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荒六合>书库>都市青春>春寒五陵原> 第三章(上)

第三章(上)

    新家是个不大的窑洞,它并不在东、西走向的台塬线上。
    上古伊始,先民为了方便上塬耕种,沿着远古冲刷形成的深沟大壑开凿出一条条两丈多宽的南北坡道,这些陆续形成的谁也说不清精确年代的坡道大都弯弯曲曲,关中人形象地把这种“路傍沟”称之为“沟道”。
    赵俊良的新家就在沟道半腰一个孤零零的、座东朝西的窑洞里。长长的坡道由南边上来后到了这里沿着沟壑的走势转弯向西北走去,于是就在这半坡处形成了一片酷似冲击平原的空地。这片空地也是门前小院,大约半亩多地,平整荒废,被杂草和苔藓绿莹莹地覆盖着。
    这是一个荒凉的没有围墙的院落。它奇妙地让生硬的沟道在半坡处多了几分生气,乍一看就像半山上的民居。从这里往下走就是鸡鸣犬吠富有生气的村庄,而往上走就是杳无人迹、蜿蜒起伏茫茫无际的黄土高原。
    出门踏草,抬头碰塬,赵俊良觉得十分新鲜。
    爷爷把架子车上的东西放进窑洞了,他观察着院落里的环境,思考着怎样合理利用它。他看一眼原下沟道口那些隐约可见的高大的树木,又眯着眼看了看西边原坡头上白亮的太阳,微笑着发表见解:“这个地方有点像两界山、阴阳界。出了窑洞门你就得选择,往下走省劲,那儿有世俗的欢乐也有做人的烦恼;往上走呢,就有些费劲。但在你付出比别人更大的艰辛后你将获得超过常人的视野,你就会站的高、看的远,你就会懂得什么叫‘一览众山小’。不过,上边可不热闹,‘高处不胜寒’,所以你也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苦。俊良,爷爷说的对吗?——你是怎么想的?”
    爷爷很和善,他喜欢讨论——有时候是制造——一些富有寓意的问题。
    赵俊良想了想说:“这就像一棵树,下边是根,享受着物质的滋润,上边是冠,张扬着梢头的辉煌。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最终冠和根只能当柴烧。一棵树上最有用的是生长在中间的‘材’。没有‘材’,再大的树也只是匍匐于地的灌木。虽然它离不开上边的冠更离不开下边的根,但它却能长久不朽。我喜爱根那深入执着的钻研精神,也羡慕冠那浓密辉煌的美丽,但归根结底,我还是喜欢树干。所以我觉得住在这半坡处就非常好。”
    赵俊良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
    爷爷凝视着他微笑着没有说话。他转身回到窑洞,拿了一根铁丝,将一道布帘穿在铁丝上,做成了一道隔帘,钉在窑洞两边的墙壁后,把窄长的窑洞分成了内外两间。
    赵俊良的床铺就支在隔帘之外靠着窑壁的地方。
    新家安顿好了。
    大队长来了,走路一瘸一拐的,人很风趣,进门就自我介绍:“社员当面叫我大队长,背后都叫我‘狼剩饭’——这我知道——狼没吃完我,我就成了这个样子。赵叔赵婶,你二老年纪大,你儿也是我的朋友,以后就当面叫我‘狼剩饭’——反正你们早晚在背后也会这样叫的,我不嫌;不过,还是当面叫听着受活。”他忽然转过头来对着赵俊良板起了脸,装作很吓人的样子说:“你可不行!你以后见了我得叫马叔。”说完,面容一松却笑了。接着又简单介绍了村里的状况,说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大队想了许多办法,入夏前从河南引进了红薯秧子,那东西产量大,秋后就不挨饿了------过后就没了笑容。爷爷奶奶也说了一些添麻烦之类的感激话。大队长摇着手示意不要客气,随后看了一眼狭小窄长的窑洞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句告辞的客气话:“生活上有啥难处就找二队队长——找我也行”。告辞了爷爷奶奶,回手又在赵俊良的头上摸了一把,一瘸一拐地走了。
