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春寒五陵原> 第十三章(一)

第十三章(一)

    原来油灯看上了车站东边渭店村的一个叫豆角的女娃,那女娃也看上了他。两人虽有情意却都开不了口,很是苦恼。后来油灯狠了狠心,壮起胆子把自己喜欢豆角的事告诉了他妈。他妈一听高兴的合不拢嘴,骑了个破自行车急火火地出了门,没过半个小时就找好了媒人并且谈好了谢礼。又立逼着媒人放下家里所有的事情,坐在她自行车后座上赶到了渭店。媒人进了女家,他妈就在村口守侯。大约一个多钟头后媒人出来回了女方的话:女家愿意。但却有一个条件:除过必不可少的彩礼以外,一切程序都得按当地风俗办。油灯他妈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油灯苦笑着说:“碎牛,你看这事怪不怪?我是个东北人,却要按照陕西的风俗相亲;我家也算个城市居民户,我妈却给我整了一身农民服装见面。”
    马碎牛抢白道:“咋了,陕西风俗见不得人?农民衣裳低了你的身份?”
    油灯解释说:“不是那个意思。只是这一套程序让我觉得别扭。你看,花钱请人做一身衣裳,一年只能用这么一天;准备了一大堆东西,却没有一样是我想送给豆角的。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我妈还请了你们村的一个老太太,给我讲了一大堆见面时的规矩,最后还强逼着我记了一串必须说给豆角听的套话,说是从古到今‘看女婿’会上都得说这几句话。我问她能不能说些别的?她说:‘你先把这几句话学会了再说。等到了会上你先说,说完这几句话就轮到人家女娃说话了。女娃不言传了、不问你啥了,那时候你想说啥就说啥。’她怕我记不住,把那几句话颠三倒四地反复说,直到把我烦的实在受不了了,接连在她面前背了两遍这才罢手。”油灯摇了摇头,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苦笑着说:“这些天为置备这套行头,把我都烦透了。三天两头让裁缝量体,我妈惟恐我穿上不合身,逼着我和她守在裁缝家大门口。累的我妈浑身疼,家里的积蓄也少了一半。就这,还让裁缝讽刺了两句,说他做了一辈子衣服,第一次见到有城里人求他做一身农民衣裳的。你看,这身衣服是不是比你们那身跤衣还金贵?现在整的我都后悔把豆角的事告诉我妈了,也实在不想在这‘看女婿’会上去见豆角。要不是我妈今儿早早把我叫起来,亲自送我过了桥,我就想装困,赖到床上不起来。”
    马碎牛兴致勃勃地问:“我村那个老婆都给你教了些啥话?说来听听。”
    “别吱声,”油灯忽然有些紧张,悄声说:“别问了,你看,她们都来了。你想听的那几句话一会儿就听见了——其实也没啥意思,只要你听不烦就好。”
    马碎牛向东看去,背着朝阳,果然有三三两两的姑娘娃穿的花花绿绿地像一群彩蝶般分别从七座桥上袅袅婷婷走了过来。她们沐浴在东方那柔和的阳光下,一个个恰似从天而降的仙女。这些当代的“织女”们无一例外地驻足桥头,一个个张着眼羞涩地往下看,找到目标后就从这群“牛郎”中羞答答地穿过,低着头走向自己的对象。
    赵俊良忽然一拍大腿惊呼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身旁几个伙伴就盯着他看,油灯也奇怪地看着他。
    马碎牛问:“神经病。啥事让你大惊小怪地?你明白啥了?”
    赵俊良难掩兴奋,说:“这是天女下凡!你看,这些小伙在西边,正应了天上牵牛星的位置;而从东边走过桥来的姑娘却占据着织女星的方位——”
    马碎牛不以为然地打断他:“她们不从东边过桥从那儿过呀?路就在东边呢,难道从天上飞过来?”他指着满地的“牛郎”说:“这群瓜娃刚才也是从东边桥上过来的——你我也是,有啥奇怪的?”
