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7节

    最终,出于台湾重新被东南民间海上力量控制,进而成为反清基地的担忧,清王朝并没有弃守台湾。基于南台湾的地缘地位,清王朝最初在台湾设立的“一府三县”,都位于嘉南平原,包括:台南的“台湾县”、高雄的“凤山县”,以及嘉义的“诸罗县”。三县之上设置有“台湾府”,行政上则隶属于福建省。基于此时的中央之国,正因为政治稳定及美洲高产作物的普及,开始进入人口大爆炸时期。可以预见台湾的开发及人口导入势必会迎来一个高峰期。不过,这一高峰的到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快,而是被政策性的延缓了。
    对于清王朝来说,台湾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如果放弃的话,势必很快成为东南沿海之民外迁的主要目地的,并成为海盗甚至割据政权的基地,就象之前它一直承担的地缘政治角色那样。即使决定将之纳入行政管理,在缺乏海外管理经验的情况下,清王朝仍然担心台湾形成强大的自给能力之后,会重新成为不稳定因素。在这一患得患失心理主导下,清王朝最初在台湾实行的政策,客观类似于军管。不仅要求原有移民中,未有家室者及经济较差者返回原籍,更禁止民间偷渡入台。同时,因军事、屯垦需要被官方允许入台者,亦被禁止携带家属,以避免台湾人口存量出现不可控式的增长。
    从大历史和实际操作层面来说,这种封闭政策很难持久,在人口压力之下,民间私渡台湾的现象一直未能断绝。就象清王朝曾经长期封禁被自己视为战略退路的东北地区,但进入19世纪后,人口大爆炸的压力,还是让东北地区成为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移民目的地,并迫使清王朝在法律层面废止之前的禁令。不过禁令仍然对台湾的地缘结构造成了深远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平埔族的消融。由于对入台人口性别上的控制,即使私渡台湾谋生者,绝大多数亦为男性。这使得台湾在清王朝统治的最初100年间,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调。迫于现实,与大陆移民在生产、生活习惯上相近,遂成为了大陆男性移民的重要通婚对象。在这场竞争中,经济上相对更为弱势的平浦族男性并没有优势(18世纪初,台湾的娶妻成本上升至白银100两),随之而来的后果,便是部落规模缩减直至消失。以至于今天我们可以用“高山族”这个名称,来对台湾原住民群体进行覆盖。
    上述现象,在1949年后,台湾因为再次割据而徒增上百万青壮年男子时,也同样出现过。比如今天我们熟知的很多台湾演艺明星,比如张雨生、徐若瑄、罗志祥等,都拥有1/2的原住民血统。随之而来的,则是原住民比例的进一步降低(今约占台湾总人口的2%)。当然,原住民群体的消融,并不代表台湾内部就不再有族群差异问题。今天台湾社会以45年为时间点,划分本省人、外省人,只是最近的一个案例罢了(今外省人比例约为13%)。鲜为人知的是,在300多年前清王朝统治台湾初期,关于移民来源地的选择问题,曾经上升到政治高度。
    从与澎湖和南台湾的相对位置来看,闽南及粤东地区在开发台湾的竞争中,具备几乎同级的优势。在最初的东南民间海上武装集团竞争中,以及对台湾的最初利用上,亦可同时看到这两个板块的存在。即使源出闽南的郑氏海上集团,最终在这场竞争中胜出,但在郑成功的军队中,仍有20%-30%来自于广东潮汕、惠州两地。然而在清朝控制台湾之后,并有有限开放移民政策后,潮惠地区曾经被有意识的排除在外。
    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在于从郑芝龙时代起,闽南籍大陆移民就已经在移民台湾问题上,占据了优势。这一优势,随着明郑的割据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施琅等帮助平台的清军将领,大多数亦原籍闽南。在明郑治理台湾时期,地域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与竞争已经出现,不过在“反清复明”的大旗之下,这种地域差异所产生的矛盾很大程度会被掩盖,而当这面大旗不再,矛盾便容易被凸显出来了。
    既然清王朝已经决定,不再以坚壁清野的做法将台湾变成无人区,那么稳定台湾内部地缘结构,就成为了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一需要下,台湾形成可以分庭抗礼的两大阵营,并不符合统治的需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明末清初的招安浪潮中,来自闽南的民间海上力量,更多成为了受益者。而为了与之对抗,潮惠海上武装则保留了更多的海盗成份。由此也对当时统治者造成了一个印象,那就是闽南力量更容易成为王朝稳定东南海疆的基石。
    及至康熙末年,针对潮、惠两地的移民禁令被取消,来自潮惠两地的移民数量开始大幅上升。不过作为广东三大民系之一的“潮汕民系”,最终却并没有在台湾拥有一席之地。这是因为,潮汕之民本身便是源出于闽南。潮汕方言,亦属于闽南语的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导,这种相近性,使得两地移民最终融为一体,并占据了今天台湾人口的70%。反倒是来自惠州的客家人(与广东府、潮汕并称广东三大民系),因其独特的方言,以及更为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了台湾民系组成部分(今台湾客家人比例约为15%)
    台湾四大民系:原住民、闽南人(包括潮汕人)、客家人、外省人的形成史,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族群与族群之间,即可以因为差异而产生竞争,又可能因为彼此间的共同点而趋向融合。至于说到底是突出差异还是求同存异,则要看当时的地缘政治环境。一如今天的台独主义者,会更愿意突出他们的特异性。只不过,一旦政治上的统一成为现实,建立统一的国族认同感,在技术上并没有障碍。
    好了,大航海时代的台湾问题到这里就结束了。对于古老而又封闭的中央之国来说,台湾是为数不多,能够与这个波澜壮阔时代交融的点。然而放眼全球,台湾的得失在当时却又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以至于荷兰人丢失“福尔摩萨”的消息传至欧洲,甚至都没有能够成为话题。如果让欧洲人选择,那片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新大陆,会更值得关注。结下来,我们也将随着西、葡、英、法等国的风帆,将目光重新投向这片未知世界,去解开大航海时代最后也是最大的的地缘谜题。
    日期:2018-04-0219:35:33
    最近国际政治层面的大事有两件,都与中国有关。一是特朗普宣布对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征税;二是最高领导人访华。一件与经济有关,一件与核问题有关,但说到底都与中国的大国身份,以及与美国正在形成的微妙竞争关系有关。
    今天先说说贸易战吧。贸易战很显然对双方都会有损伤,但竞争并不一定导致这样的结果。更多要看双方的经济捆绑程度。比如冷战时期的美苏两大阵营,铁幕一拉,贸易层面本身就是自身成体系。两条几乎不相交的平行线,拼的就是谁的机制在长线上更有优势。最后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缺乏活力和创新的苏联,在差距拉大到无法承受的情况下轰然倒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