    小队长也来了。这是一个长着地包天嘴唇的四十多岁的男人。赵俊良第一次见到如此怪异的一张嘴长在了一张过于忠厚的脸上,只觉得这是造物主的恶作剧。他脸膛酱红,下嘴唇出奇地长,以至于下牙都暴露在外面。他鼻子扁平,整个面容显得滑稽而愚蠢,乍一看十分恐怖。也许是他的长相超出了赵俊良的想象,不由得就多看了他几眼。他肩上扛着个大袋子,手里还提着个小袋子,铁塔般挤进了窑洞的门。赵俊良立刻猜到那是自家的口粮。进门后他憨厚地叫了一声赵叔赵姨,放下口粮后指着大袋子说:“这是玉米,”然后又指着小袋子说:“这是麦。”再不说话。爷爷奶奶又忙不迭地对他说起了感激话。他只说了两个字:“没啥。”默默地抽了一袋旱烟后对爷爷说:“赵叔,咱小队一共有两架石磨,在原下保管室旁边。你要磨面,自己拿上粮食去排队。磨面不要钱,但麸子不能拿回来,一百斤粮食出五斤麸子,将来由磨房交到饲养室喂牲口。”他环视了一下窑洞,说了一句“一会儿叫电工给你们拉灯”后也走了。
    奶奶开始打扫卫生;爷爷对着二十斤小麦和六十斤玉米笑容满面地“犯愁”:“粮食是有了,可在把它们磨成面之前怎么吃呢?”
    赵俊良觉得十分新鲜,他迫不及待地抓起一把麦子认真地看啊看,看的那么忘情、看的那么投入。他难以接受也有些想不明白,就是这小小的毫不起眼的东西难道就是自己梦寐以求希望足够拥有和企盼每天都能食用的小麦吗?这难道就是可以磨出白面、蒸出暄腾腾的白面馍馍的麦子吗?这难道就是以其稀缺而折磨着一个泱泱大国的奢侈品吗?他怀疑地抓了几粒放在了嘴里,轻轻一咬,一种从未接触过的震撼灵魂的清香霎时间充盈了口腔。那似乎是一种似曾相识的远古的记忆,又好像是一种难以摆脱的原始**的诱惑。奇妙诱人的感觉刺激的他满嘴生津。他急忙下咽,却发现小麦那种独特的清香并不随着口水进入肠胃而消失。它依然在口腔里回荡,香气浓郁的实实在在,搅动的肠胃咕咕乱叫。更让赵俊良意想不到的是,麦粉的清香调动起整个消化系统传递着错误的进食信息,刺激的他几乎要丧失理智,恨不得伏下身去大口大口地吞食它们!口腔的回应迅速而直接,它制造了似乎是永无穷尽的口水,源源不断地涌出;像神奇的魔瓶。赵俊良被那涌泉般的口水搞的十分狼狈,他接连吞咽了几口却并没有完全成功,一条清澈的水线急速地顺嘴角流趟了下来。
    爷爷只是关切地看着他,一言不发;奶奶笑了,却笑出了止不住的眼泪。
    赵俊良不想再冒险去品尝那抓一把唰唰作响、型如马牙而下面都有一个乳白色胚芽的玉米了,他怕自己失控,怕自己会像牲口一样贪婪地吃生粮食。他不想让爷爷奶奶在笑容掩饰下流泪,那只会更让两位老人心酸。他移开目光,随手抓起一把铁锨说:“我去铲掉门口的草。”匆忙走了出去。
    踏出窑门,他看见十步开外的草地上站着一群挎着担笼的男孩瞪着大眼在窥探他家的动静。赵俊良能够理解,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外乡人的言行和家庭陈设在他们眼里无异于都是异类。他们捕捉着外来户活动的每一个信息只是因为好奇,而强烈的好奇心又促使这群男孩观察着外乡人的一举一动并据此解读城里人的生活方式。赵俊良已经懂事了,他对他们微笑过后就不再注视他们,装作轻松地低头去铲除地面上的杂草,而只用眼角的余光留意着他们的动静。