    马碎牛的话虽然大刹风景,但并没有影响赵俊良激动的心情,他兴致不减地说:“你知道这水渠上为什么设七座桥吗?”
    马碎牛说:“知道,他要设八座桥就把桥架到陇海铁路上了!”
    赵俊良急忙说:“不对,不是这个意思。我要问的是这七座桥和这七月七会有啥关联。现在我知道了,‘七桥’就是‘乞巧’。她们在家里纳底子上鞋缝鞋垫就是乞巧的过程,只有过了桥才算乞巧成功。那群姑娘娃走过木桥就是这个意思。”看到“五虎上将”个个呆若木鸡,赵俊良忽然意识到;也许他们并不完全知道那个传说中的爱情故事。趁着高兴就讲了起来。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牛郎,家里十分贫穷,除过一头耕牛外一无所有——”
    马碎牛打断他说:“没地要牛干啥呢?”
    赵俊良一下就愣住了,这是他从没有想到的问题。但他还是趁着兴头接着讲了下去:“有一天他家的老牛突然开口讲话了,说晚上有一群身着彩衣的仙女要来这里的水塘洗澡,让牛郎把那件红色的衣服藏起来,那个丢失衣服的仙女将来就是他的妻子。那天晚上月白风清,果然许多仙女飘然下凡。她们嘻嘻哈哈地落在塘边,把身上的衣服搭在周围的花丛上,踏着月色下塘沐浴。牛郎潜了过去,藏起了那件红衣服,后来就娶到了织女做妻子。他们夫妻二人男耕女织、恩恩爱爱,还生了一儿一女——”
    马碎牛再次打断他,奇怪地问:“男耕女织?他不是只有一头牛麽,他耕谁家的地?”
    赵俊良敷衍他说:“他耕的是财东家的地。”
    “财东家没牛?”马碎牛又问。
    赵俊良很是失望,随口答道:“财东家牛病了。”
    “哦,那你接着往下讲。”
    赵俊良灰心丧气好不容易才想起刚才讲到那儿了,接着话头说:“原来,这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嫌她嫁了个凡人而且还是个农民;就立逼着她回天庭。老牛知道了,对牛郎说:‘我七月初七那天就要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铺在地下,你担着你的两个孩子尽快站在上头。’牛郎很奇怪,问为什么要站在牛皮上。老牛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牛郎一算,时间只剩了一天,他十分伤心。到了第二天,老牛果然死了——”
    马碎牛插言说:“这老牛咋和海娃一个命运?——”回头看见赵俊良面色不善,忙说:“你接着讲,接着讲。”
    “牛郎按照老牛的吩咐剥下了他的皮放在地上。正在这时,天上狂风大作、乌云滚滚,原来是王母娘娘派天兵天将来抓织女了。织女正在织布忽然被一阵狂风卷到了空中,她知道这是王母娘娘逼迫自己上天。她舍不得牛郎、舍不得自己的一双儿女,流着泪大声喊着‘牛郎!孩子!’牛郎让一阵狂风迷住了眼睛,当他睁开眼时,突然听见织女在空中哀痛的叫声却离不了地,眼睁睁看着她越飞越远。就在这时他忽然想起了老牛说过的话,连忙把两个孩子放在了筐子里,担着担子就站在了牛皮上。原来这老牛是天上金牛星下凡,它虽然死了,但金牛星却附着在这张牛皮上。他将牛郎父子托上了天,一路追了上去。眼看就要追上了,不想被王母娘娘看到了。她恼恨金牛星多管闲事,拔下头上的金簪在牛郎两夫妻中间一划,划出了一条宽阔的天河,也就是咱们晚上看到的银河。从此以后,他们夫妻、母子就只能隔河相望。”
    “神牛皮也怕水?”马碎牛认真地问道。
    “怕水!”赵俊良只求尽快讲完这个故事。
    “天庭上的神仙都很同情他们的遭遇,后来就由王母娘娘的七个女儿出面求情,王母娘娘强硬的态度才有所松动。她勉强同意了让牛郎一家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天见上一面。”
    “那等于还是认了这个穷女婿麽。”
    赵俊良捂着自己的耳朵往下讲:“到了七月初七,陆地上所有的喜鹊都要飞到天河上。它们搭成一座鹊桥,以便牛郎织女跨越天河见面。事实上,在七月初七这天你是见不到喜鹊的。”
    “好一个没道理的故事!”马碎牛不以为然地评价道。
    马碎牛的话让赵俊良心中一动。对于这个故事,他自己的疑问也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他看到过几个版本。说法大同小异,而且每一个版本都不是毫无瑕疵的。
    织女下凡时穿的衣服就有多种版本,有的书上说是红色的,还有的书说是白色的,最多的是说她的衣服是七彩——也就是多色的。
    “那种比较可信呢?”
