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干
吴晓晓的创作,为她带来的好处太多了。
三年后,县上给文化系统分了两个转干名额。所谓转干,今天很多人都不懂。在我们国家,有的岗位,主要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必须是干部才能上岗。没有那么多干部,就有了“以工代干”,就是你是工人身份,做干部的活;有了“招聘干部”,就是你是农民,但做干部的活,拿国家的工资,但不是正式干部。一但转成了正式干部,那身份就不一样了。比如招聘干部,如果转干了,就彻底地和农村告别,户口要转,吃的供应粮,成为居民户口,当然也就没有包产地了。工人转成了干部,你享受的就不一样,比如,你退休,干部的待遇是工资的八折,或是八五折,而工人,则根据企业效益来拿退休金,一般要比干部少一半到40%。
干部,是人中的上等,所以有民谣曰——
一等人
当干部
吃喝拉撒全不顾
退了还是一大户
倒在床上有补助
死了后人有照顾
干部,就是现在的公务员。
如果是领导干部,那就更不得了,祖坟冒青烟呵。吴晓晓家的祖坟虽然没有冒青烟,也在散烟子。这不,好事轮到她的头上。黄岩先通知她。她一得知消息,就放下手里的工作,赶进城去。黄局长早把地方找好了,那时没有钟点房一说,他有个朋友,出差去了,把钥匙放在他那里,托他给家里的花浇水。朋友的房子是单位分的,单间,但偏僻,因此很安全。
吴晓晓没有生育过,身体还是保持得相当的好。结实,丰满,黄局长见了,不看她的脸,只看好的奶,就有了冲动。一场桑拿运动下来,俩人都汗流浃背,躺在床上喘气。那年代,所谓的婚外情,叫偷人,是为社会所不耻的。可是,人就是怪物,在你如何不耻,很多人仍然喜欢。即使嘴上说如何如何的不耻,心里也是十分向往。口是心非的人,比比皆是。
黄岩说,这回县上给的名额只有两个,全县有28个文化专干,他们全是招聘干部,有11个以工代干,他们都符合这次转干的精神。因此,文化局决定,第一步是文化考试。第二步是工作组考核。第三步是个人成绩比较。力争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最后报县人事局批。
“吴晓晓呵,这是次机会,一但你转干了,你的身份就不是农民了,你就一辈子吃上了皇粮了!”
不用黄局长说,她也知道这里面的轻重。工作几年,不再是黄毛小丫头了。
如果说招聘成文化专干是她人生的第一个拐点,那么,转干是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她发誓,一定要搞成功。
说起来,考试算是小菜,果不其然,文化考查,吴晓晓名列第一。这文化考试,内容是高中教材,其中作文占40分,基础占60分。因为吴晓晓平时爱读书,所以根本用不着复习。作文题目是:《故乡的水》。这显然是个散文题目,吴晓晓得心应手。只几句描写就让改卷子的老师折服,人家这个“作家”不是吹出来的,是写出来的。
“我怀念老家那口水井,小时,我每天用小桶提水倒进水缸,特别的快乐。那水无需过滤,没有漂白粉味,清凛凛的甜得沁人。特别是大热天,走渴了回家用木瓢舀起就喝,绝不会闹肚子。可是,那井没了,那井水只能在梦里怀念。”
就这段文字,阅卷的老师赞口不绝,朴素而深刻,又饱含深情。
工作组考核,其实才是转干的关键所在。因为这全是可以操作的内容。
考查组长并不是黄局长,文化局组成了几个考查组,分片考查。带队的是另一个副局长,叫庞中华,和那个大名鼎鼎的硬比笔书法家同名。以前,他在县保密委工作,到了快50岁,上级才把他想起来,派到文化局作副局长,他不懂业务,就管人事,办公室,纪检等等,其实权在黄岩之上。
庞中华长得蔫,老远看和一位农民老大爷没有差别,但他有双小而有神的眼睛,就像陈永贵一样,有种农民似的智慧。关于吴晓晓和黄岩的风流韵事,一些专干中有传闻。这男人和女人,一但有了性关系,流露出的目光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吴晓晓一直在思考对策,她相信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这就是潜规则。