    看到赵俊良出来,几个男孩立刻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是不经意间走到了这里。或假意玩耍,或低头寻觅,急忙移开了自己的目光。唯独一双眼睛毫不畏惧地盯着他看。看的他浑身不自在,看的他有如芒刺在背,看的他甚至连铁锨都不会使用了。他觉得手脚僵硬动作别扭因而有些烦躁。他抬起头以目光回敬那男孩,这才辨认出他就是自己进村时遇到的那个被弓箭武装起来的野性十足的调皮鬼。
    赵俊良十分后悔。在两道目光闪电般交锋的瞬间,他感到对方是那样的粗野、那样的无所畏惧!那男孩咄咄逼人的目光让他想到了即将扑向猎物的雄狮。他有一种居高临下的王者的威严,而且并不回避赵俊良略带责备的目光。在两人的目光如剑一样凌空划过之后,反而更加灼灼地盯着他看。他那趾高气扬的神色是那样的平静、大胆和富于挑衅,使赵俊良觉得自己在他眼里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怜悯对象、是一个可以任意欺凌的可怜虫。
    耳边一个雄壮的声音响了起来:“‘狼剩饭’说城里人能的一个指头都能给蛤蚤挽笼头,看来又是日弄人呢。你们看他,连草都不会铲。”/>    赵俊良忽然觉得自己又开始不自在了。他猜到了是谁在说话。
    “就是的。鼻梁窄的像割脚刀子,安个把儿都能剃头。颡长的像个冬瓜,前帮子后马勺的,下雨都不用打伞。”另一个头上有斑秃的男孩格外关注赵俊良的小分头,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嫉妒,愤愤不平地讽刺道。
    一个腼腆的高个子男孩猜测道:“鼻子窄可能是饿的了。”
    斑秃男孩立刻反驳:“冬瓜大的颡也是饿的了?”
    “怎么能当面挖苦人?” 赵俊良难以接受无理取闹,但他还是忍住一言不发。他推测:“也许他们立刻就要走了。”念头未消,突然感到身边带起了一阵风,一个身影晃了一下他的眼睛就闯进了窑洞。赵俊良一惊,连忙回头,只看见斜跨弓箭的背影在窑洞里晃动。他拖着铁锹急忙跟了进去,只见那个男孩掀起床帘看了一眼床下认真观察支床的两个条凳,嘴里说:“不盘炕还能睡觉,城里人就是怪!”他又拿手抚摩书箱外面包裹着的棕皮,然后又按了几下试试强度,颇觉意外地说:“我家的木箱子有四个铁角,是‘硬包软’,这家的箱子却是‘软包硬’。怪,就是怪。”忽然,他又对爷爷刚刚钉上去的帘子产生兴趣。他拉动着套在铁丝上的布帘子,观察着一个个小铁环在铁丝上滑动时的状态,露出了满意和欣赏的笑容,自言自语说:“城里人也有灵醒的。”他对爷爷、奶奶和刚刚追进来的赵俊良毫不在意,只是东翻翻、西摸摸,表现出对这个外来户家里全部用具的浓厚兴趣。
    爷爷奶奶只是有些奇怪和惊讶地看着这个胆大妄为的不速之客,眉宇中还有一些不自然的笑容;赵俊良就觉得他讨厌。
    看完了。他挠了挠苍青的光头,二次自言自语:“城里人就是怪、怪、怪”,迷惑过后,挺胸抬头,旁若无人地出去了。这个不懂礼貌的男孩提起放在同伴身旁的担笼傲然走在前面,那些刚才还胆小谨慎、目光闪烁地站在门外观望的男孩忙跟在他身后一窝蜂地上了塬。
    赵俊良长长松了一口气,一家三口面面相觑,突然都笑了。
    “这孩子正像他所说的,可真是怪。”奶奶笑容满面地评论着。
    “非常人行非常事——这可能是个真正有出息的孩子。”爷爷说。