    很显然:白色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古代以白色服装作为孝服,聪明美丽的织女是不会选择单调而不吉的白色服装出门的;另外,传说中并没有关于织女父母或祖上去世的记载,穿白色服装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红色服装的可能性也不大。艳而不丽、浓而不雅,不像是恬静的织女喜欢的颜色。在古代,红色服装是吉服,是只有在结婚时才穿的衣服。端庄贤惠的织女是不会急迫到穿着吉服下凡的。
    最有可能的是她当时穿的衣服的确是七彩的。她年少美丽,七彩之色适合她;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七彩之色配她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她在天上是有专职工作的,那就是负责织出七彩的锦缎——有的书上说是云霞。自织自用,更能说得通。
    马碎牛问过没地要牛干啥的话,事实上,几本书在讲到牛郎的日常生活时,在他是否有地可种的述说上也有分歧。但分歧最大的却不在此,而是关于如何使用那张老牛皮。有的书上说,它被牛郎父子踩在脚下,是作为飞毯使用的——赵俊良使用的就是这个版本。又有的书上说它是被牛郎蓑衣般披在身上,大约是嫌让凡人踩了神仙吧,披在身上多少也算敬重一些。只是披着一张刚剥下来的牛皮担起担子来怕是不太方便的。最离谱的一个版本是一本民间故事书,那书上说牛郎把那张牛皮制成了一双皮鞋!——天哪,他可真有闲工夫。老婆都被捉走了他才开始做鞋,这可能吗?如果可能,那他做鞋的速度也太快了,根本用不着种地为生。且不说剩下的作为下脚料的神牛皮就那么七零八落地扔在家里是否得当。
    那头老牛也怪,有的书上说它本是天上的金牛星,因为犯了天条被贬到民间耕田赎罪的;还有的书并没有把它和天宫联系在一起,只是它突然之间就会说话了——这是最神奇的版本;看样子此牛介乎神、凡之间,或者说亦神亦凡、前凡后神或前神后凡。
    民间传说的凡人与牛郎织女沟通的渠道也不可信。
    赵俊良还能记起自己五、六岁时的情形,每到七夕,奶奶总要搬上一个小板凳到邻居家的葡萄架下坐着,那葡萄架的旁边就是一口水井。她把自己搂在怀里,说:“今天晚上牛郎要和织女说悄悄话呢,只有坐在葡萄架下的水井边才能听见。谁要是听见了,以后就能娶一个像织女那么聪明美丽的妻子。”
    当时赵俊良并不知道“妻子”的准确含义,但他希望经历这个美妙的过程。但葡萄架下的等待每一次都令他失望。不是很快就睡着了就是什么也没听见。虽说只是民间故事,但它对赵俊良幼小心灵的打击依然是沉重的。
    有的书上也写到了葡萄架,但却没有水井;有的书甚至连葡萄架也没有------
    这是个没有统一版本、故事内容并不严谨的民间故事。
    最糟的是这个故事根本经不起推敲。“天上一天,地下一年。”这是古人的说法。根据这个时间关系,那么,在地上的人看来,他们一年四季都在相会,或者是三百六十五年才相会一次——如果天上一年也是三百六十五天的话——至少他们每次相会的时间绝不是人间的一天。那对于他们来说太短暂了,短暂的来不及眨眼。再就是喜鹊。喜鹊架一次桥,在我们地上的人看来就是整整一年,那么,以此类推,我们将一年四季都见不到喜鹊,甚至都不会知道世界上有这个物种存在,而不仅仅只是七月初七这天看不到它。其余经不起推敲的还有孩子的年龄问题:他们永远都不再长大了吗?