如何回报这位老大爷一样的庞局长呢?显然,不能送身体了,因为这位足以做他父亲的人,吴晓晓的心还没有变得这样狠。她和老公商量,这些年,他们没有要孩子,有了少量的积蓄,能不能拿一笔钱出来送给庞局长?这必须要征得老公的同意。]
还好,老俞依旧是慷慨人,吴晓晓一说就同意了。
吴晓晓没有给人家送过钱,还真的让她有点不知如何办才好。还是老俞有些社会经验,他说,你直接送钱,人家会拒绝的。不如送些岚天的土特产,把钱夹在中间,这样不显山露水。
那时的钱没有大票子,因此送200块钱,也有很大的一堆。
说起来,岚天乡也没有什么特产,不过是些菌呵,鸡呵,还有瓜儿呵。岚天的瓜儿,不是南瓜,也不冬瓜,而是葫芦,金色的那种,很好吃。用这个送礼,有点拿不出手,却实实在在的。
那年月,下乡检查,带点土特产回家,是常事,不招人眼。因此,庞局长的老婆接过他提问家的特产,见有一对葫芦,有些好笑。用葫芦送人的,极少呵。不过,她爱吃葫芦炖排骨,也就欣然接受了。可是,她抱出第一个葫芦,用刀剖开,里面是空的,却有一叠用油纸包着的钱。
她大呼老庞,庞局长一看,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叫老婆千万别场张,那年,庞局长的工资是80多块钱,他工龄长呵,一般人也就4、50块,这200块钱,是很多大的一笔了。
大家心知肚明,吴晓晓在转干的问题上之顺利,让其他人根本无法与其竞争。从此,吴晓晓脱离了农民这张皮,尽管还在乡下工作,但有了干部的身份,就可以调动,就可能进城。当然,如果城里需要人的话。
吴晓晓一如既往地写作,本地区有份刊物叫《江城文艺》,是文学季刊,综合类的,吴晓晓写了篇叫住《大山的儿子》的报告文学,写的是个残疾复员军人,回到家乡,当了护林员。为了森林,失去了家人对他的关爱,失去了恋人,一年四季在大山上奔波劳累。这篇文章,荣获了当年《江城文艺》一等奖,在本县,吴晓晓成了仅次于黄岩的名作家。
她向黄岩提出,想调到县文化馆,担任文学辅导干部,同时好专心创作。在乡下搞文化站,做的杂事太多,特别是乡政府的事,永远也做不完。
第二年,吴晓晓如愿调到了县文化馆,做文学辅导干部。当然,黄副局长有空的时候,也在晚上亲切会见吴晓晓同志。这个秘密在本地文化系统,大家心里知道嘴上不说罢了。大伙就是不明白,为什么黄岩没有找漂亮的妹儿,却找这么个平凡的女人?其实,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女人的功夫不在脸上,男人要的也不是女人的脸。很多漂亮的女人很自以为是,把自己看成是公主,所以男人们才懒得去花力气呢。对这种送上门的货,男人向来是不会拒绝的。就像民间那个有名的传说——
有个丑老婆,见男人很花心,于是想劝他。
第一天,她给老公端饭时,两块肉放在饭上面,老公很快就吃了,还啧啧嘴说,嗯,好吃。
第二天,她给老公端饭时,上面是少许青菜。老公问,肉呢?
丑老婆没有说。老公吃饭,到碗底才发现,也有两块肉,老公同样吃得津津有味。
这时老婆问他:今天的肉和昕天有什么不同吗?
老公说:没有什么不同呵。
晚上**的时候,老公才明白这丑婆娘的用意,底下的两块肉,其实是一样的。谁也没有去看那两块肉长得如何,只是悄悄地享受罢了。
吴晓晓现在有了更多的时间写作,一年能在《江城日报》和《江城文艺》上发表10多篇文章,那时的媒体不发达,提供发表作品的地方也不多。吴晓晓有如此成绩,在县上,也是很突出的了。偶尔她的小散文能发表在省上的《农民报》,也是特别令人高兴的事。在当时的江城地区,吴晓晓也小有名气了,都知道高艾县有个女作家,叫吴晓晓。
又过一年,黄副局长在调到地区去之前,让吴晓晓到北京去学习,工资照发。这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当然,吴晓晓同志也不错,为了文学,勇于献身。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不容易呵,今天的文学青年们,你们有这种牺牲精神吗?现在的文学青年,是不会去这样付出的。
当然,其他人没有意见,就是吴晓晓的老公有意见,好不容易生了孩子,可是吴晓晓提出,孩子一满月,她就要到北京去充电。把孩子甩给老公一个人带。不过最后老俞还是让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