    赵俊良却只是皱着眉头思索着。
    新家很有些原始情趣:如同穴居的窑洞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也没有厕所。窑洞外没有嘈杂的人声,没有宽阔的马路和昏暗的路灯甚至也没有一个路人。当他晚上头顶着窗台躺在床上时就觉得这个新家更加有趣了:透过门窗的缝隙可以看见明亮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甚至还能看见爷爷用玉米杆围成的临时厨房和较远处的厕所。马蹄表嗒嗒走着,已经十点多钟了,赵俊良依然没有睡意。他觉得浑身都在疼痛,小腿一下下地抽筋,腰也酸痛难耐,不能平躺在床上。他放弃了入睡的努力,默数着想象中的羊群,让激动的心绪慢慢平静下来。就在这时,他意外地发现在新家周围的草丛里隐藏有一支庞大的交响乐团。
    在蛐蛐儿那清亮而有节奏的主旋律中常常伴奏着猫头鹰飞掠而过时刺耳的鸣叫和原下村子里偶尔响起的狗吠声。赵俊良甚至还听见了一只昆虫飞翔时振动翅膀的嚓嚓声和它一头撞在门上时发出的撞击声。
    他有些奇怪,蛐蛐儿那永不休止的鸣叫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它小的可怜的身躯里怎么会有使不完的劲儿?为什么成千上万只同声吟唱?谁是它们的指挥?是什么在协调它们的同步行动?白天它们都躲在哪儿?为什么铲草时居然一个蛐蛐儿也没有看到?一连串神奇的疑问搅得赵俊良更加兴奋也更无睡意了。
    大自然太神奇了。它把自己的精彩之处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相对原始的农村、献给了茫茫浑厚的古塬、献给了皎洁的夜晚也献给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忽然,交响乐嘎然而止,其休止的整齐划一真是不可思议!神奇的仿佛宝剑裁断了湍急的河流。
    “怎么回事?演奏结束了吗?或者------是什么人惊扰了它们吗?”赵俊良屏住呼吸搜寻答案。
    有人远远地从原上下来了。不知道他是谁,但凭声音可以断定是一个中年男子。像绝大多数的关中汉子一样,独行时不能没有秦腔——尤其是在月明风清的夜晚。
    悲凉的唱腔若断若续,赵俊良好奇地辩听着戏词。
    “实可怜——我女儿——太得——薄命,配——了——个——坏女婿——名
    叫许生。好吸烟爱赌钱品行不正,叫老夫------”后边的唱词他已经听不清也听不见了。短短的几句话让夜行的路人拖着悲凉的长音一直从沟道的顶端唱到了原下。缓慢而苍凉的唱腔在静夜里撩人心弦,让人倍感凄凉。当它渐行渐近时催人泪下;而当它步步远去后却在赵俊良少年的心灵里烙下了人生是悲哀大于欢乐的强烈的印记。
    村子里的狗吠声传了上来,沟道里的交响乐团像是得到了某种启示,连忙结束了冗长的休止音节,再次齐声欢唱起来。
    赵俊良笑了。他强迫自己放松精神去仔细倾听那悦耳的演奏。这是一种他从未体验过的享受。慢慢地,他似乎听出了门道,他甚至能预测到下一个休止符出现的时机,这让赵俊良更加兴奋。但他很快就听到窑洞外面新的乐章似乎有些不协调。时不时地被打断,演奏者的乐器传达出胆怯的试探音。赵俊良既惊惧又兴奋,沟道里有野兽?如果有野兽,是狼?是狐狸还是蛇?村里有狗,它们是不会下原的;但自己的家在沟道的半坡上,周围也没有第二户人家,它们难道就不会在夜晚跑来骚扰——或者更为可怕——跑来觅食吗?