牛郎织女就那么隔河相望不用做事吗?他们的生活怎样安排?等等等等。赵俊良甚至认为,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爱情故事之一,牛郎织女的故事显然太粗糙了。其他三个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梦姜女、白蛇传——就少有这么多的漏洞。这也让他更加理解了为什么其他三个爱情故事都有自己的出处:例如宁波有梁山伯庙、杭州有雷峰塔和山海关有梦姜女庙;偏偏牛郎织女却没个落脚处。他想什么时候进城看叔叔时问问他,说不定叔叔能解答这些疑问。
    但是今天他有了新的看法,他希望牛郎织女故事的落脚处是马跑泉。让他佩服的是马跑泉七月七“看女婿”会的始作俑者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设计的相会场面没有漏洞,也许是他把一切都想到了。牛郎是农民,这是他最忠实于原著的地方。他利用马跑泉流淌下来的这股泉水设计了长年不断的天河和七座形态各异的“鹊桥”,其亲近温馨远胜于天上那道冷冰冰的银河。他让青年男子于清晨在桥西等待却让姑娘们从桥东缓缓过来,不但与天上两颗星宿位置暗合而且更加充满了诗情画意。那寓意深刻、精心设计的“礼当”也充分表述了情在人间的一片苦心。他的设计大气。他的设计不是为了天上的牛郎织女而是为了人间美丽的情爱。
    “唯一的遗憾是这些牛郎没有牵着牛。”赵俊良自言自语地说。
    秃子奇怪地看了看他,说:“咋没牵着牛?发挥一下你丰富的想象,看这些牛郎那一个没牵着牛!”他的话引发了一阵低级的笑声。
    “牛舌头饼就把牛代表了。”大约是不满秃子的胡闹,明明宽慰赵俊良说。
    “油灯,到底那一个是你的人吗?”马碎牛一句话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那个,就是那个个子最高的------就那个。”油灯指着桥上说。
    赵俊良抬眼向桥上看去,一个身材高大的女孩正站在桥头转着脖子搜寻。她往这边看了一眼后就昂首挺胸地走了过来,步伐有力坚定,缺乏大多数女孩那种动人的羞涩。赵俊良只觉失望。马碎牛却有些奇怪,心想:“油灯咋能看上一个大洋马?”大约油灯也猜到了马碎牛的疑问,小声说:“她是个高中学生。爱打篮球。有一次我给她们当裁判时和她多说了几句话,就这样认识了,后来就------”
    “好冷怂!几句话就能骗一个媳妇,你干脆给我当师傅算了。”秃子说。
    说话间那女孩来到跟前。她上身穿着白底青花的洋布衣服,下身穿了一条城里最时兴的的确良裤子,一眼看上去倒像一个城里的姑娘。更显眼的是她手里拿着的一个蓝粗布小包,咋看都与她那一身服装不配。赵俊良暗笑,心想油灯和豆角调换身份了:一个为对方打扮成农民,而另一个为对方打扮成城里人。走到跟前,她有些疑惑地看了看马碎牛他们,随即低下了头,略带羞怯地站在了油灯面前,却不言语。油灯像一个实习的演员,挎起篮子僵硬地向她面前走上一步,头也不敢抬,伸出一个惊慌失措的食指,先指着担笼里的莲菜说:“两情相悦,连绵不断。”然后指着两头翘的牛舌头饼说:“脚踏祥云,永不离弃。”最后指着红枣想了好一会儿才说:“早结连理,恩爱一生。”
    马碎牛连忙用手捂住嘴,强忍住古怪的笑容,一弯腰,一路小跑,逃了。秃子、怀庆,明明、狗娃也洒笑着跑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