位。
    “哑柏红”又是一声长啸!戏台下忽然就静的出奇,只有隆隆的泉水声传进人的耳朵。那个站在幕布后的皮影一个后空翻也不见了,雪白的幕布显得空旷、深远,隐约间是一个宏大的战场。一个肩头插满小旗的将军突然跃上了屏幕,他做了几个显示英雄气概的抡胳膊踢腿的动作后说道:“呔!在下薛仁贵,乃大唐兵马大元帅是也!我主唐王近日得报,说那高丽盖苏文犯我疆土,掠我百姓。天子震怒,群臣激愤,命我点齐十万大军,前去辽东征讨!小——喽罗!”幕布后边就响起了一片“有”的声音。薛仁贵方天画戟一举,高声叫道:“随某征东走——呀——”幕布后又响起一片“呵呵呵呵——”的兵强马壮的呼应声。
    赵俊良终于明白了马碎牛为什么对“哑柏红”如此的钟情。仅仅是几句道白就显示出“哑柏红”流利的口才。他声音洪亮而富有磁力,吐字清晰而缓急得当。他的声音有一种魔力,其轻重褒贬贴切地让人陶醉。
    赵俊良问:“碎牛,他咋还不说唱啥戏呢?”
    “你咋没听明白?都告诉你了,是‘薛仁贵征东’。”
    后台响起了悠扬的板胡声。赵俊良虽然不懂戏剧,但他判断的出来,悠扬舒缓的乐器声后必然是冗长而缓慢的唱腔。他偷眼看马碎牛,发现马碎牛已经陶醉在玄板腔那荡气回肠的旋律里了。
    大戏开演了,屏幕上一会儿出现的是唐王,一会儿出现的是薛仁贵,终于出现了反派角色盖苏文。那盖苏文的形象丑陋而凶恶:圆鼻头、暴突眼,火红的胡子刺向前方。当他挥舞着大刀、前劈后砍之后,杀气腾腾地说:“小鞑子,兵发中原,走呀——”后台传来一片“呵呵呵呵——”的呼应声时,赵俊良笑了。多么熟悉的道白啊!这是马碎牛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当他再看马碎牛时,发现他身体微微摇动,眼睛眯成一条线;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洋溢在他的脸上,看上去像一个傻笑的醉汉。他的喉咙里有一种低沉的回响,一会儿悠扬,一会儿断续。赵俊良再看其他几员大将,发现他们也如痴如醉,其沉迷的程度丝毫也不亚于马碎牛。
    起风了。跌宕起伏、轰轰烈烈的故事情节结束了,戏已经唱到了尾声。戏台上,“哑柏红”的道白随风变幻,忽而清晰,如在耳畔;忽而飘忽,似有似无。薛仁贵正在和盖苏文作最后的较量:方天画戟一戳一拉、雪花大刀连劈带砍,两人杀得难解难分。忽然,赵俊良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紧接着就看见从戏台后边冒出了滚滚浓烟。他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猛听得马碎牛大叫一声:“着火了!”随即就见他一纵身站了起来,冲向后台。
    戏台上的战斗也有了结果。薛仁贵终于在最后一博中用方天化戟一拉,将盖苏文的头拉到了地上。盖苏文的尸体却一晃三摇,并不倒地。一股青烟从他的脖腔冲天而去。在空中化出一个人形,大声叫道:“盖苏文一转苏文涛。二十年后某再来!”全本的戏结束了。
    就在浓烟突然变小的瞬间,明火呼地从背后扑上了戏台。那时盖苏文的头还没有掉。“哑柏红”的嗓音在浓烟冲上戏台时就变了,当后台的火光大过灯光,映的幕布发红时,盖苏文的头才被薛仁贵拉在地下。“哑柏红”并不理会,只是认真演他的戏。后台的扑打声越来越大,只有一个板胡在伴奏了。
    马碎牛敏捷的像一只豹子,赵俊良只看见一团黑影一闪而过,一眨眼再次看去,马碎牛早已由戏台下翻身上了后台。他手疾眼快,一把撤了下了布围子,眼光一扫、两手一抄一抱,将所有放在搁板上的皮影揽在了怀里,回头一看,“哑柏红”还在不慌不忙地说什么“盖苏文一转苏文涛”。马碎牛大叫一声:“着火了!不唱了!”“哑柏红”回头看了他一眼,见他抱着全部皮影,放心地说:“你先走。”转过头去又去说他的“二十年后某再来”了。
    赵俊良紧随其后吃力地爬上了后台。明火在侧、浓烟滚滚,正不知如何下手,马碎牛一眼看见了他,猛然将皮影往他怀里一塞,大叫一声:“快走!”转身又去扑打明火了。
    赵俊良慌忙转身,正要往下跳,朦胧中看到三个操纵乐器的乐手和大队长都在奋不顾身地用身上的衣服扑火。他觉得不妥,大声喊道:“**是扑不灭的!赶紧把东西往下抬!”那几个乐工如梦方醒,这才急忙去抬木箱。不料大火借着风势,猎猎呼叫着从后台反卷上来,正在低头抬木箱的两个乐手猝不及防,头顶上那一寸来长的花白头发“吱”地一声响,顿时就凝结成沥青般的黑疙瘩,看上去像西游记里的妖怪。两人大叫一声:“哎呀”,手一松就向后闪;明火顿时就从两侧向南扑了过来。赵俊良心想:完了,救不下这几个木箱子了。动念间,猛然看见一个壮年汉子两步助跑、猛虎一样由东侧跃上了戏台。他穿过火幕、冒着浓烟,一弯腰,抓起一个木箱就甩到台下,台下就有人嘿地一声接住。飞身冲上戏台的人并不理会大火烤焦了衣服,只是低着头抢救戏班的行头。烟火中看不甚清,只见他动作敏捷、力气惊人,戏台上大大小小的东西被他杂耍般丢了下去;匆忙间又见他一把扯下了南侧的幕布,又利索地摘了挂在头顶的汽灯,把这两件东西往“哑柏红”怀里一塞,转过身又去抢救其他的物品了。赵俊良顿时起了敬佩之心。那人一扭头,赵俊良意外地发现他是习相远!再看下面接箱子的人,居然是油灯!习相远看到赵俊良发愣,又见到了他怀里的皮影,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凶狠地叫道:“发啥瓷呢?还不下去?”赵俊良这才发现眼睛在流泪,身上也有好几处被火烫的火辣辣地疼。但他不敢往下跳,担心落地时毁了怀里的皮影,就不顾一切地穿过火墙,估摸着楼梯的位置,东倒西歪地跑了下去。到了地面,他大口喘气,摇了摇头,强挤了几下眼睛,急忙用袖头擦过,迫不及待地回头去看烟火笼罩下的戏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