    赵俊良并不怕狼和狐狸,他看过几本科普书,知道它们都属于犬科动物。他觉得大型的野生哺乳动物都有较高的智慧,至少它们的智商不会比狗低。无数狩猎和觅食的遭遇早已使它们学会了审时度势,懂得权衡利弊,常态下是不愿与人为敌的。它们在听到人类的脚步声后,只会远远地躲避,其行为的从容像一个礼让先行的谦谦君子。即使由于双方偶然的失误不期而遇,它们也会表现的比人沉着,平静坦诚地看人几眼,在表示过无害的善意后理智地转身走开。
    而蛇就不同。
    赵俊良觉得蛇简直就是一种神经质的动物。它们将所有靠近身边的生命分为两类:食物和敌人。它们区别对待这两类生命的方式残忍而卑屑,遇到小的生物就毫不留情地缠绕勒毙而后吞下果腹,遭遇到强大的对手时就提前钻入草丛溜走。一旦来不及逃窜就企图吓阻,再不凑效,就先下手为强,疾若闪电地咬人一口。它们盲目游走觅食,它们悄无声息地靠近和离去,它们长有毒牙又善于缠绕,它们进食的方式令人恶心,它们斑斓的花纹让人厌恶而恐惧。最可怕的是它们判断外界事物的主要器官不是已趋退化的眼睛,而是一种叫作红外线感应器的窝状器官。使得它们彻底丧失了通过形体和表情来区别其它生物是否具有威胁性的机会,也更增加了它原本就以愚蠢和残忍而名列前茅的危险的误判几率。它们甚至还能爬到床上钻进被窝,它们披着与外界浑然一体的保护色而让人防不胜防!它们的生育方式也鱼目混珠:不是鸟,却生蛋。有时候赵俊良甚至都怀疑:制造出蛇这种丑恶凶残、愚蠢怪异的生物,恰恰反映出上帝也有恶的一面。
    蛐蛐儿的叫声忽然大乱!然而很快就趋于沉寂。赵俊良的思路被斩断了。
    一片乌云飞快地掩了过来,窑洞内外忽然就漆黑一团。赵俊良觉得闷热难当,他掀开被子侧着身子躺在床上。
    麦子和玉米已经摆在自家的窑洞里了。一下子拥有了这么多的粮食让赵俊良心里塌实了许多。
    “从明天起不用挨饿了。”
    他清晰地记得,上一次吃纯麦子面蒸出的宣腾腾的大馒头还是一九五八年的事。那时人们是多麽振奋啊!大人们说,地里打下的粮食十年都吃不完,不用操心农业的事了,只要一心一意地大炼钢铁就能很快实现**。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激动人心:满世界飘的都是红旗,满墙上贴的都是标语,满喇叭都是日新月异的新成就。一夜间,工厂、街道、农村、学校,甚至商店都支起了炼铁炉------
    放下了熟悉的行当去从事崭新而前卫的事业使大人们言语中多了几分自豪,搁置常用的工具去开动脑筋对新事物进行探索也让他们显得聪慧不凡。时不待人的建设场面让他们废寝忘食。“矿石”、“小土炉”、“炼钢”这些词,成了中国人实现**梦想的自发自觉的动力。“十五年内赶上英国,中国人民有信心”,这幅处处可见的配有宣传画的标语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资本主义社会有个富裕的英国,也让每一个人都对“赶上英国”充满了自信。
    “十五年?太小看我们了!”自豪的人们自信地说。然而赵俊良终于没有看到炼出来的钢铁。起初,大人们说,炼铁是很神圣的事,小孩子不要捣乱,他无法靠近;后来,大人们说炼铁是很危险的事,许多炼铁炉都爆炸了,死了不少人——还是不让他靠近;再后来,荒废的炼铁场杂草丛生,两三米高废弃的炼铁炉就成了孩子们玩打鬼子游戏的据点——赵俊良终于可以走近这些昔日的神秘圣殿了。然而他看到了什么呢?大人们已经离开了昔日火热的地方,回去重操旧业;留给孩子门的不仅仅是一处处的儿童乐园。这个虎头蛇尾、颇具戏剧性的大炼钢铁运动使赵俊良亲身感受到了人们起初的狂热和在失败后无法接受灾难后果的失落与颓废。来势的猛烈和退却的狼狈让他想起了中外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战役。
    幼稚。幼稚啊!
