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又说了很多话
四月二十九日:孔子又说了许多话
孔子和老子会面,老子反复告诫孔子要求智慧。有人据此判断:老子的智慧远远超过孔子。不然,老子为什么要向孔子求智慧?
老子还对孔子说:“聪明洞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过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庸以有己。”
老子话意为:过于聪明有智慧的,一定要谦虚谨慎,不要太炫耀自己的智慧,或者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去议论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这样别人就会厌恶你,离弃你,甚至暗地谋害你,会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烦恼。那人子的人,也千万不要只为自己着想,为人臣的亦然。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孔子做到了,至于“好议人过者”孔子并没有按老子的话去做。
好议人过者,也正是孔子的特长。从国君到百姓,从君子到小人,从家人到外人,孔子几乎见到谁就论断谁,不过管别人的缺点还是优点,孔子都会给予及时点评、议论。
连他的学生子路,都说:“老师,你怎么这样迂腐啊!为什么这样好议论别人的过失,这样重视自己的名份呢?”
可孔子不但不采纳学生的指责,听不进学生的话,还针对子路的,又发了一通议论。孔子对子路说:“子路,怎么这样粗野无礼,用这种口气对老师说说话?我不是常告诉你们:君子对他听不懂的道理,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从来不不懂装懂。不懂装懂的人,那不是伪君子吗?
做任何事,都要有名份。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没有名份,说话就不顺理;说话不顺理;说话不顺理,就没有人听,没人听,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事情,礼乐制度就建立不起来;礼乐制度建立不起来,运用刑罚就不恰当;运用刑罚不恰当,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不知怎么办才好。
所以,君子更要确立自己的名份。
有了名份,这样他说的话,才有人听,有人听,有人听的话,才算话;没有听的话,那话旧等于白说。白说的话,又为什么又要说呢?写文章也如此。小人的写的文章,因为你是小人,看的人就少,如果你是大家或明星,就不一样了。不要你写文章,你就是放个屁,别人闻起来也香的。”
老子打断了孔子的话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