    他从大人们失望的眼神和痛苦的沉默中,间接体会到了这场波及全国的失败是多么的惨重和不应该。但这个失败对他而言,感受毕竟肤浅;而接踵而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却使他切切实实尝到了“大丰收”后的农业带给人们的不堪忍受的饥饿滋味。他常常饿的头昏眼花,无法集中精神听课;他也像许多人一样,多次萌发过抢夺别人食物的念头。老师也在讲台上放了把椅子,有气无力地坐着授课了。课本已经删繁就简、只讲解几篇所谓重点课文了。一些学生退学了,他们的身影出现在挖野菜、捋树叶和剥树皮的行列中;学校也及时停上了体育课收起了所有的体育器械改上自习。但这些似乎都不解决问题,饥饿依然像影子一样每时每刻伴随着每一个人。
    现在好了,家里有了麦子,奶奶会不会给自己蒸一次白面馍呢?那怕是只有一次、那怕只是在过节的时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夜已经变的漆黑可怕。门外寂静的像真空。赵俊良忽然感受到原来寂静也能使人产生恐惧,而且是那种全方位和发之骨髓的恐惧。他无法断定那声势浩大的交响乐团是什么时候停止演奏的,但他坚信,自己突发的这种莫名的恐惧是由那些刚刚还是欢快的乐手以生物的本能中某种神秘的方式迅速传递过来的。
    “外面一定发生了什么事情,真的是野兽吗?”他凝神听去,远远的地方似乎有隆隆的雷声。
    “原来是要变天了。”赵俊良笑了。没有野兽,他放心了。渐渐逼近的雷声使他想到了自己最欣赏的一句形容打雷的诗:“一声天欲裂,惊散满地魂。”用在此处真是贴切。
    这一定是一场可怕的暴风雨,这一定是一场能让整个世界都焕然一新的暴风雨!来吧!暴风雨!我的新生活就要开始了!欢迎你为它洗礼!
    起风了,风刮的有些不祥。屋外传来哗啦啦和吱吱的响动,声音不大,断断续续的,但足以使人疑神疑鬼。
    赵俊良又想到了学校。这里的学校好吗?有没有黑板?有没有桌椅板凳?有没有阅览室?有没有体育器械?赵俊良在城里时曾多次听到在农村的小学里学生是露天上课的。小学生们一无所有,他们像宣传画上画的那样,幸福地围在老师的周围,观看着慈祥的老师在地上用树枝写字,而微笑的老师正睿智地解释着什么------小学生们再用自己手里的树枝去模仿、去演算------人人都很认真,画面充满了欢乐。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田园识字图啊!但赵俊良却希望马跑泉的小学最好不是这样的。他甚至异想天开地希望在这所小学里能像叔叔任教的中学那样有一个宽敞明亮的阅览室。但他笑了,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门外的风还在制造着恐怖气氛,赵俊良已经不害怕了。
    老师严厉吗?他怎样上课?同学们会友好地对待自己吗?他们的衣着形象会不会是今天那群孩子的样子?不知为什么,一想到站在家门口观察自己铲草的那群男孩就觉得失望。他们面容丑陋举止怪异;他们形象猥琐不懂礼貌;他们语言粗鲁行为古怪;他们衣衫褴褛不讲卫生------尤其是那个背着弓箭的男孩,他的装束简直就是上古洪荒时人文不化的重塑,而他的行事作风却像极了乱世的强盗。他几乎是一个生活在正常法则之外的强人!赵俊良觉得自己脑海里塞满了这个男孩的形象而且越来越清晰,他甚至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他和那个男孩至少认识一千年了。
    “难道他全是缺点吗?”赵俊良不由得问了自己一句。不,绝不是。特点就是优点,至少他的幽默、直爽是自己学不来的,他的大胆、果断是自己一生也达不到的。但他显然很自负、很高傲。他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他一定是这个村子的孩子王,是自己以后生活中时刻都要面对和无法忽视的因素。赵俊良朦胧觉得以后和他——包括他周围的那几个奇形怪状的孩子——之间的沟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他又渴望着友谊,渴望着及早和他们做朋友和溶入到同龄人的生活中去------
    愿望能实现吗?带着满腹的疑问和憧憬,赵俊良在雷电到来前进入了梦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